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刊載的這條消息,給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敲響警鐘。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4月18日,南寧市西鄉塘去石埠街道老口村三女一男4名中小學生到池塘邊玩耍不慎落水,其中一名12歲女生掙扎爬上岸,並跑回幾十米外的村裡求救。村民趕到現場後將其他3人救上岸。然而非常遺憾的是,趕來的120醫護人員確認3人已經沒有生命體徵。據瞭解,落水的4人都不懂水性。溺水身亡最大的15歲,最小的11歲,都是在校學生。

中國教育報刊載的這條消息,給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敲響警鐘。

為什麼中國教育報要專門刊載這條消息?又給還沒有開學的孩子及其家長和正在陸續開學復課的學校老師敲響了怎樣的警鐘?我們又應該從這些事例中得到哪些教訓?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談一談。

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當於每天有150多人因溺水而死亡。而中小學生平均每天就有約40人因溺水死亡,而其中小學生溺水死亡的人數佔溺水死亡學生人數68.2% 。這個數字確實十分驚人。溺水也已經成為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罪魁禍首。據莫納什大學世界衛生組織暴力、傷害與殘疾問題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奧賽娜-史密問斯在接受聯合國電臺訪問時表示,中國的溺水死亡人數全球最高,同時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嚴重問題,並引起了相關組織機構的高度重視。

中國教育報刊載的這條消息,給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敲響警鐘。

同時,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學生溺水死亡事故的高發期。為什麼學校、社會及許多部門每年都反覆宣傳教育還會有如此之高的溺水事故發生呢?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學生天性喜歡戲水,安全意識不強;第二是學生不懂水性,自我保護自救能力較弱;第三是監管力度不夠,留下安全隱患;第四是對預防溺水、技能知識培訓欠缺。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學生私自到江河湖海戲水遊玩逐日增加,特別是還沒有開學的地區家長忙於上班,學校老師又無法直接進行防溺水教育,導致監管缺失下的學生溺水事故發生。那麼,我們應該怎樣來預防和減少溺水事故的發生呢?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中國教育報刊載的這條消息,給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敲響警鐘。

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和媒體宣傳防溺水知識和鮮活事例,對學生起著警示作用。

二是加強防溺水技能培訓。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溺水時的自救和施救正確處置辦法,並開展相關的演練活動,促進學生對溺水的認識和重視。

三是加強對學生游泳技能培訓。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開設游泳技能課程,提高學生在遇到溺水時的自救和施救能力。

中國教育報刊載的這條消息,給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敲響警鐘。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預防溺水教育勢在必行。教育報專門刊載文章發出的信息就是要警示我們在氣溫逐日升高的當下,千萬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引導,更不能在防疫期間缺失了防溺水的教育。各級各類學校也應該將生命教育拿上議事日程,整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行宣傳教育,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