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根经(第一卷)第一章 大迦叶的心事

学根经(第一卷)第一章 大迦叶的心事

学根经绝非单纯的佛教故事,学根经是让学生提高“学习力”的诫经,如把本书当作小说阅读纯属误会。

学习力主要是指“学习动力”。即佛祖所言的“学力”。

暴雨。

除了雨,天地间什么都看不见。

看不见,但觉得到,大迦叶觉得他依然沿着恒河北岸在走,大迦叶觉得自己的体力还能走,他不知道还要走多久。他也不想知道自己还能走多久,他只知道他没有见到释迦牟尼前就必须不停地走。

学根经(第一卷)第一章 大迦叶的心事

雨已下了多久?雨还要再下多久?他已走了多久?他还有多少路要走?

现在,大迦叶唯一想的是不要迷了路耽搁时间。这样的天气,他只能沿着恒河岸边西行,虽然这会使它多走一些路,但穿越山区和高原会遇到洪水的阻碍。大迦叶感觉到脚下踩的依然是恒河沙,对于赤脚走路二十多年的行者来说,这种感觉绝不会错。

雨季,雨季末的暴雨期,即使像大迦叶这样的苦行头陀也不会远行。让他出门的原因是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送来的沙门贴。贴是一张仔细剪修的贝巴罗叶,天下所有丛林修行的沙门都是以它传书。这张沙门贴用巴利文书写:

“苦林 论学 十一月 白月十三”。

天下在丛林中修行的沙门教派共有九十六个,其中有七个大的沙门教派,释迦牟尼教团是七大沙门教派之一。苦林是天下最大的修行者修行地之一,苦林论道是天下沙门的最大聚会,是各个教派以论道比试高低,争夺教众的论坛。苦林论道三年一次,每次论道皆有立题,这一次是论“学”,上一次是论 “神”,再上一次是论“情”……

大迦叶记得每一次都接到请帖,但释迦牟尼从不率众参加。每逢众人问及,他总是笑而不答。

走,不停地走,但走好像在意识里已不存在,雨,依然在下,但雨在意识里好像也不存在。但人的意识却不是空白,大迦叶心中装的事比此时的恒河水还满,思绪比身外的风雨还不宁静。

“但愿释迦牟尼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大迦叶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叹息声,同时他也开始听到雨打漆布肩衣的砰砰声。

渐渐地……渐渐地……大迦叶又堕入无尽的思绪中。

雨好像已不存在,风好像也不存在,大迦叶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修行之根在学行,学行之根在学念”,大迦叶好像只感觉到释迦牟尼的声音依然在高天与大地之间。

婴儿初临世界,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人一生下来如果缺少强烈地学习欲望,很快就会面临大麻烦,离开这个世界的大麻烦。

人一降生最重要的行为都是命催的学习,最要紧的是,先学会哭,学会抓,慢慢地学会爬。


学根经(第一卷)第一章 大迦叶的心事

草原的鹿,一生下来就得赶快学会跑,豹子一生下来就得赶快学会追,这就是命催下的学习。

儿童的学习天性是命催的。能量大得让人惧怕。

儿童未驯化的学习行为,使已文明化的大人们简直无法容忍。

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生存技能随之的演化,遗传的学习本能必然遭到社会需求和家庭需求下的全面教化和驯服。

于是命催的,天生的学习动力,开始被命运的,焦虑的学习动力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