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介绍一下古代的“保姆中介”牙婆?方方面面都介绍一下?

用户3222852378262


一说到牙婆,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水浒传里的王婆之类的“三姑六婆”形象。其实牙婆属于通常所说的“三姑六婆”中的一种,即牙婆、媒婆、卖婆、药婆、医婆、稳婆之首。六婆有时候会“业务交叉”,但各有侧重范围。牙婆主要是从事买卖婢妾仆妇的中介,以及卖一些妇女需要的首饰等闺阁物品,偶尔也客串媒婆。牙婆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活动?为什么后来牙婆等三姑六婆成为贬义词呢?


一、牙婆的产生是社会需要

牙人是自古买卖贸易说合的中间人,也就相当于今日的中介,在历史上记载的比较早,比如资治通鉴里记载安禄山、安思顺都曾为“互市牙郎”。而牙婆则算是牙人的一支,专指女性牙人,牙婆为“六婆”之首,唐代称“女侩”,宋代称“牙嫂”,“牙媪”,一般牙婆为中老年妇女。牙婆藉由女性自身的性别优势,得以出入深闺宅院,然又限于性别制约,活动的内容及范围,主要局限于婢妾奴仆买卖和日常家庭生活所需。有贩卖首饰珠翠、说合姻缘和从事淫媒服务等。

虽然这些牙婆常被人看作是当时社会的中下阶层,所从事的行当,也被看作是“贱役”,但是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贫民百姓,都是他们服务与往来的对象。

牙婆的出现,是商业不断发展产生的需求,在明代以前就已有牙婆从事人口买卖的确切记载。买卖奴婢是官宦富室之家常有之事,但由于传统社会里“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授受不亲”等思想之限制,对女性的钳制更是严厉。当时的女性,尤其是上层阶级的女性,大部分的活动都被限制与家门之内,进香、赶庙会一类活动,是她们少有的外出机会。即便如此,这样的活动也饱受政府和士人限制与批评,所以最好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一方面日常生活所需买卖交易,另一方面女子又不让抛头露面,这样冲突的情况下,牙婆凭借中介的职能,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并为时人所默许。


二、牙婆主要从事的活动

1、买卖人口,为官宦富户做奴婢使唤。但这个买卖有个前提,就是不能买卖非奴婢者,能够买卖的,只能是本身是奴婢的,因犯罪成为奴婢者或者是自家愿意卖自身为奴者。往往一些官宦家庭,因为家中男子犯罪,女眷则沦为奴婢,被发落买卖,就是这种情况。例如在《醒世恒言》第一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石县令因为官仓失火,烧毁钱粮而获罪病死。

“遗下女儿和养娘二口,少不得落的牙婆官卖,取价偿官。”

再例如《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蒋兴哥处置两个丫头:

“回去唤个牙婆,将两个丫头卖了。”

丫头是奴婢之属,买卖不会违反明律,所以直接可以买卖处置了。

具体牙婆如何中介买卖人口?张岱《陶庵梦忆》载述了明代扬州的牙婆,为人中介买卖“瘦马”的情形:

“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驵侩,咸集其门,如蝇附膻,撩扑不去。······先到者先挟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看中者,用金簪或钗一股插其鬓,曰‘插带’。看不中,出钱数百文,赏牙婆或赏其家侍婢,又去看。牙婆倦,又有数牙婆踵伺之。”

也就是说,只要有人放出消息要买妾,牙婆就蜂拥而至,先到的牙婆带着买家去看“货”,其余的牙婆尾随看能不能“捡漏”。牙婆介绍的看中了,就留个金簪算是订下了,看不中也要给牙婆等人打赏。前面的牙婆没有成事,后面的牙婆还等着给介绍。

2、买卖珠宝首饰的同时客串媒婆。《二刻拍案惊奇》中,有类似的描写:

“(金)员外闲在家里,偶然一个牙婆走来卖珠翠,说起钱塘门里冯家有个女儿,才貌双全,尚未许人。员外叫讨了他八字来,与外甥合一合看。”

此处的牙婆,既卖珠翠,又说和婚姻,可见明代牙婆、媒婆有时候的业务交叉。媒婆一般是说合婚姻的,但牙婆主要还是从事买卖婢妾仆妇丫鬟等等。

3、借买卖首饰等时机,从事淫媒等服务。还是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首先介绍薛婆道:

“忽然想起大市街东巷,有个卖珠子的薛婆。”

这里的薛婆,就是以卖珍珠首饰为名,从事拉皮条的淫媒的勾当。牙婆之所以能够做成不美之事,是因为其时常穿梭于市井闾巷,同各色人物打交道,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能够因其性别之便,得以出入深闺宅院,与闺阁女性发生联系。同时牙婆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随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只鸾孤凰,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摆对。”

总体来说,牙婆主要以买卖人口为主,辅之以其他经济活动。


三、牙婆通常是负面形象出现

牙人本为中性名词,但后来在明清小说里就经常以贬义的形象出现。比如:《喻世明言》载:

“世间有四种人你惹他不得,引起了头再不好绝他。是哪四种人?游方僧道,乞丐,闲汉,牙婆。上三重任犹可。只有牙婆是穿房入户的,女眷们怕冷静时,十个九个到(倒)扳他来往。”

其实三姑六婆在旧时整体都被士大夫阶层所鄙视,比如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载:

“(三姑六婆)盖三刑六害同也。人家有一于此,而不致奸盗者几希矣。若能谨而远之,如避蛇蝎,庶几净宅之法。”

明代朱柏庐《治家格言绎义》卷上也载“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

成为贬义词的原因:

1、最基本的原因是牙婆以追逐利益为目的,所采取的行为方式,或盗窃财物、或诱哄坑骗、或买卖人口、或诱女成奸等等,招致时人不满。比如《喻世明言》中说:

“从来做牙婆的,哪个不爱钞?见了这般黄白之物,如何不动火?”

2、比较深层的原因是牙婆穿堂入户,打破了“男外女内”的空间限制,威胁到了儒家的礼教秩序,引起了士大夫内心深处的不安。

牙婆包括三姑六婆的整体形象都不好,所以到了后世就成为贬义词。


猫眼文史观


六婆中,牙婆是指专门贩卖人口的人口贩子,专为富贵人家买卖奴婢、妾侍。媒婆为人介绍姻亲的女性,对此我们很熟悉,师婆是专门画符施咒、请神问命的巫婆。虔婆是妓院内的鸨母。药婆是专门卖药的女人。稳婆则是专门接生的接生婆,如果发现女尸,亦会由稳婆负责验查是否被人先奸后杀。

牙婆是三姑六婆这些传统女性职业中一种,牙婆是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为工作的,但又居中介绍买卖,负责中介大户人家选买宠妾、歌童、舞女,常为人买卖人口。三姑六婆可分为宗教信仰、医疗生育与买卖中介三类职业。尼姑、道姑、卦姑和师婆属于宗教与民间的信仰修行人;药婆、医婆、稳婆与师婆是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医疗人员;而卖婆、牙婆、媒婆与虔婆则是买卖与中介之人。

牙婆又称牙嫂,这是一种专做人口贩子的女性,这种牙婆既有专为府宅官方奔波,也有为富豪私家拉拢。宋代《吴自牧梦粱录》里曾说:“府宅官员,富豪人家,欲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将牙婆的职业特征记得清清楚楚。后来直到清代,牙婆为人家买丫头、买妾仍盛行不衰。《红楼梦》中,贾府丫头犯了大错,就要叫「人牙子」带走卖掉,这种人牙子里,就有牙婆的一席之地。

按字面解释“牙”是指买卖方中间的介绍人,有“互相”的意思。牙婆又通常兼营媒婆的职业,而做媒婆的也常常兼做牙婆的买卖,这样互相兼职,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我是细细谈历史,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


细细谈历史


现今,我们生活中随口说道的“三姑六婆”,放在古代而言,乃是一种女性的职业分类。

可分为宗教信仰、医疗教育、买卖中介三类。

尼姑、道姑、卦姑和师婆属于宗教和民间信仰。

药婆、医婆、稳婆是封建社会的女性医疗人员。

而卖婆、牙婆、媒婆则划分于买卖中介类,在姑婆族群中,也常有身兼数职的情况。

《水浒传》中的王婆,本是开茶坊的卖婆,却常年殷勤,做媒婆之职。

今天所说的牙婆,又称“牙嫂”、“牙媪”,他们平时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女用品为生,同时又负责大户人家选买歌童、舞女和宠妾等,说白了就是旧时代的人口贩子,封建社会一妻多妾制婚姻的产物。





小小野史


对这个不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