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杜滋齡的水墨人物畫

文 / 洪惠鎮

水墨人物在20世紀中國畫結合西方寫實主義改良中,效果最彰,影響最巨,從50至70年代,輝煌了30年,並且形成多個地域畫派,各具優勢特點,也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畫家,杜滋齡就是浙派的第二代重要代表。

我有幸和早已成名的他,在1979年成為浙江美院的研究生同學,他畫國畫,我讀史論。親炙過葉淺予而本擅速寫的杜滋齡,在精於水墨人物寫生、造型準確、筆墨正宗的李震堅教授指導下,迅速提升筆墨修養,為其後四十年來的藝術創作打下了紮實功底。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山路彎彎

50cm×147cm

2011年

杜滋齡為人純樸真誠,總是面帶微笑藹如春風。平和敦厚的個性,影響到他在水墨人物畫的圖式建構時,不偏不倚,中和平衡了西畫寫實與傳統寫意,屬於真正的“折衷派”。畫風總是溫藹親和,不激不厲。薛永年說他“無論何種題材,他都以樸實、真摯的心態去描繪他所鍾愛的人物,不以張揚而強悍的形式抓人眼球,而以和諧舒緩的節奏抒寫真情,與觀者親切交流感受,格調雋永有味”,洵為知者之言。

就在我們讀研的那一年,星星畫展引發了美術新潮,西方現代藝術觀念的衝擊波,比世紀初那一波強烈得多,並且輪迴了一番,否定起當年極力引進的寫實主義,導致隨後10年水墨人物畫失寵。那時它通稱“寫意人物畫”,其素描加筆墨的畫法,被批評為寫實性與寫意性本相矛盾,強扭結合,結果都不純粹,嚴重阻礙了藝術性的完善與發展,應該改弦易轍。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高原牧歌

68cm×136cm

2009年

為此這個領域陣腳大亂,也助長以傳統水墨寫意人物為主的“新文人畫”運動風生水起。一時間,包括浙派在內的各地諸多水墨名家,紛紛畫起古代寫意人物,輝煌了30年的寫實現代人物畫,由此陷入低谷。但是也有不少名家在堅持,杜滋齡就一如既往毫不動搖。

這種局勢,我一直在關注。到1993年浙江美院舉辦中國畫65年學術研討會時,我逆潮流為水墨寫實人物畫張目,反響熱烈,隨後將發言加工為論文在《國畫家》雜誌發表。我主張原本籠統將素描加筆墨的人物都稱為“寫意人物畫”不妥,應該正名為“水墨寫實人物畫”,釐清它的實質是“寫實性”,只作為表現語言的筆墨才不會為爭“寫意性”而干擾其發展。傳統水墨畫歷來欠缺準確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好不容易改良出來,對反映現實生活貢獻巨大,不應拋棄而應復興。這個提議得到不少中青年畫家的支持,“水墨寫實人物畫”之名也被同行採納,例如薛永年評論杜滋齡的那篇文章。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古老的歌

68cm×68cm

1990年

然而世易時移,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水墨寫實人物畫終究無法復興到原先的輝煌程度,原因複雜。西方繪畫以人物為主,中國畫卻以山水為主,根源在於文人士大夫參與繪事,以文史哲為動力,將其引入了迥異於西畫的軌道。直到清末民初,山水已被文人寫意花鳥分庭抗禮,其時國家衰敗,外強凌辱,也亟需振奮人心的現實主義藝術,人物畫才乘機改良結合西畫寫實而勃興,並迅速發展而成主流。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塔吉克姑娘

137cm×96cm

1994年

水墨寫實人物畫的優勢,十分顯著。它們特別適合題材重大、場面壯闊、人物眾多的主旋律創作,所以在建國後政治運動頻仍的前30年獨尊畫壇。可是80年代“改革開放”,社會向商品經濟轉型,文藝自由,市場繁榮,傳統上更適合民眾審美需求的山水花鳥重興。人物畫則換成工筆如日中天,因其描繪現實生活更唯美而大受歡迎,優勢在於大題材創作的水墨寫實,需求有限,自然盛況不再。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春風吹綠高原地

136cm×68cm

2006年

杜滋齡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但主旋律創作不多。這既有他個人性情與畫風的因素,也有浙派水墨人物本身的原因。浙派的最大特點,是比其他任何畫派都講究筆墨,但卻不利於多人物、大場面的塑造。一個或兩三個人物組合,筆精墨妙有價值,人多還要筆墨精微,就會影響整體性,所以整個畫派較少重大敘事性創作。杜滋齡聰明理智地揚長避短,盡情發揮速寫功夫與藝術個性,深入各地記敘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題材輕鬆、人物不多、場面不大,作品都像他面帶微笑那般溫厚近人。也充分發揚了浙派的筆墨優點,達到揮灑自如、爐火純青的境地。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春滿帕米爾

68cm×68cm

2005年

需要創作多人物、大場面題材時,則適當犧牲筆墨,借鑑其他畫派,側重人物組合的整體、層次、厚重與份量感,例如《光明的使者》一畫。他們這代畫家大多並不拘泥門派之見,那麼杜滋齡有何與眾不同呢?依我淺見,他是寫實寫意,左右逢緣,各有亮點。而且都出現在一般畫家開始停頓甚至走下坡路的60歲之後,可謂“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雪域藏女

92cm×123cm

2011年

第一個亮點,是他隨著歲月增加,閱歷修養積澱多了,作品滋生出詩性,很有意境。例如作於65歲的《雪域夕陽西下落》、66歲的《草原之晨》與《春綠滿彝寨》、67歲的《清涼的風》、68歲的《一年一度又秋風》、70歲的《高原牧場之雪韻》和《天寒遠山靜》、71歲的《晨曲》、74歲的《冰山腳下》等畫。它們都不是僅僅著眼於人,而還著力於物——包括牲畜與環境,共同構成情景交融的畫面,所以薛永年的文章稱他在“造境”,確實如此。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塔吉克姑娘

68cm×68cm

2007年

“造境”,乃源於宋畫。《宣和畫譜》高度評價李公麟的人物畫俗工難及,原因是他“深得杜甫作詩體制而移於畫”,“以立意為先”。意思是將作詩的構思方法引進繪畫,使其產生詩性意境。這就是“造境”,先由王維所創,影響及於五代兩宋的山水畫創作,再被李公麟帶入人物畫。那是個山水、花鳥、人物全面強調詩性的時代,有時人物畫為了突出意境,已與山水畫不好分別,例如李唐《采薇圖》、馬遠《踏歌圖》、馬麟《靜聽松風圖》等畫。這是中國畫由文人士大夫主導,以文史哲為動力而偏重精神性的邏輯發展。

宋代的人物畫主要還是工筆,配以規整的水墨山水背景,易得“畫中有詩”的意境。後世發展出文人意筆人物畫,依然擁有這種基因,沒畫背景時,就直接題詩表達意境。中國畫在世界繪畫之林,特色鮮明濃厚,獨一無二,一目瞭然,與蘊含詩性大有關係。可惜水墨寫實人物畫誕生與壯大的年代,教育西化,文脈斷裂,又前逢國難,後多運動,所負創作大多題材嚴肅,敘事沉重,導致詩性喪失,變得太過現實乏味。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版納晨曦

166cm×125cm

2009年

有的畫家如黃胄,成名之作《洪荒風雪》因有造境還很抒情,後來畫風偏向速寫性敘述,意境就少而弱了。杜滋齡早期私淑黃胄,所畫也多速寫性敘述,晚歲轉向詩性抒情,便更上層樓,與宋人傳統遙相呼應。當今的中國,已經到了可以自信滿滿地高揚文化傳統的時代,水墨寫實人物畫不能再唯西方是瞻,得有文化自覺,但又不是重複古人,而是讓傳統化繭為蝶的現代昇華。杜滋齡這一亮點,意義在茲。

他還有另一個亮點,是晚歲有些水墨寫實人物畫,具有很大程度的寫意性,潛藏著一種重要的開發價值。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帕米爾風情

96cm×115cm

2007年

中國畫在宋代誕生了文人畫,到元代便基本確定了詩書畫結合的藝術樣式。在20世紀,山水花鳥沒有太大變化,可以延續文人畫傳統,人物無論工寫,就非改不行,因為古裝人物實在無法反映時代生活。然而改良的結果,是水墨能畫時裝人物卻太過寫實,不合寫意精神。真要寫意,又容易因為概括、誇張或變形而近似漫畫,要不則轉向現代派中國畫。陳衡恪曾經試作過文人水墨寫意時裝人物,可惜英才早逝而未果,至今依然空白,是個世紀遺憾。

今年5月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最高規格地隆重舉辦紀念潘天壽誕辰120週年座談會,國務委員劉延東親臨發言,高度讚揚潘天壽先生對民族文化的自信與堅守,表明國家已在重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而潘天壽的文化自信只需歸結一句話:“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為什麼要拉開?顯然是因為現代中國畫經過改良,已和西畫距離越來越近了。怎麼拉開?他用自己的力作做了表率,那就是在傳統文人山水花鳥畫軌道上,推陳出新,繼續前進。他也試圖創新人物,但非強項,因此文人水墨寫意時裝人物畫,正需當代畫家填補空白,這是重大歷史使命與機遇。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陽春暢和

145cm×122cm

2009年

浙派水墨人物畫本就隱含著文人畫基因,正可大有作為。擁有黃賓虹、潘天壽兩位20世紀文人畫大師的浙江美院,在創派時就保持文人寫意筆墨的書法活性,不像其他畫派基本只為造型服務,而能自主生髮,筆法多變,墨分彩章,虛實相生,計白當黑,時有意到筆不到的抽象性,特別富於美感魅力。這是文人畫獨有的,因而浙派最有希望創造水墨寫意時裝人物畫。

杜滋齡有的水墨人物速寫、默寫與主題性創作,例如《山西呂梁煤礦工人》、《駱駝祥子劇中人物之窮苦人力車伕》與《高原牧歌》、《牧場飄奶香》、《一年一度又秋風》等畫,就具有上述文人寫意畫的筆情墨趣。大塊留白的佈局與落款位置的講究,也帶有文人畫的基本特徵。只要他自己,或者學生以及受其影響的畫家,在內容與形式上再做些調整與強調,比如擴大表現範圍,增加現代漢族題材,人物形象與造型再減少寫實性,那就填補了現代文人畫的水墨寫意人物空白。起初難免不夠完善,以後就會逐漸成熟。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帕米爾風情

97cm×180cm

2007年

我自新世紀以來,一直把學術主要關注點放在現代文人畫上,不但切盼水墨寫意人物填補空白,還憂思詩書畫結合傳統面臨斷代危機。但願潘天壽那個紀念座談會所傳達的信息,能夠給包括文人畫在內的所有優秀文化傳統,帶來複興的福音,杜滋齡的這一亮點,未來就能燦若明星。

十來年前便準備為他寫篇文章,但一直沒有動筆。因為我們畢業後他回京津,我留校5年也回了廈門,南北遠隔,沒能一窺他的作品全貌,不敢率爾操觚。近來他出版了大畫冊《行者無疆》,才看得到上述亮點而欣然名筆。一位畫家的畢生所作,能有一個亮點就不得了了,何況兩個,而且都在晚歲閃耀,實在為他高興不已。祝願他健康長壽終成大器,作為老同學,我也好沾光。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帕米爾風情

180cm×97cm

2014年

杜滋齡,1941年生,天津人。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師從葉淺予、李震堅先生。曾任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系主任,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第一、二、三屆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六、七屆理事。現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不為水墨滄桑所動,堅持畫寫實人物畫的老藝術家

注:圖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