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悲伤逆流成河》电影自9月21日全国上映后,在红极一时之余也将校园暴力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小编在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后先从校园暴力开始然后讲至自己在电影情节上的一些感悟。

校园暴力远比你想象中的可怕。

下面有两张截图是受到校园暴力的经历者自述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校园暴力是什么?

肢体暴力行为、语言暴力、冷暴力等。

而如今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

校园暴力,靠自身、家长、学校基本很难解决。法律制约才能从根本解决,但也难杜绝。

在简单的了解后,下面由小编来带领大家回顾电影的一些发人深省的情节吧

易遥在17岁时爱上不良少年后意外怀孕,而和他毗邻而居的齐铭则生活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里。

两人产生了某种介于爱情与友情之间或友谊之上的情感,易遥找到僻巷的一家简陋诊室想偷偷做流产手术。

心生后悔之时不巧被唐小米看到,从此沦为了校园的“另类”,顾森西的介入改变了易遥和齐铭之间的关系。

齐铭和顾森湘偷偷恋爱,顾森西和易遥互生好感。

最终因一个陌生电话引起的事端,顾森湘受辱割腕,易遥因齐铭和顾森西对她的误会跳楼自杀。

面对接二连三的惨剧,绝望的齐铭也在家中开煤气自杀。

当讲到这里我想已经引起大批读者的极度不适,并且准备讨伐小编内容不实。

以上为原著小说内容,电影是经过了大幅度的改编,小编此举更多的是希望读者们能通过这些对《悲伤逆流成河》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电影的开始是汹涌的海面到白云摇曳上空,易遥的背后是冷漠的人群,她奋力的奔跑,最终跳入大海。

镜头拉回女主居住的弄堂。

弄堂本就是流言蜚语、造谣中伤等毒菌滋生的小市民社会,这也就解答了小编在情节中没能察觉到一丝一毫温情的疑惑。

当情节发展到易遥在小诊所买药被跟踪而来的唐小米抓到现行之时,体现出的是青少年年轻的心灵里衍生出的人性之恶,她们之间会因为嫉妒而去仇恨、中伤别人,甚至会不择手段的攻击。

易遥在跳海前所说:

“你们永远也不会承认自己曾做过的事是有多么恶毒,将来,你们只会说我怎么不记得?”

而“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我想这是身为一名未成年的高中女生唯一自身能做到的,但是最无助的,也是她最有力的反击了。

难道就这“以死明志”一条路了?

这部电影结束时有人说剧情挺让人深思的,就是演员的演技有点过了,我想他应该指的是略带浮夸的意思吧?

而小编只能说他根本不懂得在这个年纪的孩子,这些就是他的全世界。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你想起先前《杀生》中所有村民对牛结实的情节了吗,当周围的所有人说你有病,你是否就会认定自己有病?

剧情中易遥的同学们是如何对待她的?丢书包、恶作剧、殴打、“病原体“、”赔钱货“的外号辱骂等等情节。

而最终导致她跳海的导火索是所有人说她是杀人犯,并且连最好的朋友顾森西也选择不信任她

作为一名17岁的女孩,她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阻止同学的欺凌,好朋友的误解?

教师群体的形象在这里是空洞、苍白的,易遥在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之时,竟没有得到来自老师的一丝一毫的帮助。

爱的缺失,教育的缺失,都是直接造成人物命运悲剧性结局的原因。

电影中的插曲《再见青春》总结了青春年华的所有过往。

曾经代表青春的无助、彷徨、惆怅、悲伤、迷惘、幻想等名词都在女主易遥最后跳海的那一刻做了告别。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值得一提的是当易遥翻箱倒柜寻找钱来买药时的情节,让小编也为易遥设身处地的思考了一番。

一、母亲为易遥准备的下一学期的学费,颠覆了母亲在影片中的抠门、自私等刻薄形象

二、母亲得知易遥的病和自己有关时,给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后拉着易遥的手前行在弄堂的画面,步伐沉着有力,塑造出了母亲这一形象的伟岸高大

三、易遥看到学费后的痛哭则化解了多年来一直对自己母亲的印象,也很欣慰母亲多年来对自己不言说的爱

同时是对这长期以来遭遇同学的误解及无止境的欺负、辱骂的精神压力,和面对得性病后的经济压力的宣泄

这几处的分析也恰到好处了解释了易遥在交谈中经常会出现的“你生活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等的感叹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201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有被欺负过的遭遇。

疑问:曾遭受校园暴力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曾经的校园施暴者的内心独白

曾经在校园受到的伤害,你放下了吗?——观《悲伤逆流成河》后感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些施暴者?

家庭、社会、校园的氛围都有可能是造就校园暴力的因素

一个人获得作为人的良知要通过教育。而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担当。

曾有一位施暴者自述,他的生活经常充斥着打人与被打、恐吓与被恐吓场景,并且认干哥哥、比势力等老土的剧情在当今的校园里仍在不断的上演

最后,借片尾花絮的一段话做为本文总结”请勇敢地为不敢反抗的人发声“

就如那位女生所讲,自己在受校园暴力伤害时,哪怕是有一个人敢站出来用言语来制止,在往后的日子里她也会鼓起勇气站出来同样制止这些行为。

拒绝校园暴力,杜绝校园暴力,请清楚校园暴力对一个人的伤害是深远的

无论这个人在校园内是受伤害的还是成为施暴者的一员,结局都是悲哀的

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更有甚者会因此影响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如果你选择成为影片中那冷漠的人群一员,模视被欺凌的同学,纵容施暴者

那你是在妥协,与施暴者有什么区别?

想要阅读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