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

文史坊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蓝旗。同治十一年参加选秀,被册立为中宫皇后。

阿鲁特氏所在的这支蒙古正蓝旗出身并不高,也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到了阿鲁特氏的父亲崇绮这里,高中状元,成为了清朝唯一的旗人状元。

阿鲁特氏的母亲是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端华的女儿,而端华的弟弟是同为顾命大臣的肃顺,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她还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

这个家世背景,若是放在正常情况,那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同治帝时期,两宫太后权力角逐的时期,阿鲁特氏的出身,无疑让她成为了靶子。同治帝生母慈禧一直都不喜欢阿鲁特氏,婆媳之间的相处本就是一个高深的学问,丈夫的无能加上婆婆慈禧的不喜,阿鲁特氏在宫中的处境可想而知。

同治十三年,丈夫同治帝驾崩,而七十四天后,阿鲁特氏亦去世了。帝后接连去世,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而阿鲁特氏的突然去世,也让人不由得猜测,这背后是否与有不寻常的原因,比如一直看她不顺眼的慈禧,是否在背后下了黑手?

阿鲁特氏的去世时间与同治帝太过接近,且在她去世前,慈禧曾去探望。

“上侍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幸储秀宫,视嘉顺皇后疾。申刻,复侍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视嘉顺皇后疾。”

再者,阿鲁特氏与慈禧的关系一直都不融洽,这也是个不可否认的。正因为如此,关于慈禧太后对阿鲁特氏下毒手的传闻一直持续。

慈禧动机虽大,可是她是否有必要这么做?

1、光绪帝入宫继位时,阿鲁特氏的名分已经定下来了,尊为嘉顺皇后,这个名分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并没有任何影响;

2、此时的慈安太后还在世,阿鲁特氏好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慈禧太后再厌恶阿鲁特氏,也不会不顾与慈安的关系;

简单来说,阿鲁特氏之前对慈禧的威胁,在于她日后若是诞下子嗣,加上慈安太后的加持,大概率成为储君,渐渐地也就拥有了权力和话语权,这是对慈禧太后有极大威胁的。可如今,她是新帝的嫂子,名分也只是皇后,慈禧依然是手握大权的太后。

所以阿鲁特氏突然去世,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同治帝的去世对她的打击太大,此时她也只是十岁而已,与她关系并不好的慈禧,指不定时不时来搞崩她心态,不排除她一时想不开;另一种是阿鲁特氏为同治帝殉情, 家中也原有节妇的传统,虽然嫁给同治帝的时间并不长,但在阿鲁特氏心中,丈夫是她的依靠。


若浅话史


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死于自杀(绝食)。

清史稿:绝粒陨生,奇节不彰,何以慰在天之灵。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清穆宗载淳因病驾崩,七十五天后的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年仅二十二岁的阿鲁特氏崩于储秀宫。

正值青春年华,阿鲁特氏为何要自杀呢?

一方面是与婆婆慈禧太后的关系已闹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另一方面是对未来没有了盼头,死已是其当下最好的解脱。

阿鲁特氏与慈禧的关系不睦,这个就要从当初同治帝立后开始说起了。

同治十一年,已经年满十六岁的同治帝到了该大婚的时候,但是在选皇后时,慈安与慈禧太后产生了分歧,慈安看中的是出身科举世家的阿鲁特氏,而慈禧看中的是名门富察氏。

两位太后相持不下,最后决定由同治帝本人来选择,令慈禧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竟然偏向于慈安,选择了阿鲁特氏,这可把慈禧给气坏了。

但此时的慈禧太后,还没有绝对性的权威,所以只好依了同治帝,让阿鲁特氏入主中宫。

慈安为何会持续阿鲁特氏呢?因为她们之间是亲戚关系。

阿鲁特氏的父亲是满蒙第一位文科状元崇琦,母亲是爱新觉罗氏(郑亲王端华之女),而其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

入宫后的阿鲁特氏与婆婆慈禧太后的关系极差,慈禧太后经常指桑骂槐,不给阿鲁特氏好脸色,而性情直爽的皇后就去同治帝那里哭诉,结果恰好被慈禧撞见,气的慈禧当即动手把儿媳妇给打了,在那个年代婆婆打儿媳妇很正常的,但不服气的皇后竟然说了一句:

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而入者

意思就是我是由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你慈禧太后没有资格打我,她的这句话,正好戳中了慈禧的痛楚,因为慈禧没有做过皇后啊。

同治帝活着的时候,慈禧尚不把阿鲁特氏放在眼里,何况同治帝已死呢?

阿鲁特氏入主中宫前后近三年时间,始终未能生下一儿半女,导致同治帝膝下无子嗣,按照祖制,应该为同治帝则嗣,从皇族中选溥字辈的子弟来继承同治的皇位。

这样的话,阿鲁特氏就可以由皇后晋升为太后,但是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垂怜听证,愣是又立了一个载字辈的娃娃为皇帝,这就让阿鲁特氏的地位非常尴尬了,也让阿鲁特氏对未来绝望了。

为此阿鲁特氏日日以泪洗面,心中悲痛万分,后来其父亲崇琦入宫看望阿鲁特氏,看到自己的宝贝女儿活的如此痛苦,且根本没有出头之日,便用笔写了一个死字给女儿看,言下之意是你目前只有一死,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办法,就这样数日之后便传出了嘉顺皇后病逝的信息。

以阿鲁特氏当时的处境而言,死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活着已没有任何意义,皇帝的女人又不能改嫁。


清史宴


同治的皇后阿鲁特氏是怎么死的?

我来回答:她是被慈禧逼死的。

阿鲁特氏19岁嫁给同治皇帝,22岁去世,仅仅做了两年多的皇后,这短短的时间,却是她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无尽的折磨和精神虐待。

她的早逝,是注定的,在她从选秀女时,拿到同治皇帝递过来的玉如意那一刻起,命运就注定了。

因为她没有注意到,慈禧射来的那道阴冷而毒辣的目光。

内定的大清皇后

阿鲁特氏出生蒙古族镶蓝旗,按照大清律令,凡14—16岁的女孩,必须经过三年一次的选秀女,优秀的成为皇后嫔妃,优良的成为福晋,次一点的做宫女。

同治十一年二月,阿鲁特氏跟其他八旗女子一起,来到紫禁城,参加选秀时,她已经19岁了,超过了年龄,也没有关系,因为她是东宫太后慈安的娘家人,也是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的孙女、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不仅是开了后门超龄入选,也几乎是内定进入前五的人选。

所以当她和最后进入选赛区的另四名秀女,站在了皇帝和两宫皇太后面前,进行最后决选时,同治一眼看中了眉目秀丽、气质端凝的阿鲁特氏,便将手中的玉如意递上前去。

此时慈禧在身后哼了一声,吓得阿鲁特氏抬头,一时不敢接玉如意。慈禧说:我觉得富察氏不错。叛逆的同治帝反对慈禧的意见,坚决把玉如意递给阿鲁特氏,她也是在慈禧恶毒怒视下接了,弄得慈禧非常生气,她看中的富察氏封了个皇贵妃。

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

七个月后,同治皇帝大婚,规格严格按照皇家礼仪,繁文缛节就不多说了,反正那阵势绝对是空前绝对啊,据说花了1500万两白银,阿鲁特氏坐着八抬大轿从大清门正门进了皇宫。

这是对慈禧深深地刺激,因为她是从神武门入宫的,一路打怪升级到了皇太后的位置,但没有从大清门进来,是她一辈子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婚后的婆媳关系

结婚之后的小两口,还真是情投意合,过了几天舒坦的日子,可是慈禧不乐意了。竟然下令儿子和儿媳分居,不许同房。虽然同治一下子娶了一后四妃,但是慈禧只允许慧妃侍寝,这让同治非常恼火,气急之下干脆一个老婆都不要了,自个跑到外面世界逍遥。

因为怕被高官大臣认出来,只好去一些低级娼寮,结果沾染了不干净的疾病,可慈禧因为害怕名誉有损,坚决不让太医以梅毒治疗,偏说他得到是天花,病情耽误不说,还下令任何人不许探视。

同治帝快死的时候,阿鲁特氏违反命令偷偷去看他,前脚到,后脚就有人去禀告慈禧。她赶紧过来,碰巧偷听到同治帝在安慰皇后说你再忍一忍,等我亲政了,我们就好过了。

慈禧一听,大怒啊,这是儿子要造反了。她怪罪是阿鲁特氏怂恿的,像泼妇一般冲过去抓住她的头发拽到在地上,拳打脚踢,还不过瘾,令太监拿棍子狠狠地打。

好好一个皇后,被打得面脸是血,狼狈不堪,可是她很有骨气地没有求饶,说了句:我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

这句话让慈禧下定杀人之心。她得知同治写了遗嘱立储,就是想推翻她垂帘听政的权力,狠心地命令给儿子断药,几天后同治病逝。这下好了,慈禧将所有怒气撒在阿鲁特氏身上,将她关押并且断食。

没有让她存活的机会

阿鲁特氏饿了几天后,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祈求救援。但父亲回信只有五个字:老佛爷英明。

表明父亲救不了她了,这是慈禧必须弄死她,她不死不行了。最后同治帝死后第75天,阿鲁特氏绝望之中吞金自杀(一说绝食),五个月后和同治帝一起合葬在惠陵。

总结:这就是人生啊

阿鲁特氏的死因有几种说法,一是慈禧逼死的,二是伤心过度,三是绝食。这分明都是一个原因嘛,错就错在她不该做这个皇后,被慈禧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迟早命丧恶婆婆之手,是毫无悬念的。


萱扬历史


朝入关后,第一任皇后共有九位(宣统帝未计),在坤宁宫大婚的有康熙帝、同治帝和光绪帝三位。可以说,清朝所有第一任皇后,没有一位是好命的。我只选同治皇后一位,来看看她的悲剧故事。

同治帝6岁(虚岁)登极,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17岁的同治皇帝大婚。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她出身于相府门第,书香之家,祖父赛尚阿为大学士,父亲崇绮(qǐ)为状元。史称:“立国二百数十年,满、蒙人试汉文获授修撰者,止崇绮一人,士论荣之。”(《清史稿·崇绮传》卷四百六十八)就是说清朝定鼎北京后的268年间,满洲、蒙古人以汉文参加科举考试而中状元的,只有崇绮一人,士人以此为荣。后迁侍讲、户部尚书、日讲起居注官等。义和团失败后,崇绮走保定,住莲池书院,自缢而死。母亲瓜尔佳氏,也是忠贞节烈的女子英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她先派人预掘深坑,率一子四孙及儿媳等,分别男女,入坑活埋,阖门死难。

4.jpg

皇后阿鲁特氏幼年,由父亲崇绮亲自授课,讲解经史,学习诗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养。她聪明贤惠,知书达理,性格刚烈,不善奉迎。阿鲁特氏被立为皇后,同治帝与皇后仅在坤宁宫居住两天,就搬到养心殿后殿的体顺堂居住。皇后遇斋戒期,居住在钟粹官。(《翁文恭公日记》)

皇后阿鲁特氏真是命薄,结婚两年零两个月,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于皇宫养心殿。同治帝的死,同下面一件事情有关。据说慈禧有“寡母心态”,嫉妒儿子同皇后亲热,不许儿子与皇后同房。慈禧太后不喜欢皇后阿鲁特氏,而喜欢慧妃,要儿子同治帝对慧妃好。同治帝不敢违抗,又不喜欢慧妃,只好赌气独宿养心殿,生活寂寞寡欢。因为慈禧太后处处刁难,皇后阿鲁特氏日子过得很不舒心。

同治帝病重,皇后护侍,也遭到慈禧太后的呵责。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载:同治病重,皇后前去养心殿探视,二人说了些私房话,被慈禧皇太后知道。慈禧太后怒不可遏,闯入暖阁,“牵后发以出,且痛抶(chì,鞭笞)之”,并叫来太监预备大杖伺候。据说皇后情急之下说了句话:“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后给媳妇留点体面!”慈禧太后以侧居西宫为遗憾,也为咸丰帝临终前没有册立自己为皇后而不满。

1.jpg

“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这句话,刺痛了慈禧太后的心。慈禧太后大发雷霆,同治帝被吓晕,病情愈加严重。慈禧太后见同治皇帝恐怖,才未对皇后动刑。同治帝之死,慈禧将责任栽到皇后头上。

同治皇帝之死,这对一位年轻皇后来说,简直是塌了天。皇后丧夫心情不好,慈禧丧子心情也不好。慈禧太后把气往皇后身上撒。“未亡人”皇后阿鲁特氏此时,大恸大悲,不思饮食,吞金自杀,获救得生。皇后之父崇绮,奏告慈禧皇太后。皇太后回答:“可随大行皇帝去罢!”皇帝死了,尚未入葬,称大行皇帝,就是说可以随夫——同治帝殉死。崇绮将此话告诉女儿。而且慈禧太后不为同治帝立嗣,却让同治堂弟兼姨表弟的载湉(光绪)继承皇位,就是说光绪帝继承的不是同治帝,而是咸丰帝——这实际上是不为皇后留余地。皇后阿鲁特氏被逼无奈,只有自尽一条路可走。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同治帝死后74天,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才22岁,梓宫暂安于隆福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