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張愛玲曾經說過:出名要趁早。

然而看到雪莉自殺的新聞,我還是覺得,成名不必早!過早的消費一個孩子,會讓這個孩子耗竭,到最後會對這個世界生無可戀。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當這個長相清純的25歲的女孩在花季離開時,除了震驚和心痛之外,我還有一個巨大的問號:她的父母此時在哪裡?

我上網搜“雪莉的父母”,除了“2005年在父母支持下雪莉參加SM韓國少年選拔大會得到了青少年組外貌組大賞,進入公司培訓,並被選為SM公司優秀練習生代表。”

雪莉當年只有11歲。

進入SM後一直就是公司的團寵,事業順風順水,SM公司十週年慶時社長李秀滿帶著雪莉站C位,代表所有員工和明星領唱生日快樂歌,一直到長成了“韓國少男的初戀”。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如果不出“意外”,雪莉完全可能會成為像全智賢、宋慧喬一樣的國民級偶像。

但是意外的是,雪莉戀愛了,兩次戀愛都是大自己10多歲的男人。

雪莉自從公開戀情後就引來無數和謾罵和不理解,19歲的女孩為了戀愛她選擇了退團,當時粉絲集體脫粉。

似乎戀愛成為雪莉的人生轉折點,她從清純玉女開始“放飛自我”,發大尺度照片、全裸出演影片……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越來越多的粉絲成為“黑粉”,他們毫不留情地在網絡上對雪莉口誅筆伐。

雪莉似乎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她做什麼都是錯的、做什麼都會被罵,她曾在節目中向觀眾哀求:“為什麼要因為我被罵呢,都是很善良又可愛的朋友,感覺有很多人唯獨對我戴著有色眼鏡,也更加了解我一些, 觀眾朋友也請疼愛我一些吧,記者們請疼愛我一些吧。”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不知道是否跟長期遭受網絡暴力有關,雪莉已被確認生前長期患有抑鬱症。

雪莉是不容易的,11歲開始出道養家,一直順風順水,卻因戀愛而風向突變,突然就從大家都喜歡的清純玉女搖身一變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蕩婦”了。

雪莉是如何應對突然間從天堂跌落到天獄的?

這對一個從未經歷過複雜世事的小女孩該有多麼殘忍?

她是否被親人、朋友好好照顧、是否有看心理醫生?

這些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即便身處重度抑鬱中,雪莉一直沒有停止工作。她一直在拍電影、拍廣告、上節目。

她好像停不下來,在抑鬱中繼續工作,繼續捱罵……直到自殺的當天,她還在拍廣告。

沒有時間和空間療傷,終於至傷重不治,一死了之。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為什麼雪莉11歲就開始養家?

為什麼雪莉在患上抑鬱,曾經割腕自殺的時候都沒有花時間去療傷而一直在工作?

雪莉的父母在哪裡?

很多網友說雪莉全家靠她一個人養著,雪莉下面還有兩個弟弟。

真希望這不是真的。

然而雪莉確實是過早地被消費了,在她還需要父母呵護的時候已一個人遠離親人獨闖娛樂圈。

從她後來愛上的都是“大叔”,甚至為了“大叔”不惜與公司、粉絲反目就知道她多麼需要“大叔”的愛了,而愛上“大叔”也許是因為她過早地離開父母,缺乏溫曖與安全感所致。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再後來的叛逆,其實是一個孩子必然要經歷的青春期的叛逆。

如果一個孩子正常生活在家裡,青春期的叛逆不會被放大、不會被全網批判,她也許會順利地度過青春期。

她的前輩女神全智賢、宋慧喬,全是在正常的生活環境下長大,中規中矩地上完大學,才開始的演藝事業。

有了愛的滋養,沒有過度消費自己,一路走得穩穩當當,不會遇到關愛自己的大叔就想要得到父愛而不管不顧到為了愛情放棄一切,到了婚戀的年齡,也不會因奔四了就著急,那怕遭遇離婚也能從頭再來。

可是被演藝事業佔滿了時間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去滋養心靈,遇到挫折的時候沒有力量去面對,最後淹沒在人生的風浪中。

前段時間網上曝出的三歲童星在拍攝現場被媽媽虐打的圖片讓人心疼,也為這個孩子的未來擔心。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因假唱成名的林妙可曾被母親拉著到處掙錢,靈氣消失、剩下的是做作被人群嘲,實在可惜。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跟這些過早消費孩子的父母相比,懂得保護孩子的童年的父母很令人尊敬,比如當年林妙可假唱的原唱楊沛宜現在卻一路開掛。

當年假唱事件後,楊沛宜的父親並未趁機炒作女兒,而是謝絕一切採訪,讓女兒安心上學,給女兒一個清靜的成長環境。而9年之後,楊沛宜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USAD China 2017美國學術十項全能中國賽,併成功晉級,赴美參加音樂類的決賽。

如果楊沛宜的父母也象雪莉的父母、林妙可的父母,我們不知道今天的楊沛宜會是什麼樣子?

雪莉自殺,童星被嘲:成名真的不必早

長大後的楊沛宜

雪莉,願你來生,有無憂無慮的有愛有溫曖不需要你養家的童年,有能在親情友情廕庇下放飛自我的少年,以及生機勃勃有勇氣面對一切的青年!

——————————————————————————————

作者簡介: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幸知在線高級情感諮詢師、潘幸知公眾號原創作者,北京市教委《成功就業》公眾號原創作者。

創作過多篇10萬+文章,悟空問答百萬閱讀量答主。

熱愛文字、相信文字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