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憂鬱?

樸素得有點寒酸的衣著,每天掩飾不住的睏倦,買衣服專挑“大減價”的標誌,買菜也討價還價……這就是鄉村教師。日子在忙碌與平淡中流逝,他們在祖國的每個角落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熱情,濃濃的憂鬱也時刻伴隨著他們。

鄉村教師,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憂鬱?

首先是少得可憐的工資,剛參加工作的,工資2000元左右,教齡20年的,一個月才3000元,看著同村人出去打工,一年五六萬,滿眼的羨慕,可自己哪兒也去不了,工作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輿論一直要求老師要甘於清貧,樂於奉獻,可老師也食人間煙火,也得吃喝拉撒,經濟決定意識,貧窮導致憂鬱。

鄉村教師,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憂鬱?

其次是評職稱與晉級,所有職稱都需要很多證件,優質課、課題研究、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等,而這些證件的取得必然是校長優先,領導優先,在一般老師不知道有這回事時,證件就名花有主了,大部分證件都得靠花錢找關係得到,即便費心巴力湊齊證件,晉升名額有限,領導依然排在前面,一般老師跟官員大多沒有交集,低三下四求人花錢還不一定能辦成事兒。可職稱又跟工資掛鉤,所以就有了幹活少的工資高,幹活多的工資少的現象。老師依然在憂鬱中等待教齡夠了自然晉升的些許可能。

鄉村教師,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憂鬱?

讓鄉村教師憂鬱的還有現在的家長,個個把孩子看成金疙瘩,打不得罵不得,連罰站也是違法的,打一巴掌打丟三萬的有,因為上課時沒接家長電話捱打的也有,家長可以肆無忌憚地攻擊老師,領導為了息事寧人保住烏紗也處理老師,教不好對不起良心,用心管會捱打受傷丟工作,只有更憂鬱。

鄉村教師,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憂鬱?

各種各樣的表格填寫更讓老師苦不堪言,只要上級領導要來看看,各個角落的衛生,每個器室各種記錄,一大摞一大摞的檔案材料,都得手抄,寫到眼花繚亂,累到手腕痠疼。就連村內的各種扶貧材料,也得老師幫忙寫,主要是這對教學沒有一點兒用,很多時候學生上自習,老師抄材料。老師除了累,就是憂鬱了。

鄉村教師,你什麼時候才能不憂鬱?

很多人羨慕老師的寒暑假,覺得教學很清閒,小學老師相對輕鬆點,初中和高中有早晚自習,老師每天雷打不動五點多起床,晚上查寢後十點多睡覺,老師除非萬不得已是不請假的,一方面因為責任心,再者如果請假,自己的課別人要上,每個人都很忙碌,也於心不忍,所以,孩子小時,很多老師是在孩子的哭聲中離開家的;父母住院,很多老師只能在夜間盡孝。

教師,特別是鄉村教師,什麼時候才能不憂鬱呢?我們期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