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蘭州市永登縣紅城鎮華山村:《農家書屋》助力農村精神脫貧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蘭州市永登縣紅城鎮華山村:《農家書屋》助力農村精神脫貧

清代袁枚著文闡述 " 書非借不能讀也 "。4 月 27 日,永登縣紅城鎮華山村村民許先銀又來到農家書屋,借了一本《我的第一本科學書 -- 人體奧秘》。" 每天勞動完了在家陪著孩子一起看看書挺好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她笑呵呵地告訴記者,在村裡,農家書屋成為村民的精神文化家園,從農家書屋借書看成為新時尚。

許先銀家兩個孩子,大孩今年上五年級,小孩上二年級,她有個好習慣就是陪孩子看書寫作業,她的陪法特別好,有時陪孩子一起看書,孩子看書寫作業,她在旁邊也看書,潛移默化引導孩子。她說,自己看的書都是從農家書屋借來涉及歷史、種植、育兒和衛生健康等方面,給孩子看的更多的是童話故事、《十萬個為什麼》等知識內容。

記者在該村農家書屋看到,《食用菌 400 問—栽培保鮮加工菜譜》《家庭醫療顧問叢書》《解密綠色檔案》《支農惠農叢書》《十九大代表風采錄》等各類書籍整齊地擺在書架上。據瞭解,華山村農家書屋現有圖書 2000 多冊,主要來源是縣圖書館及市科協及相關單位捐贈,書的內容涉及種養殖、歷史、病蟲害防治、政策解讀等,不僅村裡的養殖種植戶來此借書看,像許先銀這樣的既種地又照看孩子的家長也來看,還有一些老人也經常來借書。

華榮春是村裡的退休老師,是農家書屋的常客,還是村裡的義務書法老師,在農家書屋教孩子及喜愛書法的村民寫毛筆字。為什麼村民喜歡借書看,而不是在農家書屋看呢?華榮春說,一本書很厚,幾個小時讀不完,因此很多人便想借回家去慢慢看。根據村民閱讀的這個習慣,村裡便鼓勵村民借閱書籍,如今借閱書籍成為村裡的新時尚。

" 農家書屋書籍的借閱管理有專人負責,借出和歸還都進行登記。" 華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成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脫貧攻堅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除了物質上脫貧,還需要從精神上脫貧,村裡依託農家書屋,免費給村民借書看,有利於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對於脫貧攻堅有著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