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萬多保五萬多,養老還是養保險公司?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對保險有了正確的認識,選擇買一份保險保障自己權益,但是更多的人對保險持不信任態度,這主要歸根於保險早期的業務員,早期的保險業務員素質層次不齊,很多保險業務員為了賣出保險,往往對保險的權益進行誇大,以此來吸引誘騙人來買保險,這也造成了很多人買了保險之後,遇到問題卻無法索賠,為了保險買保險卻發現保險不保險!這類負面消息的頻發,使得保險在眾多老百姓心中成了坑錢的代名詞!

今天跟大家聊的就是這麼一例負面消息,保險種類繁多,針對不同的險種有不同的方案,今天說的這個當事人李先生,買的就是一款中國太平保險公司推出養老保險,交夠年限該領分紅的時候,經過保險公司一算髮現自己領到最後居然領不夠本錢?

六萬多保五萬多,養老還是養保險公司?

十年前李先生母親給自己買了一份保險,這份保險是太平保險公司推出的,一諾千金終身壽險,屬於分紅型的,當時母親經過保險員介紹就買了這麼一份,想著到自己老了,每個月可以領分紅減輕兒子的壓力,每年交6115塊錢,總共交了十年六萬多塊錢,今年終於能領分紅了,兒子去趟保險公司,人家給他算了一筆賬,發現只能領到五萬八千多塊錢,不但所謂的分紅沒有,反而自己的本錢都領不夠,李先生當時就蒙了,這養老保險到底養的是啥?自己母親養保險公司,還是保險公司養自己母親?

六萬多保五萬多,養老還是養保險公司?

於是李先生找到太平保險分公司討要一個說法,分公司問明來意之後,表示肯定不會讓李先生母親連本金都領不夠的,隨後根據李先生的保險合同,工作人員也現場做出了一個收益計劃表,經過計算李先生母親實際該領到的金額,總共是六萬九千五百多,根本不存在李先生母親買保險虧本的可能!

六萬多保五萬多,養老還是養保險公司?

看到工作人員做的收益計劃表,李先生更是惱火的表示保險公司騙自己母親,並拿出了一份收益演示表,這份收益演示表是當時買合同之前業務員出具給李先生母親的,根據這份收益演示表自己母親應該總共拿到十二萬多的收益!針對李先生的質疑,工作人員表示收益演示表並不是合同的一部分,並且李先生手中的收益演示表是十萬保額的,但是李先生買的是五萬保額的!

六萬多保五萬多,養老還是養保險公司?

李先生提出自己的質疑,既然自己買的五萬保額,保險業務員出具的收益演示表,怎麼算出十幾萬的收益的!最後經過太平保險河南分公司調查,這是當時第三方代理公司的業務員,私自出具的不太負責任的產品說明書,對李先生母親進行了誤導,保險公司決定先行按照產品說明書上的承諾進行兌付,後續保險公司會通過法律途徑像第三方公司進行索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