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婆媳難相處嗎?親身經歷之後瞬間明白

婆媳關係是家庭中最常見的一種特殊關係,婆媳關係的相處方式和好壞,直接影響很多家庭的和睦。特別是在這個每年離婚率上升的時代,其中不少婚姻的破滅起因是婆媳關係不睦。以下是個人的親身經歷以及周圍朋友的跟農村婆媳相處案例(補充說明:本人也是農村的,這裡說的農村婆婆,並沒有看不起農村人的意思哦)。

農村婆媳難相處嗎?親身經歷之後瞬間明白

個人親身體會,告訴你什麼是農村婆媳矛盾

沒結婚之前,我信誓旦旦地給同學說,我應該不會被“婆媳矛盾”困擾。未婚前,去過他家幾次,沒發現任何問題。又聽他口述,他媽從沒跟人吵架,愛乾淨,心眼好,勤勞善良,以後絕對不會我起衝突......男人的嘴,騙人的鬼,結婚有了孩子之後,才真正體會,而且這種體會感悟,越來越深。

第一次感慨,結婚當天。婆婆晚上在我們房間,聊了好一會天,聊天內容大概就是誰上了多少彩禮,看見村裡的誰誰很煩,說人家上彩禮少,還來一家子吃飯之類的。當時就感慨,不是說了不跟人吵架,不會在背後八卦別人嗎?才回想起結婚時彩禮,買房等各種的行為,跟之前描述的那個大氣的婆婆不太一樣。結婚彩禮不到6萬,我們自己貼了3萬。房子我倆共同首付裝修,公婆一毛不拔。

農村婆媳難相處嗎?親身經歷之後瞬間明白

生孩子後,感悟加深。孕期,自食其力,跟婆婆很少接觸,沒矛盾。生孩子的之後,才真正體會什麼是農村婆婆,而且一個囉嗦迷信摳門心眼小的農村婆婆。摳門?生孩子的開銷我們自己出,孩子出生後,給她大孫子買了一床被子,花了188唸叨了很多天,這期間更不用說給包紅包之類的話了。迷信?從出院當天,婆婆跟我說,一會回到家,你先別進屋,在樓道那裡等一下,我進去給你端一碗飯,你先在樓道吃了,再進屋,不能空著肚子。我回自己家,你管的著嗎,當時就是這樣想,最後沒有按照她說的做,她很生氣,結下了疙瘩。之後因為各種問題,矛盾越來越多,每次就是農村大媽經驗分享,各種農村迷信,我不聽,她生氣。

矛盾逐漸激化,是從她真正幫忙帶娃開始。跟婆婆在一個屋簷下了,才發現生活習慣各種方面不一樣,生活中的小事小摩擦堆積多了,慢慢滾雪球,越來越大。“你給我買的衣服不好,這是什麼?穿出去丟人!也就值二三十”各種嫌棄和挑刺。之前“媽,媽”叫得親熱,到現在叫不出來,經歷了什麼?只有自己最清楚。因為婆婆過來幫忙帶孩子,第一次進城,護膚品,鞋子,衣服等都是我買,現在慢慢心涼了,不想給她買了。此處省略一萬字......

農村婆媳難相處嗎?親身經歷之後瞬間明白

為什麼越是農村的婆婆越難相處?這不是個例,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狹隘

農村婆婆大部分沒有上過學,或者整體文化水平比較低,比如我婆婆認識幾個阿拉伯數字。思想比較保守,認為女人就應該洗衣做飯照顧孩子,自己當保姆過來的,要要把兒媳婦培養成保姆。比較封建,重男輕女就不用說了。

第二:經濟能力有限,過度節儉,摳門

農村沒什麼經濟來源,像湖南湘西,很多農民靠賣一些農副產品作為經濟來源。因此,嫁到農村的女性吐槽,結婚之後會為了份子錢與婆婆鬧僵。我結婚的時候就是禮金婆婆拿,人情我們還。但是農村的人情世故是非常頻繁的,特別是我老公他們那個地方,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買房開店,長輩親戚過生日等,都要隨份子。農村婆婆又比較節儉,真正生活在一起之後,洗衣服洗菜做飯用水用電,都會發生矛盾。

總之,婆媳關係很微妙,老公協調很重要。特別是對於長期抬頭不見低頭見婆媳,需要不斷摸索相處的方法,要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好,一家人和和睦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