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要为项羽失败负多少责任?

少年不大冷


虞姬,总结一下殉情美人,并非亡国之原因。

在历史的记载中,霸王项羽天生神力,勇武过人,就是有点残暴昏庸。但偏偏项羽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这点从他对待虞姬就可以看出来。

霸王虽乌江自刎,可霸王别姬的故事永流传。

要知道项羽常年四处奔波打仗,虞姬也是一直不离不弃的跟在项羽身边。项羽的失败其实跟虞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自古以来,因为女子覆灭的王朝不在少数,但是项羽王朝的覆灭的根本原因还是在项羽身上。

霸王项羽非常宠爱虞姬,虞姬也是非常爱项羽的。当时楚军被包围的时候,虞姬为了不拖累项羽选择了自刎,可见虞姬这个女子并不是只为自己着想的人,后来项羽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才选择乌江自刎的。红颜祸水这个成语大家也都听过吧,但是却没有人把这个成语用到虞姬的身上。

所以综合来看的话,项羽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他自己身上,不听从范增的意见,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这都成为了他日后失败的原因。虞姬一不干预项羽的政务,二不故意诬陷当时项羽的手下,并且虞姬知书达理,连范增都很欣赏这位女子,所以说项羽的失败跟虞姬没有关系。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补充,谢谢。


小空话历史


在王者荣耀里,项羽能扛。二技能减免敌人输

出,被动技能减伤。项羽除了走上单,还可以做辅助跟随射手虞姬。

在辅助项羽+发育路虞姬的组合中,有时候会被对方打崩溃。对于项羽与虞姬组合的失败。虞姬有二分之一责任,项羽有二分之一责任。

先说虞姬。

虞姬目前比较弱势。尤其是中前期,伤害不足。当前虞姬的被动技能,射出的第二支箭不会暴击。我建议增强的被动技能:第二支箭可以暴击。暴击造成的额外伤害减半。

再说项羽。

项羽被动技能是生命值低于30%时,减免40%伤害。CD90秒。这过于极端,容错性低。建议调整如下:

项羽生命值低于50%时,减免25%的伤害。CD60秒。

若虞姬增强被动技能,伤害输出更高。项羽被动平衡性调整,容错性更高。这样虞姬与项羽的组合。肯定叱咤王者峡谷。


杨朱学派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汉相争,项羽十万大军被韩信40万军队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半夜又听到四面楚歌,项羽以为楚地尽被刘邦占领,随即失去抵抗信心。面对美人虞姬,项羽在营帐中酌酒诀别,不由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尽显苍凉,而情思缠绵悱恻。

随侍在侧的虞姬,也怆然拔剑,席间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梅兰芳先生在《霸王别姬》中饰演的虞姬,则是手持双剑,双剑舞动的上下翻飞,犹如蛟龙出水,又犹如二龙戏珠,亦犹如龙凤和鸣,悲伤而不失刚强,激愤而不失镇定,动人心魄,使人悲怜。

虞姬舞罢,挥剑自刎于席间。

项羽含悲安顿好虞姬的尸体,跨上乌骓马,带领800心腹铁骑,衔枚疾走,冲出包围。夜色昏沉,半途迷路,向当地百姓问路,不想又受到欺骗,误入沼泽,被汉军骑兵追及,终至乌江自刎,成就了刘邦大汉江山。

虞姬会舞剑,想来也是一个练武之人,应该也是一位女中豪杰。尽管不一定是一员骁将,但也总不至于是个拖累,自保的能力还是有的。所以,也有的版本说虞姬与项羽一起逃出了重围,在乌江边先于项羽自刎。

但真正要冲出四十万汉军的重围,谈何容易?最乐观的估计也是九死一生,故而,虞姬为了帮助项羽逃出重围,也为了打消项羽的后顾之忧,坚定项羽逃出去东山再起的信念,而不惜以身殉国,自刎而死。

男人江山丢失,沦为败寇,与女人何干?项羽乌江自刎,又与虞姬何干?不检讨自己的错误,而去怪罪别人,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假如没有虞姬的鼓励,恐怕项羽连逃出重围的信心也没有吧?

然而,一介丽质,被世俗所困,与世沉浮,命运无以自主,实是社会的悲剧。


南宫外史


项羽的失败主要是他自己的问题,跟虞姬关系不大。主要是项羽这个人性格问题,优柔寡断,妇人之仁,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很多时候犯的错误就注定不能成大事,作为一个猛将他很厉害很优秀,但作为一个君王,他跟刘邦不知差多少,甚至项羽很多方面不如韩信。


一叶銀楓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

如果这是一个填空题,那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伟大的,默默付出的,默默关怀的,善解人意的,通情达理的,温柔贤惠的……但我估计,没几个人会填倾国倾城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这种答案吧?

谈起项羽,其实很多人对他评价还是挺高的,即便他失败了,他也是为数不多的被人同情的"失败者"。

他失败的原因,很多人觉得是因为他,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不懂知人善任等等,诚然,这些事实是客观存在的。

要知道,"汉初三杰"中,军事天才韩信,和"旺汉四百年"的张良,可都曾经在他那儿干过,还有阴谋家陈平,曾经也是他的人,可惜他确实不怎么会用人,韩信在他面前天天晃来晃去他都没发现这人有啥本领,至于陈平,他恐怕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于是这帮人全部都转投刘邦去了,单从知人善任这方面来说,项羽和刘邦,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但是即便如此,刘邦虽然掌握这么多精英,史书记载也是"十战九败",除了有范增帮助,项羽本人还是有点东西的,范增走后才慢慢走下坡路。但项羽的最终失败,也有观点认为和他身边的女人虞姬也有一定关系。

对比一下刘邦和项羽的女人,那就发现这个吕后是真的不简单。吕后也就是吕雉,这个名字,雉在古代一般是指野鸡,但现在肯定没人用这种名字,至少不会给女孩起名为雉吧。

吕雉本人颜值肯定不算高,至少楚汉相争的时候不高,那时候她都四十来岁了,又是出身农村的,天天干这个干那个割柴打草的,早就成了黄脸婆了。楚汉争霸后项羽就把她连同刘邦的老爹抓了起来,威胁刘邦说你不投降就把他们杀了。

下面的故事就经典了,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刘邦是多么的无赖,刘邦就隔空喊话说:"咱们俩是结拜的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杀了,也分我一杯羹。"要不怎么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项羽就要脸,鸿门宴不杀刘邦,可能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一个原因。

但要知道,当时刘邦老婆也在那边呢,不知她听见刘邦这些话是什么心情,刘邦此时可不缺女人,什么戚夫人这夫人那夫人的,吕雉可能心都被伤透了吧。

项羽没办法了,还是把他们送了回去。吕雉回去后可不是大哭大闹,寻死觅活什么的,而是把项羽军中的情况,粮草啊军马啊这些一一汇报给刘邦。这个女人,怪不得以后会成为天下的实际统治者,从这些就能看出她真的有远大志向。

相比起来,虞姬就更像是个,小家碧玉,小鸟依人的那种,对项羽也是很好,但对什么母仪天下没什么兴趣,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和项羽长相厮守,也就是"胸无大志",但其实说真的这也没什么问题,现在很多女性也这样,就只希望丈夫能天天陪着自己,但那是对于一般人而言,帝王就不一样了。

常言道"温柔乡,英雄冢",虞姬也不喜欢老公这些打打杀杀的,而她对项羽的温柔,这种柔情似水,实际上对项羽的事业而言是有负面影响的。就从王后这个角度来说,虞姬比起吕雉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毕竟这王后的位置还真不是光有漂亮就能坐稳的。

其实现在也有这种情况,一个女人要是不去鞭策丈夫,只想着过小日子,时间长了可能这个男人就消磨掉那种斗志了,但这个女人要是挺厉害的,看见老公不思进取就一顿骂那种,这个男人在老婆鞭策之下,也想出去狠狠打拼一下向老婆证明,还真就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如果项羽老婆是吕雉,那即便是到了败到乌江的时候,虞姬选择先自杀,吕雉肯定不一样,她肯定破口大骂说道:"你怎么这么没出息,输一次就想着自杀?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咱回去重整旗鼓,一次失败算什么,男人就是要能屈能伸。"那说不定项羽真就回去重整旗鼓了。


沁冷墨


本来这个问题让我有些生气。它让我想起了“红颜祸水”这个奇葩概念,是男权社会维系男性“尊严”的天然保护伞,其本质是推卸责任、诿过于人,是懦夫的可怜“自尊”。

可是转念一想,提问者既然抛出这个问题,说明他还没有答案。这个思想的苗头是危险的,好在它只是一粒种子,还远没有发芽开花结果。我的社会责任感瞬间爆棚,拯救一个在悬崖边缘徘徊着的灵魂,善莫大焉啊!那么下面我就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来阐述一下。

首先,先说观点:虞姬不用为项羽的失败负任何责任,一丁点都不用!

项羽是虞姬的爱人。在项羽穷途末路、四面楚歌的时候,虞姬依然陪伴在他的身边,不曾离弃。“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项羽在山穷水尽时最后的心灵慰籍,即便失去了整个世界,他依然可以保有一份生死与共的爱情。

从情感上来说,我们怎能忍心把项羽的失败,归咎于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呢?我想谁要是这样做,第一个不能答应的人就是项羽啊。

虞姬是项羽的爱人,不是他的监护人,况且项羽早已成年。没有迹象表明,虞姬对项羽事业上的决策有过任何干扰和影响。项羽失败原因有三:一是在反秦胜利后,逆势而行,企图恢复旧贵族阶层的统治;二是残忍嗜杀,大失民心;三是有勇无谋,不能知人善任,以致根本没有形成优质的文官团队辅佐。这几样,有哪一件是能和虞姬扯上关系的?所以,

从现实角度看,虞姬和项羽的失败也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

男人的失败,却去怪罪女性,从周幽王的时候就开始了。“烽火戏诸侯,千金为一笑”,周幽王要胡来,也不是褒姒可以抗拒的。何况对于虞姬来说,是连这样的记载也根本没有啊。


小牛在云端


我是历史领域创作者漫谈文史八卦,很高兴为你答疑解惑。

我认为虞姬对项羽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应该为他的失败负责任的是他自己,他的性格缺陷使得他断送了本来的大好局面。

据司马公《史记》记载,项羽出生于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是楚将军项燕的后人。他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智过人。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和叔父项梁率领八千江东子弟,也掀起了反秦起义的大旗,兵力不断壮大。他最初拥立楚义帝,赢得了楚地百姓的民心。

秦二世三年(前207),项羽率领五万楚军与四十万秦军在巨鹿展开决战,项羽下令“破釜沉舟”,楚军以一当十,消灭了秦朝军队的主力,项羽也成为各路义军的首领。他的神勇从此闻名诸侯,后世评价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呢?请看下文。

1、狂妄自大,放过刘邦,埋下隐患。刘邦比项羽提前两个月入关,并且准备在关中称王,项羽就应该看出刘邦的野心并且提高警惕。但在鸿门宴中,因为项伯对刘邦的保护和樊哙的劝解,以及项羽对自己盲目自信,放虎归山,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2、不会合理使用手下人才。韩信一开始在项梁手下做事,项梁死后,韩信归属项羽还给项羽多次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纳韩信的建议,于是韩信转投刘邦,成为刘邦的左膀右臂。在垓下之战中,韩信给了项羽沉重打击,使楚军由盛转衰。

3、项羽性格残暴,多次屠城,杀人无数,失去民心。据历史记载,项羽军队经过之处,“无不一片废墟”,光屠城就有六次之多。他的残暴令百姓害怕,最终失去民心。项羽在垓下被围,本来可以逃走,但由于一农夫故意指错路,使楚军陷入大泽中被汉军追上。

综上所述,项羽的失败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原因,与虞姬无关。虞姬在项羽失败时,为了不给项羽增加负担,拔剑自刎,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女子!

最后贴上一首虞姬自刎之前的诗,以供怀念: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妄何聊生!


漫谈文史八卦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国之后,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为了帝王而自杀。但是,虞美人很可能为项羽而自杀了。

殉情美人,非亡国女色在历史的记载和常人的印象中,项羽都是一个残暴的人;但是,人们都忽略了项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

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

项羽的妻子是谁,史无明载。《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曾对刘邦解释自己为什么弃项羽而归刘邦时说:“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据“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项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只能是项羽的妾。但经常伴随在项羽身边的女人只有这位虞姬,史称虞美人。项羽垓下被围时,虞姬还在项羽身边;项羽唱了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据《楚汉春秋》所载,虞姬也和了一首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汉兵已经攻占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之声。大王的意气已尽,我还活着干吗?

今天的文学研究者都认为虞姬这首和歌是伪作,因为楚汉战争时期不可能出现如此成熟的五言诗歌。但不论这首歌的真伪如何,项羽行军中一直带着美人虞姬,垓下之围时项羽也带着虞姬,则可为明证。虞姬(—公元前202),秦末人.

虞姬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人民至今传颂不已。

明崇祯年间,虞姬故乡人民在颜集镇西首建立虞姬庙,以祭祀这位巾帼英烈。清乾隆年间,乡人吴九龄、叶祥麟等又为该庙建中殿、后殿,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家乡人民对虞姬的高度崇敬之情。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离任43年后重游沭阳时,特地再到颜集乡凭吊虞姬,作有“过虞沟游虞姬庙”诗,并自注:“相传虞故沭人也。”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民国期间,曾对虞姬庙进行修建。抗战期间,因兵燹失修而圮毁。

历史悠悠,千百年来,沭阳民间关于虞姬的传说佳话颇多;京剧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历史悲剧——《霸王别姬》。

清朝诗人何溥的《虞美人》诗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瘦腰(指虞姬)。”

“霸王别姬”是秦汉时期最为动人的故事之一。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作者在画中运用动感很强的涡轮线、夸张的衣袖以及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桔红色来表现虞姬刚烈的性格。这里的霸王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京剧霸王脸谱,为了不夺虞姬的形象,只把霸王隐在虞姬舞动的袍子中,霸王细密的胡须直线和虞姬身上的涡轮曲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更衬托出虞姬舞剑时旋转的动感。

画内题诗用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看《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

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诗的大意是:夜闻乌骓马的嘶鸣,叫人肝肠寸断。虞姬在幽恨中直直地对着眼中有两个瞳子的项羽大将军。项羽部将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后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何如虞姬那样自刎于楚帐中而芳华百代?

关于虞姬,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简略的交待。项王被汉军围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对项羽的和歌,据《楚汉春秋》记载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虞姬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多么动听的名字!

虞姬死于四面楚歌声中,张爱玲在读中学时所写的《霸王别姬》里,却感叹:“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将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庄贵妃’或‘贤穆贵妃’的谥号……”就算楚霸王当了皇帝,她也不过是成千上万的贵妃中的一个而已。

虞姬究竟是什么人?她的美眉样子如何?早已消失在历史帷幕的深处。现代人,梅兰芳等艺术家,一直借题发挥,搬演《霸王别姬》,让她到台前且歌且舞,亦悲亦泣,把“幽恨”二字张扬到了美学的境界。虞姬形象如何,我们都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拥有美貌、才艺与风情三大优势(林黛玉笔下的五美,包括她自己





武子杰222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从虞姬这个人说起。《史记.项羽本纪》里曾有记载:有美人名虞。由于“姬”是对古代妇女的美称,所以后人才冠以“虞姬”之名。说白了,虞姬就是一个姓虞的美人而已。

在项羽初随伯父项梁起事的时候,在军中就遇到了虞姬。那个时候没有后来的百般禁忌,只要是报效“祖国”就能进入军营。据说虞姬生的很美,而且爱好武术。项羽也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干柴遇烈火,美丽的虞姬就嫁给了项羽为妾!

在军中,项羽任用的都是项氏一族的血脉以及自己妻子的娘家人。虞姬作为一个妾氏,既没有妻子的地位,也没有任何的封号,所以只能称她是王的女人。至于张爱玲曾经感叹“假如项羽成功的话,他们一定会送她一个“端庄贵妃”的谥号。这种说法基本是不可能的。就算项羽成为皇帝,虞姬也只会成为三千佳丽的一员而已。

不是虞姬,还有马姬,或者张姬,要让一个藉藉无名的女人为项羽承担责任,此刻霸王的棺材板怕是已经关不住了!



九命君的战场


这个问题真是奇怪!项羽的失败虞姬需要负责任吗?虞姬又没干扰项羽做决定,也不惹是生非,一个弱女子要负什么责任?

项羽的失败主要还是他自身原因居多吧,可以说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

细数一下项羽手下之前有多少贤才,英布,彭越,韩信,张良,张良,有大将有谋士,说文武双全不为过吧。可他最后留住了吗?一个都没留住,上面这些人都投靠了刘邦。一两个走了还可以理解,这一下都走了,那身为领导的项羽没有自身的原因?

后人多有赞美项羽是个血性男儿,乌江自刎也为他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无数后人为他的英雄豪情惊叹。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他失败的真正原因,把这些错误推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呀,虞姬何其无辜。

说到虞姬,她也算是一个痴情女子了,她一直伴随着项羽,连最后死亡,也不愿离开项羽。这样的痴情,敢说也没几个人能做到了。她需要为项羽的失败担什么责任呢?她是红颜,可她不是祸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