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孫山”,孫山是個什麼樣的人!

“名落孫山”,這個成語,婦孺皆知。人們在使用這個成語時,大多數是懊惱或者無奈,再或就是自我解嘲,很少有這個成語原創者孫山的心理:僥倖,我考上了,但對詢問其他人沒有考上時,怎麼回答!於是文縐縐地來一句詩:“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幽默一下。現在,我們拋開考中與否,也拋開使用這個成語之人的各種心態,單就孫山這麼個人的幽默滑稽態度,你是喜歡還是反感呢!

“名落孫山”,孫山是個什麼樣的人!

“名落孫山”中的孫山,歷史上確有其人,宋朝時期的一個滑稽才子。成語典故出自於南宋范公偁著《過庭錄》中,原文是: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故事說的是:宋朝時,有一個才子名叫孫山。他才情四溢,性格幽默,喜歡說笑話。為此,身邊的人就給他取了“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參加科考時,孫山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起進京趕考,兩人住在同一間旅館裡。去菜市口看放榜,孫山發現自己的名字位於榜單的末端,但還算榜上有名,而同鄉兒子的名字卻沒出現。同鄉兒子決定留在京城繼續刻苦寒窗,而孫山則回了家鄉。

“名落孫山”,孫山是個什麼樣的人!

孫山回到家鄉,同鄉就來到孫山家裡問他兒子的情況。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唸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裡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句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我們從故事中可以看出,孫山這個人與名落孫山成語一樣,可以說是不貶不褒,屬於中性。但書面上和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貶義詞。這一觀點認為:孫山是一個有才的人,科舉考試獨木橋畢竟過去了,但他是一個好耍小聰明,有些淺薄輕浮,喜歡調侃別人的人。不喜歡這種人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回答顯得輕浮,尤其是當別人遇到挫折時,他不給予同情和安慰,反而有點尋開心,屬於不太厚道的人。

“名落孫山”,孫山是個什麼樣的人!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孫山是個幽默風趣的人,是個有生活情調的人。生活之中,不近人情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如何應對是一門很有學問的事情。面對挫折,人應該理性對待,在戰勝或者克服困難的時候,幽默風趣也是一種很好的應對方式。幽默是人類精神生活的調味品,感情的潤滑劑,自衛的秘密武器。而幽默的最高層次,有時不惜取笑自己。面對困難或挫折採取輕鬆愉快的態度,生動活潑風趣詼諧的語言,從而化解不通情理的人和物,常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孫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當然,社會上有一種人是生性刁鑽、嘴尖皮厚、專愛挖苦嘲諷的人,是不在此文所列之中,還有那些心態不正或有精神毛病的。正常情況下,名落孫山中的孫山,他的表現是貶義還是褒義的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討論一下,說說自己的看法。(文/蔡駟 圖/網絡) (文/圖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