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革命根據地——馬欄,歷史定位的思考

馬欄,位於革命老區旬邑縣東北部,是極為重要的革命根據地。在烽火連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中國共產黨人,組織領導根據地人民和革命武裝力量,先後將馬欄建設成為陝甘革命根據地中心區、陝甘革命根據地最佳區和民主中國實驗地模範區,為中華民族獨立、中國人民解放、新中國誕生做出了重要貢獻。


紅色革命根據地——馬欄,歷史定位的思考

陝甘革命根據地中心區——馬欄

馬欄冠以陝甘革命根據地中心區的主要史實根據有三:一是革命發端早。1910年,中國同盟會會員鄒子良、王守身進入馬欄山,開礦冶鐵造手榴彈並招納外地來陝革命黨人,使馬欄揭開舊民主主義革命序幕,成為中國西北早期革命據點。1926年9月,中共栒邑特別支部成立,使栒邑真正意義上建立了第一個中共黨組織。1928年5月,爆發了影響全國的栒邑起義。二是武裝規格高。1932年2月,栒邑游擊隊與西北反帝同盟軍併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成為西北革命武裝主體;12月2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在馬欄轉角改編成立,西北從此有了首支正規紅軍。三是形成核心早。1933年4月,馬欄川、七界石等鄉級革命委員會相繼成立,以照金、馬欄為中心,初步形成栒耀淳三縣邊界核心地帶。1934年2月,以南梁、照金、馬欄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

西北革命根據地優等區——馬欄

馬欄冠以西北革命根據地優等區的主要史實根據有三:一是區位優勢。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據地建立,馬欄繼續是中心之一;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來到陝北,將中國革命大本營和抗日戰爭出發點放在大西北,馬欄作為歷代兵家必爭地和北上陝北的交通要衝,成為守衛延安的南大門,肩負起保衛黨中央的神聖使命。二是政治優勢。1936年初,關中特委在南邑村成立,鄰區的馬欄位置舉足輕重。1937年2月,馬家堡村成為關中特區首府,馬欄政治地位再度提高。三是建設優勢。馬欄蘇區堅定執行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十大政策”,各項建設取得重大成就。1937年5月,原中共陝甘省委書記李維漢在中共中央第30期《黨的工作》上發表關中調研文章《關中工作的一些總結》,指出“在我經過的陝甘蘇區,關中是最好的一塊蘇區”。可見,與關中特區首府同區的馬欄,毋庸置疑是好中更好。

民主中國實驗地模範區——馬欄

馬欄冠以民主中國實驗地模範區的主要史實根據有三:一是歷史的選擇。1937年5月,習仲勳作為關中特區代表,在延安出席陝甘寧特區一次代表大會,接受了毛澤東下達的“轉變與創立特區為抗日民主政治的模範區域、為抗日民族革命戰爭中政治與軍事的模範區域、為實現民主共和制的模範區域”的政治任務。二是努力的結果。1937年10月,建設關中分區為民主中國模範實驗地的偉大實踐全面鋪開,以習仲勳為代表的中共關中分委開展了黨的建設、政法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軍事建設和文化建設,促進了關中分區的自身發展。1942年7月習仲勳調離關中時,關中分區這個政治開明、風清氣正、豐衣足食、欣欣向榮的根據地樣板已經建成,一面鮮亮的民主政權旗幟高高飄揚在中國西北大地上。三是歷史的評價。1943年1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幹部會議上,習仲勳因主政關中期間,將關中分區建成了中共中央探索民主中國模型的成功樣板,受到特別嘉獎,榮獲毛澤東“黨的利益在第一位”高度評價。作為關中分區首府的馬欄,自是樣板中的樣板,稱其民主中國實驗地模範區自然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