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文 | 观经者(文章首发于公众号“观经”)


近日,“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即将落地”这一消息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4月17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就央行数字货币内测一事做出最新回应:


① 尚未发行


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② 内测优化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③ 一切照常


数字人民币目前的封闭测试不会影响上市机构商业运行,也不会对测试环境之外的人民币发行流通体系、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带来影响。


由此可见,人民币已迈入3.0时代——人民币数字化时代


人民币自1948年诞生,至今已有72年,按照其发展形态可分为三个阶段。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人民币发展简史,重点回顾央行数字货币的诞生过程。


本文第二部分重点说明为什么要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以及其未来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对这一部分比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跳到第二部分。


本文思路

01 人民币纸币时代、电子时代、数字时代

02 央行数字货币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正文3446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可先阅读或收藏,并与好友分享。


01 人民币纸币时代、电子时代、数字时代


可以说,诞生于1948年的人民币是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在这个过程中,纸币状态的人民币经历了五次变迁。


① 人民币1.0纸币时代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于同日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共16种面额62种版别,最小面额1元,最大面额50000元,于1955年5月15日起停止流通。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统一各革命根据地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是从建国前无序货币体系向独立统一的货币秩序过渡阶段的产物,对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印痕。


第二套人民币在1955年3月1日正式发行,面额结构相较第一套货币趋于合理,最小面值为1分,最大面值为10元,并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发行3元面值的人民币。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和10元是由苏联代印的。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第二套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发行了包括5分、2分、1分的硬币,结束了我国近现代没有统一流通硬币的历史。


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结束后,国民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


同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发行,纸币最大面值仍为10元,最小面值1角,硬币则包括1元、5角、2角、1角,同时取消了3元纸币,于2000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套货币,并与第二套人民币一起跨越了我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一定意义上成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标志物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崭新阶段,日益增长的国民经济对于货币总量和货币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198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四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正面采用大幅人物头像水印,增加了50元和100元两类大额币种。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后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货币制度,提高人民币的防伪性能,自1999年10月1日起央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第五套人民币增加了20元面额纸币,取消了2元面额。


第五套人民币从1999年10月1日流通至今,此后在2005年8月31日、2015年11月12日和2019年8月30日分别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新版。


② 人民币2.0电子时代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已经逐步实现电子化,迈入2.0时代。


流通在银行等金融体系内的现金和存款早已通过电子化系统实现人民币无纸化,而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大规模普及,让流通中的现钞比重逐渐降低。


现如今出门在外,除了部分特殊场合外,基本都可以不用使用现钞。


移动支付迅速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中国的移动支付渗透率是全球第一,2017年中国电子支付比例高达76.9%,是最接近“无现金社会”的国家之一。


但是,中国的移动支付更多是商业驱动,是一种货币的电子化支付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民币。


③ 人民币3.0数字时代


如今正在内测的数字货币,其实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社会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与活跃,加上人们购物消费习惯的变化及对货币流通安全性的考虑,人们会越来越偏爱于使用电子支付而不愿携带纸币。


为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央行早在2014年就成立专门研究小组研究央行数字货币,以期提供比纸币更快捷、低成本的数字化货币媒介工具。


我们通过下面的时间线来一起回顾下央行数字货币这五年的研究过程:

2014年

央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


2015年

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完成两轮修订。


2016年1月20日

央行首次提出对外公开发行数字货币的目标。


2017年1月29日

央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


2017年2月1日

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


2018年9月5日

央行下属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成立“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并参与贸易金融区块链等项目的开发。


2019年5月

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发的 PBCTFP贸易融资的区块链平台亮相。


2019年8月2日

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步伐,跟踪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


2019年10月29日

在2019外滩金融峰会上DC/EP首次亮相。


一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内测优化,五年的研究正在开花结果。


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所述,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属性与纸钞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数字化的形态。


与比特币等其他货币不同,主要区别如下图所示: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也就是说,央行数字货币明确了就是为了替代现在的M0(纸币和硬币),并不替代M1(M0+活期存款)和M2(M1+准货币)。


准货币: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所以对于走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结算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暂时是没有替代威胁的,未来就不好说了。


并且可以明确的是,发行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印发通货膨胀


因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从数字化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必须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


也就是说,发行时,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即双层运营体系


02 央行数字货币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说明央行数字货币(DC/EP)未来将如何改变我们生活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发行DC/EP以及为什么DC/EP当前定位是替代M0而不是M1和M2。


央行为什么要发行DC/EP替代M0?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现有的M0(纸钞和硬币)容易匿名伪造,存在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而如果用DC/EP代替纸钞和硬币,虽然仍然存在上述风险,但监管难度相对纸钞和硬币有所下降。


比如政府部门的转移支付,或者定向贷款扶持政策,过去可能存在腐败和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但有了央行数字货币后,就可以追踪到数字货币的使用路径了。


当前,移动支付越来越普遍,现金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截至2019年末,国内M0规模为7.7万亿元(占M2中的比重仅为3.9%),年增速已逐步下降至5.4%。


由于DC/EP具有与电子支付相当的便利度,尽管M0规模或仍保持低位稳定,但流转速度提升的情况下,M0的整体支付占比有望回升。


可见,DC/EP有助于应对实物现金流转下降这一问题。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纸钞和硬币的印制、调拨、保管、投放、流通、回笼、销毁等各个环节成本非常高。


我国传统人民币现金的运行成本约为2767亿元/年,使用DC/EP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本替代效应。


DC/EP交易不记名,可以满足公众一些正常的匿名支付需求。


DC/EP有利于重塑贸易清结算体系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与金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使用DC/EP将会极大提高跨境结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高于传统跨境结算。


随着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扩张,DC/EP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那么为什么DC/EP只替代M0而不替代M1和M2呢?


我国当前货币体系中,基于商业银行账户体系的M1和M2已经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所以短时间内没必要使用另一种技术对其进行再一次的数字化改造。


目前国内支持M1和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体系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不断演进,支付效率和性能足以满足当下经济发展需要。


用DC/EP对M1和M2进行替代只会对现有系统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而且不一定能提高支付效率。


在了解清楚DC/EP发行原因以及只替代M0的原因之后,我们便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DC/EP未来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了。


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 有利于货币政策调节


由于DC/EP可被追踪其使用路径,央行既可以监控货币总量,也可以监控货币流通速度。


在这个基础上,央行可以更加精准的投放货币,甚至达到去中介化,可以有效避免发生通缩通胀。


② 有利于社会信用建立


当一切现金的流动都可以在监控之下和掌控之中,那么大额资金的流动将获得进一步的释放,有利于社会信用的完善和社会效率的提高。


并且DC/EP将会跟公众的信用融为一体,隐匿财产的老赖将无所遁形,这一方面也体现在前文提到的DC/EP可以做到反洗钱、反偷税漏税、反恐怖融资等。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对于其他方面的影响,DC/EP的落地应用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运行效率等。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央行数字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完全取代纸质货币,它会作为人们日常消费时支付手段的一种补充。


迈向“无现金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真正实现。


所以,DC/EP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改变也将会是循序渐进的。


人民币迈入3.0时代 !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数字货币国家!


每一次金融创新,都会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数字货币就是央行的“新基建”


短期看,数字货币试点有望继续加快,给银行IT市场带来新增量,提升银行IT估值。


长期看,数字货币涉及到银行各类系统的升级改造,以及商业推广和场景应用,将拉动金融科技的长期需求和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这些投资方向都值得我们未来重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