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豆腐用到的凝固剂有多少种?

钱来也


豆腐是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发明的一种豆制品,可以说豆腐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吃的一种食物,豆腐的做法也比较多,选择凝固剂最主要就是石膏、煮水,或者是内酯豆腐,至于哪一种好,这要看个人的口感。卤水豆腐相对吃起来是比较嫩的,而石膏豆腐是比较硬的。

做豆腐用什么凝固剂好

  • 豆腐的种类:石膏豆腐,卤水豆腐,内酯豆腐。一样的豆子用家用智能豆腐机能做出不同的豆腐主要是因为在点卤的时候选用的凝固剂不同造成的。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豆腐凝固剂的知识。

如何选择凝固剂

首先要看你喜欢吃哪种豆腐,相对于的就选择哪种凝固剂。比如南方人喜欢吃石膏豆腐那就选择石膏凝固剂,北方的喜欢吃卤水豆腐就选卤水凝固剂。还有一点就是不管你选什么凝固剂安全一定是要首先考虑的。一定要选择食品安全级的。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润唐豆腐凝固剂也叫润唐豆腐王。

我就拿润唐配套豆腐机的凝固剂来讲,因为它采用的是小包装使用非常方便。还有一点是都是食用的凝固剂,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添加剂标准。

1、石膏豆腐王凝固剂主要成分:食品级石膏粉。

2、卤水豆腐王凝固剂主要成分:食品级氯化镁(卤水原料)。

3、内酯豆腐王凝固剂主要成分:食品级葡萄糖酸-5-内酯。

进行豆腐组织状态的鉴别:

应先取样品直接看其外部状况,然后用刀切成几块再仔细观察切口处,最后用手轻轻按压,以试验其弹性和硬度。优质豆腐块形完整,软硬适度,富有一定的弹性,质地细嫩,结构均匀,无杂质。次质豆腐块形基本完整,切面处可见比较粗糙,质地不细嫩,弹性差,有黄色液体渗出,表面发黏,用水冲后即不粘手了。劣质豆腐块形不完整,组织结构粗糙而松散,触之易碎,无弹性,有杂质,表面发黏,用水洗冲后仍然粘手。在常温下直接嗅闻其气味。优质豆腐具有豆腐特有的香味。次质豆腐香气平淡。劣质豆腐有豆腥味、馊味等不良气味或其他外来气味。进行豆腐滋味鉴别时,可在室温下取小块样品细细咀嚼以品尝其滋味。优质豆腐口感细腻鲜嫩、味道纯正、清香。次质豆腐口感粗糙、滋味平淡。劣质豆腐有酸味、苦味、涩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憨包影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制作豆腐用到的凝固剂有多少种?


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三款凝固剂卤水、石膏和葡萄糖酸内酯。


1、卤水是海水或者盐湖水提取食盐之后的“母液”,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钙等。卤水加入豆浆,钙镁离子迅速作用,把豆浆凝固。

2、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溶解度低,凝固速度比卤水要慢。

3、葡萄糖酸内酯引发的凝固进行得比较慢,所以可以把豆浆进行超高温灭菌,加入葡萄糖酸内酯之后,再装盒密封。


如何选择凝固剂

首先要看你喜欢吃哪种豆腐,相对于的就选择哪种凝固剂。比如我们南方人喜欢吃石膏豆腐那就选择石膏凝固剂,北方的喜欢吃卤水豆腐就选卤水凝固剂。还有一点就是不管你选什么凝固剂安全一定是要首先考虑的。一定要选择食品安全级的。


那么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豆腐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提前一天将适量的黄豆放到清水中浸泡,这个时候大家会发现有一些黄豆粒怎么也泡不发,先将这些黄豆粒挑出来扔到一边不要。

第二步:向黄豆的盆中倒入1300ml的清水,再将清水连同黄豆一同倒入料理机当中充分打磨成豆浆。

PS:注意豆浆打磨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这样有利于将豆浆打磨的更细,做出来的豆腐才会又嫩又好吃。

第三步:豆浆打磨好了之后会发现它上面有很多浮沫,先用勺子将豆浆上面的浮沫撇出去,再准备一个西纱布将豆浆放到西纱布上面一点一点的过滤,大约过滤两次之后会发现纱布上面有很多豆腐渣了,将这些豆腐渣弄出来之后就会得到一盆又细又香浓的豆浆。

第四步: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开大火煮,等到豆浆煮沸之后再转入小火慢慢熬煮,表面没有气泡冒出来的时候再一次转大火煮沸之后关火,放到一旁冷却。

第五步:豆浆稍微冷却一会儿会发现上面有一层薄薄的豆皮,将它挑出来之后准备50ml的石膏水分多次倒入到豆浆当中,一定要慢慢点,每一次倒入石膏水都要用勺子轻轻的搅拌一下,直到石膏水都倒入到豆浆之中后将它放到一旁静置15分钟左右。

第六步:大约15分钟之后会发现豆浆慢慢的呈现豆花形状,再将它们倒入一个方形的容器内,盖上一层纱布,慢慢的压出水分倒掉。

第七步:豆花中的水分压的差不多之后要在上面放上一个比较重的物品(比如一个水瓶或者是未开封的牛奶都可以),静置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就会发现豆腐做好了。

做好的豆腐,可以成就各种各样的美食,健康又营养。

希望莹莹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莹味美食


卤水、石膏和葡萄糖酸内酯。

1、卤水是海水或者盐湖水提取食盐之后的“母液”,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钙等。卤水加入豆浆,钙镁离子迅速作用,把豆浆凝固。

2、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溶解度低,凝固速度比卤水要慢。

3、葡萄糖酸内酯引发的凝固进行得比较慢,所以可以把豆浆进行超高温灭菌,加入葡萄糖酸内酯之后,再装盒密封。


闲鱼小玩家


知道南北豆腐,内酯豆腐这些简单分类。但我想知道这一变化的本质,以便能从生活中探索更多可以点豆腐的东西,制作有别与目前的市面上的豆腐。除了氯化镁(盐卤)、硫酸钙(石膏)、酸浆、白醋、葡萄糖内酯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能点豆腐?不同方法凝固的原理都相同吗?点豆腐最核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比如说氯化镁可以,氯化钠就不行,那是否意味着镁离子是点豆腐的核心,凡具有镁离子的东西都能点出一样口感,一样风味的豆腐?

关注问题写回答




随梦丹阳


豆腐凝固剂可以分为盐类和酸类两种类型。目前国内外也研制了一些复合型凝固剂。

(1)石膏

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硫酸钙的溶解度较低,因其凝固进展缓慢,故能形成保水性能好、光滑细嫩的豆腐。使用石膏作为凝固剂,豆浆的温度不能过高,否则豆腐发硬,一般豆浆温度控制在85℃较为适宜。一般情况下,每100千克大豆约需凝固剂石膏粉2.2~2.8千克。

(2)卤水

又称盐卤,是海水制盐后的副产品。有固体和液体两种。液体浓度一般为25~27°Bé,固体是含氯化镁约46%的卤块。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使用时都需调成15~16°Bé的溶液。使用量大致范围在每100千克大豆需卤水(以固体计)2~5千克。

(3)δ-葡萄糖酸内酯(GDL)

GDL是一种新型的酸类凝固剂。它易溶于水,溶在水中后会慢慢分解为葡萄糖酸。加入内酯的熟豆浆,当豆浆温度达60℃时,大豆蛋白质开始凝固,在80~90℃时,凝固成的蛋白质凝胶持水性最佳,制成的豆腐弹性大,质地滑润爽口。内酯的使用量一般在0.25%~0.35%之间(以豆浆计)。

(4)复合凝固剂

所谓复合凝固剂就是人为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加工成的凝固剂。现已研制出带有涂覆膜的有机酸或盐等颗粒凝固剂。主要利用了酸在常温下一经加热,涂覆剂溶化,包裹在内部的有机酸也就发挥了凝固作用。可采用的有机酸有:柠檬酸、异柠檬酸、山梨酸、富马酸、乳酸、葡萄糖酸及他们的内酯和酸酐。采用柠檬酸时,添加量约为豆浆(固形物10%)的0.05%~5.0%。另外还有将葡萄糖酸内酯(约40%),磷酸氢钙、酒石酸钾、磷酸氢纳、富马酸、玉米淀粉等复合起来制成的凝固剂。




阳阳食记


豆腐都是通过添加的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凝固剂有很多种,通常我们日常生活中和市面上使用的有三种:石膏、内酯、盐卤。而做豆腐脑主要用石膏或内酯。

虽好但不宜多吃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

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泻、腹胀之脾虚者,或常有遗精之肾亏者也不宜多食

制作方法:

1、黄豆洗净泡发,直到黄豆都充分泡发;

2、泡好的黄豆捞出沥干水分,放豆浆机磨出豆浆;

3、磨出的豆浆倒入锅里;

4、锅里的豆浆慢火熬煮,直到表面结了一层薄薄的豆油皮;冷却到80度左右;

5、盐卤用清水兑开,倒入豆浆里;慢慢滑动豆浆,使卤水充分与豆浆混合均匀;

6、大约30分钟左右的时间,豆腐就差不多慢慢凝固好了;

7、凝固好的豆腐趁热放入豆腐槽里,压实即可;

8、大约30分钟后差不多就压好了,压好后脱模,切块即可;








食物美学


石膏,是一种凝固剂,做出的豆腐白嫩细致

酸浆,是一种凝固剂

盐卤,做出豆腐较硬,很粗燥

内酯,做出豆腐很嫩

白醋,也可以点豆腐


我的大厨媳妇


可以用石膏点豆腐 还可以用凉水菜汤做卤水点豆腐


陕妹子珊珊


石膏,是一种凝固剂,做出的豆腐白嫩细致

酸浆,是一种凝固剂

盐卤,做出豆腐较硬,很粗燥

内酯,做出豆腐很嫩

白醋,也可以点豆腐

混合凝固剂,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用内脂做的豆腐,做出来的口感特别好噢[笑]


煮食日记


日常生活和市面上使用的有三种:石膏,内脂,盐卤。自己制作豆腐也可以用白醋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