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丨CAAI副祕書長張兆翔獲得“青年學習標兵”殊榮

近日,CAAI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張兆翔參與了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統一部署開展的青年學習標兵評選活動,並獲得“青年學習標兵”榮譽。張兆祥研究員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投身人工智能學科發展事業,立足基礎理論尋求突破,腳踏實地潛心鑽研,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同學習張兆祥研究員昂揚向上的奮鬥事蹟吧~


為引導和激勵中科院廣大青年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重任,根據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要求,中科院直屬機關黨委統一部署開展了青年學習標兵評選活動,評選出10名青年學習標兵。


中科院青年之聲將對這些學習標兵事蹟進行展播,今日展播張兆翔同志事蹟。


人物檔案

會員動態丨CAAI副秘書長張兆翔獲得“青年學習標兵”殊榮

張兆翔,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張兆翔同志深入學習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新時代的科學精神。他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投身人工智能學科發展事業,立足基礎理論尋求突破,腳踏實地潛心鑽研,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


學習事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張兆翔同志深入學習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投身人工智能學科的發展,以科技成果報效祖國,立足基礎理論尋求突破,腳踏實地潛心鑽科研,甘於奉獻弘揚科技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新時代的科學精神,充分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影響著身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近年來,主持並出色完成多個國家、省部級重大研究課題,在面向國家公共安全需求的智能視覺監控與面向經濟民生需求的智能駕駛兩個實際場景實現落地應用,取得顯著反響。科研成果轉化成效突出,社會經濟效益顯著,為建設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主要事蹟如下。


1 飽含科技報國的赤子之心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人工智能恰恰是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之一。張兆翔同志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和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張兆翔同志自2004年師從人工智能領域知名學者譚鐵牛院士至今十餘年間,堅持在“生物認知啟發的視覺分析與理解”的研究方向上不斷前行,創造性的引入並借鑑生物認知機理,面向國家公共安全需求和經濟民生需求,以智能視覺場景分析為應用背景,以挖掘與整合可用信息為手段,以提升視覺算法準確性和魯棒性為目的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並在多個落地場景中取得應用驗證。在本領域主流期刊與會議上發表或錄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錄用期刊論文51篇),發明專利10項,並致力於產學研互相推進,《基於圖像視頻分析的智能監測技術與應用》獲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北京、山東、寧夏、新疆等多地佈防,為政府制定維穩、反恐等決策提供有效預警,對於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等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張兆翔同志將個人學術理想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做真事業,為人民服務,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懈奮鬥。


2 堅持腳踏實地的科研態度

張兆翔同志一直積極參與學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青年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調研開路”,強調要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身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張兆翔同志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發展亟需的科技問題,他深知:“現有人工智能是在局部智能水平的單項測試中可以超越人類智能,是專用人工智能”,而“如何從大腦系統中尋找和選擇支撐性證據或重要發現,將其轉化為實用高效的工程計算模型?”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心間,為他的研究指明瞭方向。為實現從專用智能到通用智能的進化,人工智能、神經生物學和認知心理學等多學科深度融合是關鍵。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他甘坐“冷板凳”,腳踏實地,淡泊名利,抵制產業界、投資界的誘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奮戰在基礎科學的一線,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多年來與神經所蒲慕明院士、心理所蔣毅、計算所山世光和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Tomaso Poggio等國內外科研團隊學習交流。從仿生結構、認知機理乃至外部行為特性上模仿和借鑑人腦學習,進一步挖掘人腦特性,將之與人工神經網絡方法相結合,近年來在腦結構和腦功能上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除了深入學習和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還在團隊中成立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帶動身邊更多的年輕人,他這股肯吃苦,埋頭幹,紮根基礎科學,腳踏實地的使命感和工匠精神影響著身邊眾多青年。他帶領團隊承擔的《類腦神經網絡建模、學習與應用》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增“腦智研究方向”的第一個重點項目,通過模擬和借鑑人腦的神經結構、認知機制和信息處理方式,構建全新的類腦神經網絡理論體系。在這條艱辛的科研之路上,他始終腳踏實地做學問,深入調研,堅持做腦智交叉前沿方向的探路者。


3 弘揚科學精神的服務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張兆翔同志銘記總書記交給每位科研工作者的重大任務使命,切實把開展科學普及和弘揚科學精神落實在行動中,積極投身科普公益活動,組織發起並積極參與了包括“全國科技周”、“中國科學院香港青年實習計劃”、“人工智能走進高校”等具有重要意義和深刻影響的科普活動,使更多的年輕人受益。2019年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科技強國 科普惠民”主會場中,張兆翔同志作為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作了“走進人工智能的世界”的開場科普報告,講述了人工智能發展歷程、現狀以及未來趨勢,使與會的社會各界人士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更加客觀和全面。作為學術導師全程參與“中國科學院香港青年實習計劃”,促進內地和香港青年在科技創新領域的交流,為深化科技合作、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積極作用。受邀在“首都科技講堂”中作題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賦能新時代》的科普報告,有超過15萬人次在線觀看。同時,作為主要發起人創辦了深度學習與模式識別研討會(DLPR)、國際步態與行為識別研討會和視覺與學習研討會(VALSE)等學術研討會,擔任特邀嘉賓在多場CCF-CV、CAAI-ML走進高校系列報告會中向年輕學子作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前沿科技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