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岁老夫妻想找有“临终关怀”的养老院 杭州首家试点运营的安宁疗护机构有些艰难……

每日商报讯 最近,年近60岁的周先生,正在为他的父母物色换一家养老院。刨去价格、环境、设施因素不谈,周先生有一个基本要求:这家机构需要具备“临终关怀”服务——这同样是他父母的诉求。

现在,越来越多老人更加豁达地谈论“死亡”。临终关怀、安宁护理、舒缓疗护,这些曾非常隐晦的专业名词也越来越多被公开提及。“高质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体面地离去”渐渐被了解和认可。然而,这样的服务并不好找。

尽管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当下,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安宁疗护”在内的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已成“健康中国”战略的方向,但是受限于种种因素,为数不多试点“安宁疗护”的机构目前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90多岁父母日益衰弱 一个“僵硬”一个“疼痛”

周先生的父母都已是90多岁高龄,身体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但是二老早早就达成共识:不接受任何创伤性抢救治疗。

对于这个决定,周先生无奈中也透着一点洒脱。“我妈浑身没有不疼的地方!而我爸关节僵硬,自己穿个袜子都不行。”周先生形容,母亲是“疼痛人生”,父亲是“僵硬人生”。“他们每天吃的药比饭都要多”。

周先生说,自己的母亲还是过敏体质,一不留神就因为食物和药物过敏引发身体不适。“我妈除了没有糖尿病,感觉该有的老年病都有了,骨质疏松尤其严重,牙齿掉光,神经衰弱严重,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

而他父亲的身体状况比母亲更差,意识时好时坏,生活很难自理。

“可能一个心肺复苏我妈的肋骨就会断掉,不希望她临走前再遭受太多痛苦。”周先生说:已经走过人生九十载了,该见过的都见过了,该受的苦难也经历过了,不想在临走的时候,被折腾来折腾去,只希望找个舒适的地方平静离开。

双亲的心愿是找一家

有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走完最后一程

周先生的母亲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精致而得体,是母亲生活的写照。”大多数保姆很难达到母亲的要求,曾两年不到换了六个。

这两年,周先生的父母住在普通养老院,眼见父母一天天衰弱。“刚住进去的时候,父母还能下楼走走,现在基本足不出户了。”

最让他烦心的是父母一起生病,每次接到养老院的电话后,周先生和爱人、儿子和儿媳齐上阵,“大张旗鼓地送到医院,看病实际上只有几分钟,开点常规药,到了这个阶段,医疗手段也于事无补了。”

周先生说,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他并不觉的辛苦,可父母不这样认为。“他们不想给儿孙添太多负担,前几年就交代我们不要进行有创的抢救,只要走得体面。”他们非常希望找一家医养结合并且具有“临终关怀”服务的养老机构,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周先生打听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市面上养老院很多,服务都很好,但临终关怀和医养结合的却很少。”周先生希望父母再次入住的养老机构,能给予老人必要的疗护。“真到不行的时候,止疼药啊,营养液、护理等还是要有的。”

全市首个安宁疗护中心 去年已在拱墅区试点运营

周先生口中为父母苦苦寻找的这类养老机构,在业内被称作“安宁疗护中心”。所谓“安宁疗护”,是指对临终病人进行姑息性照护。它并非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以照料为中心,专注于在患者将要逝世前的一段时间内,采取止痛、护理等手段,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以尽量减少临终病人肉体上的疼痛和不适,有助于改善患者临终生活质量、帮助病人正视死亡、维护生命尊严。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安宁疗护的三条原则:重视生命并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在国外,安宁疗护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通常在患者家里、临终关怀中心、医院、有条件的护理中心均可以开展。而在我国,安宁疗护尚在探索和试点中。

2017年,我国在北京、上海、吉林、河南、四川等地启动了第一批5个安宁疗护试点。2019年5月份,国家卫健委又启动了第二批71个地市的全国试点。杭州第一家安宁疗护中心于2020年1月8日在拱墅区落地揭牌,由杭州拱墅和睦老人公寓负责运营。

负责人周丽敏介绍,其实在此之前,公司就一直在探索安宁疗护。去年5月立项准备,6月开始接收有此需求的老人。在疫情开始之前,这里的22个床位都是满床状态。正式落地之后,前来咨询的人越来越多,但这个“新家”并不是人人都能进住。对于想要来入住的人,先进行KPS(卡氏)评分,身体功能状态评分标准低于50分的,才会和家属签署入住协议。

目前,周先生与该中心取得了联系,对于是否会入住还要与父母进行商讨,并视父母的身体情况而定。

人才和资金匮乏 都是限制安宁疗护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下,国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探索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逐渐被人们了解与认可。不过对于想要开展安宁疗护的养老机构来说,困难依旧很多。

不同于传统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为了能给疾病终末期的人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照护,中心要配备一个专业的医护团队,包括心理师、药剂师、营养师等。

“安宁疗护并非放弃对患者的积极救治,只是不进行无谓的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周丽敏说,当以治愈为目的医疗措施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病人预期生命少于六个月时,安宁疗护首要目标不是治愈,而是解除他们的身体不适症,如疼痛、恶心、呕吐、吃不下等,并陪伴病人及其家人面对及处理各种情绪。

“目前这样的团队和人才非常匮乏”,周丽敏坦言,由于安宁疗护在国内起步较晚,加之这确实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使得他们在人才引进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

根据政策,目前安宁疗护中心的床位费全免,只收取相应的护理费。安宁疗护服务支付方式主要来自医保支付,收费按基层医疗机构住院的医保支付标准执行,平均一个病人一次住院周期所花费用在6000元左右,超过部分一方面由医保中心承担,其余就需要基层医疗机构自己承担。此外,安宁疗护区建设改造上也投入较多,这让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的机构来说“亚历山大”,周丽敏坦言:目前基本倒贴。

安宁疗护已列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杭州着重考量财政支持力度

尽管起步之路艰难,但是近年来仍有越来越多机构愿意试水这一领域。2015年,绿康医养在总院开始筹建“舒缓疗护”病房,绿康先后安排资深的医护人员到上海、日本等地学习经验,还制定了岗位职责、安宁疗护各类制度、协议书和各种评估表。2017年,滨江绿康阳光家园正式建立“舒缓疗护中心”,设置床位40张。不过中心目前仍未正式对外运营。

而海月随园护理院、良渚随园护理院也设置了面向院内部分肿瘤及心脏疾病晚期等重病的长者的临终关怀相关服务。

杭州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健康中国”大战略背景下,为老龄人口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按照国家卫健委的要求,“安宁疗护”将会列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年各个养老机构都在陆续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但大多是“各自为政”、“并不成体系”,随着需求的加大,安宁疗护需要更为规范和系统的流程配置。

2020年,杭州市将会扩大安宁疗护试点区域,并着手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和流程规范,还会加大安宁疗护的推广和普及,让大家正确认识安宁疗护的积极作用。同时,强化安宁疗护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此外,还会着重考量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目前,方案还在征求意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