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沼里

当我们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沼里

当我们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沼里

写下一些小事,并不是想黑我的乡里乡亲们。也是听妈妈随口讲的,都是以前的事。

01

明天是姥姥“五七”,就是人去世了五个星期了,是一个重要节点,女儿要去上坟。

妈妈跟我说起这件事。我尽量语气轻松,她也释怀很多。因为我们想起的,都是姥姥的美好。

她说起看了我写的那篇纪念文章《那个小老太太没了》,又哭了一场。

她第一次在公众号下面留言,很笨拙,但是惊讶地知道我可以看到她写的,又有些小开心。

我回复她,记录,是为了记住当时怀念的感觉。

她的语气也轻松很多。我们说起她跟姥姥长得很像,比小姨更像。姥姥有三个姐妹,她是老二,姥姥也是最像她的母亲

我的外祖母的,高高瘦瘦的,很漂亮。

说起这些回忆,我们都是开心的。我们尽量不沉溺于痛苦中,因为她们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02

妈妈又说起姥姥的弟弟,我的舅姥爷。他上面有三个姐姐。

关于他的事我在以前的文章写过,这里不再说。就说他只是在几年前才意识到姥姥的好。

姥姥去世的时候,他哭得很伤心。

现在三个姐姐都没了,他说,下面就轮到他了。

这种是我不敢想的。

因为,祖父母、父母都是替你挡在死神前面的。他们在,我们就还是孩子。他们要是不在了,就是我们要直面死神了。

所以,还是珍惜吧。

珍惜眼前人,珍惜手里握紧的。

03

舅姥爷的两个儿子很不让他省心,两个儿媳都不是省油的灯。现在,大儿子儿媳跟他们不搭腔。(就是不说话)

为什么呢?因为大儿子两口子总觉得父母偏向二儿子,帮他们家干活,给他们家东西。他们心里不平衡。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农村很常见。或者,在城市里也很常见。因为人性,跟学历、出身没有必然联系。

妈妈就跟我讲了一件小事。

在我们农村老家,有两个亲兄弟,分一箱亲戚带给看望他们父母带来的一箱方便面,结果就因为谁家多分一包,互不相让,怒气相对。

也许很多人会跟我一样觉得好笑。干什么呢,日子是自己过的,父母愿意怎么支配自己的金钱或者爱哪个孩子多一点(其实,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哪有真的偏心呢)又有何不可呢。

当然其实,我也是能理解那些状况的。

一,在农村,或者在城市,(说到这些负面的东西,我不想只说农村)大家都过得不富裕的时候,斤斤计较是常有的。

还记得,在八九十年代吧,家里有几个儿子的,成家立业以后跟老子分家,一个锅、一个碗、几斤面粉,一条板凳、一个篮子,都是要分清楚的。因为太穷了。

二,就是人很容易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沼里。这跟不同的人有关。

常年在一方小的天地里打转,很容易把人的心转小了。

心小了,能装的事就少了。一件是一件,都清楚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计算着自己的得失。

甚至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件小事,都可以刺伤你。

这很容易让自己不快乐。

04

李同学常笑我,一点小事都能把我激怒。

我很不愿意说自己是感性多一点。因为我觉得,感性不是意味着你的形象思维有多好、多么有艺术感。

在我看来,感性只是意味着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表情。

这不是我喜欢的样子。

就像认识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吧。修行也是。

我想,人的心会变小,也同样会变大。

就像,缺失的安全感,可以一点点被填满。失落的自我,可以慢慢找回来。

当我们陷入斤斤计较的泥沼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