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11的夾縫中生存,服裝廠跟實體店各有各的套路

“經濟不景氣、生意不好做”,這兩句商家口頭語在雙11面前不堪一擊,一夜2000億的成交額顯示出國民強大的購買力。

服飾類一直是雙11戰場的主力軍,服裝網店是這段時間的主角,那麼線下服裝店跟服裝製衣廠在雙11面前是如何生存的?

在雙11的夾縫中生存,服裝廠跟實體店各有各的套路

服裝製衣廠:“網店吃肉,我們喝湯,有時候湯都喝不上還得賠錢”

年底三個月是服裝製衣廠最忙的月份,專門處理大衣、外套、羽絨服這些工序繁瑣的訂單,一些是自產自銷的工廠,在排期允許的情況下也會接一些網店的散單。

劉經理入行服裝已有16個年頭,他任職的服裝廠在10月中旬開始陸續接到網店的羽絨服訂單。這些羽絨服大多抄版大牌,製作起來也算簡單,但網店要求的工期都比較趕,時間成本人工成本相對較高。

在雙11的夾縫中生存,服裝廠跟實體店各有各的套路

“這批羽絨服如果走批發再走零售,最後價格在700元差不多,但網紅服裝店標價可以到1000元”。劉經理指著手中的服裝說道。

“今年服裝訂單比去年少了很多,所以雙11雙12網店訂單佔據著我們廠下半年訂單的一部分,我最怕這部分訂單退貨,剁手節熱度一過,網店賣不完或退貨的衣服退到廠裡,那我們這個月就白乾了。”

在雙11的夾縫中生存,服裝廠跟實體店各有各的套路

服裝零售店:“經歷幾年雙11後,現在對生意沒多大影響”

某知名服裝品牌的店主告訴我們,在網購不斷成熟後,線上人群跟線下人群越來越明顯,線上消費的人群很有可能在我們實體店購買服裝,主張線下消費的人群幾乎不可能會在線上購買服裝,“我們的老客戶就是喜歡享受穿搭試衣的體驗”。

在雙11的夾縫中生存,服裝廠跟實體店各有各的套路

服裝實體店在雙11前後的折扣價格不輸於網店,“滿減、多件5折、返現、線上同價”等促銷策略也在不斷的刺激消費者。

服裝零售店貨源優勢是線上無法比擬的,款式多、款式新是服裝零售店對抗網店的法寶。在年底清倉折扣上也有潛規則:線下服裝店做活動的衣服都是今年的庫存,而網店做活動的服裝是幾年的舊款。

雙11改變了服裝行業的生態,服裝行業各個層級的生意人也在適應雙11帶來的大體量、快節奏。你的生活有哪些被雙11改變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