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原标题:演员任重在舒适地带逆行:学电影,拍短片,写小说…

一个有雄心的人,会受困于舒适区吗?

三国时期,刘备客居荆州刘表处,当时已47岁。对于普通人来说,到了这个年龄,很可能早已放弃了梦想,在乱世中,求一安身之所,过上求田问舍的安逸生活,而刘备却仍为自己“髀肉复生”而落泪,为自己碌碌无为而羞耻。

时间轴拉回到今天,仍有不少人选择走出舒适区,逆风而行。

昨天,一向低调的演员任重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生日会,主题为“舒适地带的逆行” 。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对这个主题,任重这样解释:“在2014年以前,我以为演员是我的舒适圈。但到2015年我意识到需要突破这种现状。赵宝刚导演曾跟我说,演戏不要按照自己舒服的状态来,自己舒服的状态叫做惯性创作。一直按部就班,我将很难有所突破。所以‘舒适地带的逆行’是为了挑战未知的领域,发现全新的自己。”

那些年,他的那些舒适区

演员分两种,一种是演什么像什么,另一种是有其自身特质,在某一类型中浑然天成。任重属于后者。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8年前,一部《婚姻保卫战》走红,京腔的逗贫受到观众青睐。天津出生,北京长大的任重,骨子里有种天然的幽默感和随性,这种气质让他在这部剧里如鱼得水。

那个时期是任重演艺生涯的黄金时代,塑造了许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比如《北京青年》中的何西、《青年医生》中的程俊、《新恋爱时代》中的郑海潮、《和平的全盛时代》中的和大平等等。并凭借电视剧《北京青年》,获得“第三届乐视影视盛典”年度电视剧最受欢迎内地男演员奖。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北京青年》饰演何西

纵观这些角色,多少都有他自己的影子,甚至剧中角色的很多特质就是他的本色。本人与某一类型角色特性高度契合,在给演员带来众多该类型角色资源的同时,也如同一把双刃剑,使演员角色单一具有局限性。

任重很快就意识到了这点,对他而言,这种角色塑造上的便利成为了一种困扰。在拍摄过多部都市情感剧后,任重迫切地希望能脱离本色,尽可能多地去尝试不同的角色,甚至期待能有反差较大的角色出现。但一直没有得到这种机会。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青年医生》饰演程俊

众所周知,前几年,资本热潮下,流量明星成为被追捧的对象,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后期制作和宣传,全部围绕着他们展开。非流量演员在角色的选择上越发被动。

“我看上的,人家都没选我。” 任重所说的情况是很多非流量演员都遇到过的。既然在角色和剧本上没有主动权,任重就开始朝别的方向努力。

在剧组,他开始尝试承担表演之外的工作,比如试着导戏。于是,在排练过程中,提前走位时,他会刻意地去拟定演员在走位时的机位,到后期拍摄时,他发现,自己拟定的位置与导演拍摄时几乎是一样的,这样,坚定了他参与创作的信心。他发现,自己拟定的位置与导演拍摄时几乎是一样的,这样,坚定了他参与创作的信心。同时,他又希望自己再往前迈一步,掌握前期创作到后期制作的整个流程。可这些工作不是在片场留心就能学来的,它是独立于表演之外的另一门学科,需要你真正停下来,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学习。

起身,开始逆行

真正让任重下定决心出走的,是在拍《结婚为什么》时的茫然。

“拍摄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不会演了,我已经没招可用了,这种感觉你明白吗?”任重所说的,其实就是几年来一直困扰他的问题,到这部戏,终于爆发了。类似的台词,类似的场景,所有一切他都在其他剧中有过多次演练,再演,他有些不知所措,只能通过镜头的运用和机位的调度来做一些补救和变化。

这次的拍摄让任重真正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再突破,于是,他逼自己下了决心,不走出去,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2015年,任重抛开手头的一切,去纽约电影学院学习电影制作。

为什么学习电影制作?

任重坦言自己一直有个电影梦。“我一直认为电影是和文学、美术同等量级的艺术形式,我存有很多老电影,在不同的时期翻出来看,有的甚至反复看过四五十遍。”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寂静的王国》拍摄现场

在任重眼中,电影无疑是美丽而梦幻的存在,身为演员,他距离这个梦似近又远。因为尽管深爱电影,但这么多年来,他却没有真正意义上演过电影,这一直是他的遗憾。去年,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他的毕业作品真人电影短片《寂静的王国》,在ARFF环球国际电影节(柏林),获欧洲最具潜力电影环球奖。这个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的遗憾。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从美国归来后,任重的“逆行”路线越来越多元。

除了自己执导拍摄英文短片,任重回国后接拍的第一个戏,就挑战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古板的赵白石。他坦言,这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部戏。

最初看到剧本时,任重对赵白石这个角色是有点抗拒的,这个角色尽管正直善良,却不同于剧中周莹的活络、沈星移的不羁、吴聘的细致,怎么看,赵白石都是古板的、不太出彩的,而且台词里全是大段大段的文言文。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那年花开月正圆》饰演赵白石

但导演丁黑告诉任重,“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别的导演没有用过的东西,我要把这种特质挖掘出来。”这句话打动了任重。

丁黑在这部戏中几乎给每个演员都找到了另一种性格,霸道总裁范的何润东成了暖男,灵气的陈晓成了冲动不羁的纨绔子弟。任重也在其中脱胎换骨。

尽管摸清人物、合理化人物的过程并不容易,甚至有些痛苦,但任重甘之若饴,这是他一直期盼的机会,他硬着头皮啃下那些晦涩的文言文,在休息时改掉自己以往爱开玩笑的习惯,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体会孤独感。他完全抛开了曾经熟悉的演绎方式。

在这部戏之后,丁黑的创作方式对任重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令他的创作欲望更加强烈、坚定。

继续逆行

在拍电影、挑战新角色之后,近期,任重又带着自己创作的新书《宛平城下》亮相。

《宛平城下》与其他明星普遍选择的写真、自传、生活随笔不同,它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抗日战争中的凄美爱情故事,读起来,有几分《珍珠港》的味道。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宛平城下》签书会

这种小说创作出来并不容易,因为它将爱情融入到战争的大环境中,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既要面对史实还要还原细节,同时,更要进一步地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艺术加工、虚构和想象。想要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使自己的小说写得精彩,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但任重一定要将爱情放入历史背景下,他调侃说自己有种“谬论”,认为真正伟大的爱情都发生在黑白电影的时代,像《魂断蓝桥》那种,只有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爱情才更显伟大。

而对于为何跨界创作这样一部小说,任重坦陈是一种“曲线救国”。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导演丁黑在《宛平城下》的序中写到:“任重这小子是另有雄心的。”因为,“整部作品里充满了情节性与画面感,瞬间就可以转化为镜头语言”。并在看完作品后怀疑,“他可能另有剧本在手”。

丁黑的猜想没错。

《宛平城下》这个故事最初是个电影剧本。任重赴美留学,为的是电影梦,《宛平城下》正是他电影梦的第一次落地。为了创作剧本,任重做过很多功课,关于战争、爱情等电影大片方面的,也曾为《宛平城下》请教过众多业内编剧老师,改编过多次。

任重消失的240天原来做了这些!

但当他兴冲冲拿着剧本去找投资时,却困难重重。随着资本退潮,影视行业进入寒冬,很难再有人愿意拿出真金白银的投资新项目,无奈之下,任重只能将其改写成了小说。

任重表示,“尽管目前实现电影梦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我还会继续坚持。”将剧本改写为小说的形式进行传播,终是希望这部作品能被更多人知道,给自己的电影梦留一个机会。

--------------------------------

文章转自毒舌电影

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