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导语:自古以来,我国以农业为主,农业伴随着漫长的历史陪伴我们走到今天。

当下,我国仍然是以一个农业大国的身份立足于世界,我们需要以占世界7%的跟耕地去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这是不容易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人民作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不仅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如何规划土地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很重要。

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我国封闭已久的大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随之被打破。虽然对于我国漫长的历史来讲,近代以来的这段历史也只不过是将近两百年尔尔,然而社会的变动程度是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不可比拟的,其中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也有很多。回看历史,通过这些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近代殖民入侵对我国农村经济影响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所以要探讨关于近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近代农村的经济状况。

我们知道,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来到我国后,对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沿海城市,即使是扩散到内地也局限于一些大城市和重要的地区。在当时的农村,尤其是内地的落后地区,人们仍然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这种"变化又不变化"的特性再加上近代我国政治领域的各种复杂的事件,让关于我国近代农村经济的事情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近代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就有人提出了"复兴农村"和革命兴起的主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术界就展开了大量对我国农村经济的研究和调查。当时得到了普遍认可的,是在面对近代入侵、自然经济逐渐土崩瓦解等情况后,我国农村经济呈现出"一片死灰"的看法。有学者提出,近代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农村人民的生活甚至不如在以前封建社会的生活。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小农经济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体系中,人们大多数是以自给自足的状态生活着。而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统治之下,人们需要对这片土地的主人,也就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上交赋税,然后剩下来的一部分则用来满足自身生活需要。所以人们不仅需要从土地当中生产出口粮,而且还要自己学会生产出一些日用品。这种生产就诞生出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古代的家庭手工业

但自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由于外国廉价的商品的倾销是中国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以前人们生活中自给自足的状态被打破,而日用品可以在集市上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传统的家庭手工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迫使农民及手工业者成为产业工人,进一步破坏旧生产关系。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自给自足的要求了,手工业者更多的会去为工厂做工来赚取工资代替之前手工业带来的效益。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近代我国的工厂

多数学者认为,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下,我国近代的农业商品化和专门化是以农场经济的破产为前提的,而外国工业品的输入破坏了我国农村手工业,大批粮食进入内地抢夺了本土农民的市场,所以近代以后的一些商业活动并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土豪乡绅的压迫、奸商的盘剥以及政府苛刻的赋税等,都使得本土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贫困。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关于我国近代农村"衰退论"的赞同说法受到了挑战。一些学者认为,近代以来我国农村虽然受到了外来国家的冲击,但是从总体上看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的。具体表现为,农业人口的收入随着商业贸易渐渐增长,而工业的发展使得农村非非务农人员增加,他们的收入增长也直接提升了农村人的生活水平。

土地制度的演变

大体介绍了近代我国农村的状况以及至今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后,我们继续对关于我国近代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讨论。

我国封建时期的土地制度在战国时期就已经确立下来,后来的历朝历代都有所调整,到那时换汤不换药,仍然没有脱离封建时期的社会现实情况。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之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并且用地租制来剥削农民。封建土地私有制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制度伴随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延续着。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商鞅变法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前面已经说到,近代以来这种传统的土地制度被打破,最明显的就是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大批农民不再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选择从事手工业。当然这是普遍性的表现,近代出现的种种大事记也会对农村土地制度造成影响。

1851年到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哟过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并且在其全盛时期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建立起了农民政权。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土地私有制度,并且强调"天下人人不受私,无物归上主"。关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天下大同的思想。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就说明了,这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局限性非常明显。所以它的土地制度也脱离了现实,《天朝田亩制度》并未真正实施过,圣库制度也只是农民阶级的"幻想",绝对的均匀并不能从数量上解决粮食问题。到了后来因为军事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太平军"照旧交粮纳税"。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天朝田亩制度

19世纪初,我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在大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人孙中山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北伐战争前夕签署了减租命令,即"二五减租"。所谓的"二五减租"就是在原来田租的50%当中再减少25%。然而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上并不遵从孙中山生前的号召,先是大肆镇压农民运动,意图恢复旧的土地政策,然后是对于工人阶级进行血腥的打压。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孙中山

这体现出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的目的。这个时期内,地主和国家的土地主要是通过出租的方式运营着,而土司土地却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农奴制。这个时期的土地制度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占有极不合理,并且严重阻碍了当时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近代土地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在那个外部侵略与内部战争交错的时代里,封建气息浓厚的社会中,长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能作为的政府,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在近代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不过,纵观近代土地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那个灰色的年代,仍然存在着进步的因素,这些因素客观上会推动着我们的国家走出时代的阴影。

清政府沿袭了明朝的"一条鞭法",实施了摊丁入亩政策,尽管这样的政策维持了清朝的统治,但是对于后来人口的大量增长是不利的,这就为后来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火种,所以近代战事一起,大批没有土地的流民出现。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一条鞭法"的提出者:张居正

而后来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之下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带来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阶级为了打破封建地主对土地的绝对占有关系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是有进步意义的,然而也被冠以空想性的头衔,而它也因此而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民国时期的土地制度不仅保留了许多封建残余,而且主要目的也是维护少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于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带来切实的好处。

而这种狭隘的土地政策直接导致了农村生产力停滞不前,严重阻碍了当时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民主义"

探讨过去土地制度的意义所在

还是回顾到第一部分的论题上去,其实关于我国近代土地制度的研究是有很多的,其中对于我国近代农村的状况的问题是最具争议性的

。客观地讲,我们很难简单地用"衰退"或者"进步"来概括我国近代农村的发展状况,因为当时的社会因素和变化实在复杂,我们无法用一部分外在的表现就将其概括完整。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近代农村的一隅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们却仍然需要对当时的土地制度乃至其他方面进行探讨。因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规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对于以前的一些事物的总结同样很重要。

回看这些出现过的、已成为过去的土地制度,同样可以对我们今天的土地制度形成借鉴和经验。

现阶段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而乡村的振兴又要求农村优先发展,土地作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稀缺要素,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格拉斯·诺斯将制度表述为一系列需要服从的规则、程序以及约束主体的道德伦理规范。制度变迁则是最新制度对旧制度的代替,也就意味着与制度相关的利益的重新分配。

在土地制度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而通过研究探讨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多方对于土地资源的诉求,满足我国发展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的需要,同时可以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结束语: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地球带给我们最多的是脚下的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土地显得更加重要。不管在什么历史时期,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土地问题都是是维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

土地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重要一面,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表明,什么时候有着良好的土地政策、土地制度,社会就能进行良好地运转。地权制度是土地的核心问题,对于地权问题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全面的了解农村社会。

参考文献: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吕思勉《中国通史》

龙盛运《关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

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