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字蕴含了《孙子兵法》一半的哲理,值得一生来思考

《孙子兵法》始计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先秦诸子、儒、道诸家,无不论“道”。而《孙子兵法》的“道”,作为谋划军事战略基础,为“利战”服务,决定战争“成败”,关乎生死存亡。孙子说:“道”,就要令民与上同意,上下一心、同命运共生死,形成众志成城的“势”,这是战前准备的核心和关键。所以,理解了“道”,也就做好了战前准备,也就赢了一半主动权,也就读懂《孙子兵法》的一半了。


“道”字蕴含了《孙子兵法》一半的哲理,值得一生来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黄朴民教授教授等指出,孙子“道”论,是“治道”、“人道”和“战道”三者的统一体,包含着治国法则、道义恩信、客观规律等意蕴”,基本涵盖治国之道、国君将帅德行素质、战争规律三个方面,其中治道与道义两个层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比较全面的。

  • 民本思想浓厚的“治道”:孙子的治道,要言不烦,从整体上表现为一种总体态势,一种政通人和、讲信修睦、民众归附的政治形势、国内态势,即国家有“道”。
  • 道义恩信皆备的“人道”:从宏观层面,孙子的“道”是对国家发展大政方略的整体性描述,即“治道”;从微观层面,则具体细化为一种道德品质,是衡量国君、将帅素质品行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主孰有道”。
  • 判断战争趋向的战道:孙子“道”论极为丰富,不仅涵盖了政治、道义等范畴,同样包含着规律、方法的范畴。

  在理论上这样的理解就能带给我们无限想象,在实际中,要以此有所启发,我想我们遇到的事情应该都没有孙子说的“兵者”那样的复杂重要,需要上升到生死存亡,但是我们遇到的事情有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道”字蕴含了《孙子兵法》一半的哲理,值得一生来思考


在实际应用中,对“道”要有因变的理解即不变与变化。坚持“大道”不变,并按照事情或项目的大小,团队或组织规模,事物进展的阶段等来考虑阶段性的“道”,坚持根本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和谐统一。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我们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抗击侵略者,而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我们就要彻底的消灭反动派,而在解放后,我们就要消灭地主阶级了,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这其中的“道”就因为我国环境而变化。


“道”字蕴含了《孙子兵法》一半的哲理,值得一生来思考

再比如,对有一个淘宝网店,主要目的就是要盈利的,但是在双十一期间,并不能像平时那样经营了,就要以最大的优惠来增加浏览量和曝光度,要薄利多销为原则来开展这个期间的经营活动,并以此为“道”来制定相应的计划。


“道”字蕴含了《孙子兵法》一半的哲理,值得一生来思考

大道不变,具体事情还是需要具体分析,关键是要调动组织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