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01

兩個多月前,四川廣元派往武漢的醫療援助隊伍出發,一位丈夫帶著哭腔在送別現場大喊:“趙英明,聽到沒有,平安回來!你平安回來,一年的家務我包做了!”

這句話一度被網友稱為“最美情話”。前幾天,四川的援鄂醫療隊從湖北撤離,“老公承諾包一年家務”的趙英明也在其中。

網友表示:全國人民可以開始監督家務打卡了……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網友的反應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假如把這對夫妻的性別互換一下:回來的援鄂英雄是男性,承諾包一年家務的是女性,網友還會覺得那句話是最美情話,還會開啟雲監督嗎?

大概率是不會的。

因為在中國式婚姻裡,妻子做家務並不稀奇,多的是“甩手”丈夫

我有一個在教育機構工作的朋友,一個月前她和丈夫都復工了,因為疫情,她把孩子留在老家讓婆婆照顧,自己和丈夫先行回到工作的城市。

沒有孩子的二人世界,按理說應該過得更甜蜜舒心。沒想到朋友卻在復工一個月後離婚了。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朋友解釋,最近因為疫情關係,她們機構的業績受到了影響,所以每天都要做很多表格,彙總情況,多了很多繁瑣的工作。

而她的丈夫工作照舊,有時還更清閒一些,但他卻不願承擔一點家務,每天下班不是葛優躺,就是翹著二郎腿打遊戲。朋友常常加班到深夜,還要擠時間把水槽裡堆著的髒碗洗掉,把斑駁的地板拖乾淨……之前和婆婆一起住,婆婆幫了很多忙,生活不受什麼影響,對於丈夫的懶,朋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忍一忍把日子過下去了。

但現在她不想忍了:“明明自己也能過很好,為什麼要在家養個大爺?”她說,有一次丈夫在玩遊戲,她在拖地,拖到丈夫那時,她說你抬下腳,他沒抬,她就拍他胳膊提醒他。

沒想到他正玩到關鍵的一刻,她一拍,遊戲輸了。他立馬就怒了,衝朋友大吼:“幹嘛啊你!碰我幹嘛!我輸了你知不知道?”這一吼,把她藏在心底幾年的委屈,一下子全吼了出來。

朋友徹底灰了心,平靜地拖完地板後,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離了吧!

經得起分離,卻經不起一個屋簷下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朝朝暮暮,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啊!家務看似事小,卻足以讓女人耗盡熱情,決定不再忍耐。

中國有太多“甩手式”婚姻,都是在長年累月的家務矛盾中破裂的。而提出離婚的,多是妻子。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02

去年,袁弘張歆藝在一檔熱播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圈了很多粉。節目錄制的時候,張歆藝正處於產後恢復期,袁弘一大早就起床準備早餐。早餐做好,就喊媳婦來吃飯,他抱孩子餵奶。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張歆藝這邊吃完飯,袁弘又包攬了餐後的清潔工作。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家務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有條不紊。看到這裡,幾乎所有女人都開始羨慕張歆藝,覺得她離婚後沒有嫁錯人,袁弘把她寵成了公主。表面上看,袁弘是因為能分擔家務而成為廣大女性口中的優質丈夫。

但實際上,真正給袁弘加分的,是他的高共情力。什麼是共情力?根據心理學的解釋,共情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感受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情感的一種能力

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有同理心,懂得換位思考。做家務,就是共情力落實到日常細節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做家務的男人》裡,還有一個片段:張歆藝生完孩子後,有些焦慮,於是問袁弘:“要是我失業了怎麼辦?”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面對妻子的擔憂,袁弘沒有用“我養你”這樣的回答敷衍妻子,而是認真對她說:“你怎麼失業了,你在餵奶,在進行一項偉大的事業。”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這個回答,被很多人贊情商高。其實,婚姻中的高情商,很多時候便來源於伴侶的高共情力。很多女人生完孩子後都有過這種不安全感,有些甚至發展成產後抑鬱。

不懂得共情的丈夫,會覺得妻子玻璃心,不但不安慰,可能還會不屑地說:“不就是生了個孩子嘛,真矯情!”但袁弘卻能接住妻子的情緒,讓妻子感受到對自己的理解和滿滿的安全感。有共情力的男人是一隻優質股,誰持股誰賺翻。

共情力,是維持關係平衡最重要的一種能力。而好好說話,是最基本的共情力

03

自媒體賬號Tina心理的作者曾在一個媽媽群中拋了一個問題:“生活中,伴侶哪句話最讓你炸毛?”“

你不就是……嘛?有啥大不了的?”高票當選。“不就是帶個孩子嗎?誰不帶孩子?”“不就是工作忙點嗎?誰還不工作?”“不就是被領導說了嗎?誰還在職場不碰壁?”“不就是做點家務嗎?誰還沒個家庭?”

每一句話,聽起來好像都無可反駁,卻每一句聽起來都讓人極度不舒服。這是因為,不能共情的伴侶,沒有重視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提到:一個家庭中,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家人的感受。她確實就是帶個孩子、確實工作忙、確實被領導批評了,這是事實,可她就是會累、會鬱悶,這是她的感受。為何家會傷人?就是因為,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丈夫太在乎所謂的規則,而忽視了家人的感受。

接納伴侶的感受,和TA的情緒產生共鳴,會讓對方產生被理解的幸福感。有人總結過婚姻幸福的秘訣:“因為了解,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接納;因為接納,所以幸福。”大多婚姻的破裂,便是源於“不瞭解,不理解,不接納。”

前段時間,《小康》雜誌社會同有關專家及機構進行了一個“中國幸福小康指數”之“2020婚姻家庭幸福感調查”。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結果顯示,“溝通、理解的意願和能力”以85.6%的比例成為對婚姻幸福感影響最大的因素。這些能力綜合起來,就是所謂的共情力。因為共情,所以能夠理解;因為共情,所以願意溝通。

理解和溝通,是知音式的共情力

去年9月,有一對夫妻上了熱搜。妻子懷孕時身材走樣,丈夫為了減輕她的心理壓力,決定陪她一起胖。“沒事,我陪你一起胖,等你生完孩子再一起減肥。”生完孩子,妻子胖了40斤,丈夫胖了60斤。之後,丈夫履行承諾,又陪著她一起減肥瘦身。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其實不管是增肥還是減肥,丈夫之所以這樣做,都是因為他感受到妻子的情緒,理解了妻子的不安。所以,他願意用這樣的陪伴表達對妻子的愛,給妻子打氣。

好的伴侶,就是這樣的心意相通

04

《親密關係》一書中寫道: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所作所為,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讓某些需求得到滿足,我們追求和吸引別人來做我的伴侶,是因為我們需要人陪伴照顧、瞭解、支持、接受、讚賞、撫摸和相擁而眠。

共情,滿足了我們最本能的需求——愛與被愛,有了共情,我們便能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從而感到幸福。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修煉共情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進入對方的座標體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標體系,比如我們評價事物的標準、我們的三觀、我們的成長經歷等。

人與人之間所處的位置、角色、知識背景、認知技能不同,即使是相同的環境,產生的想法,也會大不相同。如果一味地站在自己的座標體系去評價對方,一定會招致矛盾。這時候,可以試著進入對方的座標體系,體驗一下伴侶的經歷。比如,疫情之下,以前從未買過菜的丈夫,開始走進超市;以前從未做過家務的男人,開始拿起了掃把……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親自體驗了這些曾經在他們眼裡的“雞毛蒜皮”後,丈夫們才知道,原來買菜做飯這麼麻煩,原來洗衣拖地這麼累,原來帶孩子這麼辛苦。

電影《夫妻之間》講述了一個故事,男主安德烈是位醫生,他醉心於研究,妻子索菲亞嘲諷他“都45了還沒活明白,到底是要當醫生還是瘋狂科學家”。女主索菲亞是位主持人,她努力多年終於有出鏡的機會,可丈夫卻提議搬家,全然不顧她是否會失去自己喜愛的工作。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讓兩人都想結束婚姻。一次意外,兩人互換了意識。

“疫情復工1個月,我離婚了”:好的婚姻,需要共情力

他們被迫用對方的身體生活,安德烈漸漸明白了妻子的不易,妻子也漸漸理解了安德烈對醫學研究的熱忱和追求。當他們在對方的立場上站過之後,又重新接納了對方。

進入對方的座標體系,是抵達理解的唯一途徑婚姻裡,多一點共情,就少一點爭吵。有意識地換位思考,帶著耐心和善意去理解和傾聽,才能保留彼此最真的愛,最善的心。愛情難得,婚姻不易,別讓不解和淡漠毀了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