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日本戰國時代的真田氏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史中的非常熱門的家族,無論是戰國無雙等遊戲,還是關於武田家、真田家的時代劇裡,真田幸綱、真田昌幸、真田信幸、真田信繁三代人都非常活躍,人氣也是非常之高。

不過,很多人都會忽略的是,真田家的家督傳至真田信幸時,雖然是傳了三代人,但是家督卻是傳了四任。在真田幸綱、真田昌幸兩任家督中間,還有一個戰死在長筱合戰中的真田信綱。先前大河劇《真田丸》熱播時我有略介紹一下真田家的背景,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一個與電視劇、遊戲中完全不同的,歷史上的真田家是怎麼一回事吧。

真田氏的起源

根據江戶時代創作的真田家系圖來看,江戶時代時真田家一直是自稱是清和天皇的後裔滋野氏出身,以海野為苗字。到了戰國時代時,海野棟綱的嫡孫幸隆因為居住在信濃國小縣郡的真田鄉,因此才改以“真田”為苗字。

然而,滋野氏的出身疑點非常之多,例如真田家主張滋野氏的始祖是清和天皇之子貞秀親王,貞秀親王的長子幸恆自稱“海野小太郎”,到了幸恆之子時,他的三個兒子分別繼承與開創了海野氏、禰津氏、望月氏三個家族,被稱為“滋野三家”。不過,文化九年(1812年)江戶幕府編纂《寬政重修諸家譜》之際,真田家獻上了自家的系圖,當時幕府認為無法確認貞秀親王是否存在,因而在系圖中標註了“尚待考證”,這說明幕府官方其實也並不認可滋野氏的天皇后裔出身。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真田家系圖

實際上,在真田幸隆的弟弟矢澤賴綱的菩提寺之中有一份真田家的系圖存留,上面提到矢澤賴綱是真田右馬佐賴昌的第三子。也就是說,真田家並非是從真田幸隆時期才出現的,在真田幸隆之前,他們的家族就一直以真田氏自居。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信州滋野氏三家系圖》的記載,源賴朝時期的御家人海野幸氏有個孫子叫“真田七郎幸春”。因此,這個人很可能就是真田家的先祖,而真田家也並非是海野家的嫡流,而是鎌倉幕府時代就出海野氏分出的一支庶流而已。

歷史上的真田幸隆

戰國時代的真田氏始祖,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真田幸隆。不過,真田幸隆這個名字卻是在編纂《寬永諸家系圖傳》時才在真田家的系圖之中出現的,在此以前的戰國時代,並沒有確切的史料證明他的名字叫做“真田幸隆”。

真田幸隆的生母“玉窗貞音大禪尼”的供養塔位於高野山的蓮華定院,根據蓮華定院的供養帳記錄,真田幸隆在高野山留下的名字是“真田彈正忠幸綱”。另外,在永祿五年(1562年)六月十三日真田家奉納給山家神社的板扉(門)上,也有記載奉納人為“大檀那幸綱並信綱”,也就是真田幸綱與真田信綱父子。因此,戰國時代真田家始祖的的名字乃是“真田幸綱”,而非通說之中的“真田幸隆”。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真田幸綱

按照之前的研究,真田幸綱雖然不是海野棟綱的嫡孫,但是他的父親真田賴昌卻娶了海野棟綱之女,所以真田幸綱實際上是海野棟綱的外孫。不過,根據高野山供養帳的記錄推測,海野棟綱與真田賴昌的年紀有可能相仿,因而日本學者丸島和洋認為,真田幸綱也有可能是海野棟綱的女婿,而不是外孫。

值得一提的是,真田幸綱的弟弟矢澤賴綱是真田賴昌的三子,但是真田賴昌的三個兒子之中的另外一人卻難以在真田家系圖中尋覓蹤跡。而在永祿十年(1567年)信濃國國人向武田信玄效忠時繳納給武田家的誓書之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繼承海野家的武田信玄次子海野龍芳下屬的國眾之中,有一個叫做“真田右馬助綱吉”的傢伙也在武田家的麾下。

“右馬助”即是“右馬佐”,也就是真田賴昌的官途,從官途繼承來看,真田綱吉有可能就是真田賴昌的長子,因而才繼承了父親的官途。而從名字來看,真田綱吉、矢澤賴綱繼承的名字之中都只拜領了宗家海野棟綱的偏諱“綱”字,只有真田幸綱拜領的是海野家的通字“幸”字,說明真田幸綱的地位要比兄長、弟弟都要高,這大概是因為他是海野氏的外孫或者女婿,因而才越過兄長,被立為真田家的繼承人。

海野平合戰

正如上文所述,戰國時代的真田家,其實不過是一個海野氏的從屬、以真田鄉為根據地的小小國眾罷了。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甲信局勢圖

當時的信濃國正處於四分五裂的時期,守護小笠原氏、國眾諏方氏、村上氏、木曾氏都各自佔據著一塊地盤拉鋸。除此以外,小縣郡、佐久郡等地更是豪族林立,例如海野氏雖然作為滋野三家的總領家,但是卻連小縣郡都沒能統一。國眾眾多、一盤散沙的信濃國很快就招致了強大的他國大名的侵犯。

天文十年(1541年)五月十三日,甲斐國的大名武田信虎與信濃國的諏方賴忠的、村上義清組成聯軍,侵入了小縣郡的海野家領地,以海野棟綱的實力,根本無法應對三面的敵人,更別提當時的武田信虎乃是甲斐國一國的統治者。

五月二十五日,海野軍在海野平與聯軍展開激戰,寡不敵眾的海野軍瞬間就被聯軍擊潰,海野棟綱的嫡子海野幸義戰死,海野棟綱則流亡上野國,依附當時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失去領地的真田幸綱很快也隨著一族來到了上野國,不過他卻沒有前往上杉憲政所在的平井城,而是去了上杉家重臣長野業正的居城箕輪城。

真田幸綱的弟弟矢澤賴綱以及滋野三家中的禰津家在聯軍的攻擊下選擇降服,諏方賴重最終准許二人返回舊領,但是此地已經是村上氏的地盤,所以二人便投入了村上氏的麾下效力。

山內上杉家的信濃侵攻

天文十年(1541年)六月十七日,武田信虎在前往駿河國訪問女婿今川義元時,家中發生政變,嫡子武田晴信在家臣的擁戴下奪取了家督之位,並封鎖了武田信虎的歸路。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武田信虎

按照昔日的舊說,武田晴信流放武田信虎的原因是因為武田信虎想要廢長立幼,其實這並不屬實,只是江戶時代甲州流兵法家的創作而已。實際上,武田信虎在統一甲斐國以後,雖然朝著信濃國擴張,佔領了佐久郡等地,但是甲斐國的國人並沒有獲取非常多的利益。而在武田信虎被流放的前一年,甲斐國遭遇了暴雨的襲擊,農作物的收成也因此大受打擊,隨後在天文十年便發生了大饑荒,餓殍遍野。在這樣的情況下,武田信虎依舊堅持出兵小縣郡,給甲斐國的國人造成了很大的負擔,這才招致被流放的結果。

若僅僅是因為廢長立幼的話,武田家理應像其他父子、兄弟相爭的家族一樣分裂,然而武田信虎被流放以後,武田家卻沒有任何一個家臣站在信虎的一方,說明這是因為武田信虎不能滿足家臣利益而導致的一次自地方領主至上級家臣、嫡子聯合發動的政變。

此時,逃到上野國的海野棟綱、真田幸綱見到武田家發生政變,便請求山內上杉家出兵信濃,協助自己迴歸舊領。山內上杉家本是武田家的盟友,上杉憲政認為武田信虎被放逐以後,兩家的同盟將難以持續。再者,武田晴信既然不是通過正當手段上臺的,上杉家也認為武田家將會像武田信昌、武田信繩父子對立時期那樣出現長久的內戰,這樣一來,遠在信濃國的武田領實際上就等於送到嘴邊的鴨子了。

七月,上杉憲政派遣三千軍勢侵入了信濃國的佐久郡與小縣郡,結果在小縣郡的長漥遭遇了武田家的盟友諏方賴重率領的諏方軍。不過,倒黴的上杉憲政再一次誤判了局勢,認為諏方賴重此行是為了支援武田家,若是在小縣郡與諏方軍長期作戰的話,一旦武田軍、村上軍出陣,孤立無援的上杉軍根本就不是甲信聯軍的對手。最終,上杉家與諏方賴重單獨和談,上杉軍也於七月十七日撤軍返回了上野國,海野棟綱、真田幸綱迴歸舊領的希望破滅。

歸屬武田家

身在上野國的真田幸綱發覺山內上杉家的軍事重心始終在於關東,想要依靠上杉家的支援返回舊領的希望非常渺茫。真田幸綱不願真田家就此沒落,成為他國的客將,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決定為真田家另謀他路。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諏方賴重

機會很快就來了,天文十一年(1542年),甲斐國、信濃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六月二十九日,武田軍突然侵入信濃國諏訪郡,猝不及防的諏方賴重來不及佈置防禦,諏方軍節節敗退,諏方賴重於七月四日降服,在同月二十一日與弟弟諏方賴高一同在甲斐國切腹自盡。

自武田晴信政變以來,諏方賴重並沒有對武田家的動向表示抗議,武田軍侵略諏訪郡的前兩個月,諏方賴重與武田晴信的妹妹禰禰之間還生下了嫡子寅王丸。在諏方賴重看來,雖然岳父武田信虎被流放,但是這對諏方家的利益並沒有多大影響,而諏方家與武田家的同盟也將繼續下去,所以他根本沒有預料到武田家的背盟。

當然,武田家也有自己的說法,並不認為是自己先背盟的。前一年山內上杉家侵入小縣郡時,諏方賴重雖然也出兵小縣郡,但是他卻沒有迎戰上杉軍,而是揹著武田家獨自與上杉軍和談。並且,諏方賴重出兵小縣郡的目的並不單純,上杉軍撤軍以後,諏方賴重壓制了當地的蘆田鄉,當地的豪族依田氏也降服於諏方家。武田家認為諏方家擅自與上杉家和談已是不妥,而蘆田鄉理應屬於武田家的勢力範圍內,諏方家出兵征服此地,則是意味著對武田家宣戰。

天文十四年(1545年),關東的局勢開始發生變化。最早在今川義元剛繼承家督之時,今川家與武田家是同盟,武田家與山內上杉家、北條家是同盟,北條家則與今川家、山內上杉家敵對。這一年,今川義元出兵被北條家佔領的駿河國河東地區,山內上杉家也與古河公方、扇谷上杉家組成聯軍,出兵武藏國包圍了北條家的河越城。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關東局勢圖

北條氏康難以同時兩線作戰,便請求武田晴信作為中介調解,在武田晴信的工作下,今川家同意以收復河東地區為條件與北條家和談,而山內上杉家則對武田家的調停不予回應。解放西線的壓力以後,北條氏康回師救援河越城,擊潰了山內上杉家為首的關東聯軍,扇谷上杉家滅亡、古河公方淪為北條家的傀儡,山內上杉家的勢力也大為衰退。

河越合戰以後,真田幸綱看出了山內上杉家的衰弱已是不可避免,而消滅了諏方家的武田家倒是沒有像預料中那樣內亂,反而蒸蒸日上。真田幸綱投入武田家麾下的時期不明,但是大約就是在河越合戰後的事情。

天文十六年(1547年)武田軍包圍了信濃國佐久郡的志賀城,上杉家則派出軍勢支援信濃國,兩軍在小田井原展開激戰,最終上杉家落敗,志賀城被武田家奪取。《甲陽軍鑑》一書將這場合戰稱為“碓氷峠合戰”,同書也記載了真田幸綱此時已經在武田家麾下,可以作為參考。

攻略砥石城

根據《甲陽軍鑑》一書所述,真田幸綱投入武田家麾下之際,武田晴信將其舊領真田鄉賞賜給他。然而實際上真田鄉位於村上義清麾下的砥石城附近,此時尚未成為武田家的領地,所以這件事應當是《甲陽軍鑑》的誤記。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武田晴信

天文十九年(1550年)七月二日,武田晴信下發朱印狀,表示答應真田幸綱的請求,將諏方形、上條等位於真田鄉附近共一千貫的領地賜給真田家。真田幸綱此時向武田晴信提出的請求,大概就是希望作為武田家的前鋒從村上義清處奪回真田鄉,考慮到真田家在當地的影響,任命他作為前鋒是最合適的。

九月九日,武田晴信出兵信濃國,包圍了砥石城。村上義清本在與北信濃的另一豪族高梨政賴作戰,得知武田軍來襲以後,便立即與高梨政賴議和,回師救援砥石城。武田軍的實力非常強大,硬碰硬的話,村上義清並不一定是對手。於是,村上義清決定採取圍魏救趙的方式,率軍攻打武田家的寺尾城。

村上義清的計策並沒有讓武田晴信感到慌亂,他看透了村上義清的算盤,並沒有從砥石城撤圍,而是讓真田幸綱率領真田軍前往寺尾城增援。果然,村上義清發覺武田晴信沒有上當,只得灰溜溜地撤軍返回。

另外一邊,因為武田軍對砥石城久攻不下,村上義清與一些北信國眾的援軍也在向砥石城開來,武田晴信便決定撤軍回國,不願在砥石城與敵人僵持。然而,十月一日武田軍撤軍之際,村上義清率領著軍隊突然對著武田軍的背後發起攻擊,武田軍被突襲以後全軍崩潰,共戰死一千餘人。

經過這場被稱為“砥石崩”的合戰以後,真田幸綱返回舊領的希望似乎又再一次落空。幸而武田家經過武田信虎時代的改革,此時已經是一個凝聚力極強的戰國大名,並不會因為一兩次敗仗就覆滅,真田幸綱依然靠著武田家作為後盾留在信濃國。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砥石城遺址

天文二十年(1551年)五月二十六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砥石城這座武田軍久攻不下的城池,竟然被真田幸綱以謀略調略,不戰而降。真田幸綱是如何奪取砥石城的,從良質史料上無法尋到記載,像武田晴信的側近駒井政武在日記《高白齋記》中也僅僅只提到一句“真田奪取了砥石城”,並沒有記載過程。

不過,江戶時代成書的《甲陽軍鑑》等軍記物中就有收錄真田幸綱奪取砥石城的經過,雖然可信度存疑,但是仍不妨可以作為參考。按照軍記物的記載,真田幸綱先是派遣了海野眾之一的春原若狹、春原惣左衛門兄弟前往村上義清處詐降,謊稱自己將與村上家裡應外合奪取真田幸綱所在的城池,希望屆時村上義清能夠派出軍隊協助。

村上義清不知是計,從麾下抽調了五百人前去接管城池,這五百人雖然順利地進入真田幸綱所的城池,但是在抵達二之丸時,突然間城門緊閉,三之丸與本丸裡冒出了許多真田家的伏兵,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將村上軍困在了二之丸內殲滅。

砥石城內的許多守軍本就是當地的滋野一黨出身,在村上軍覆滅以後,真田幸綱趁勢進軍,砥石城內真田一族出身的矢澤氏趁機打開城門,砥石城就這樣兵不血刃地落入了武田家的手中。

川中島合戰

在1988年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大河劇《武田信玄》中,多次出現了真田幸綱在武田家中參加評定,與武田家的重臣飯富虎昌、馬場信春、山縣昌景等人平起平坐。實際上,當時真田家的地位並沒有到達這個程度,真田家僅僅是武田家的“信濃先方眾”之一,作為武田家的代官管理真田鄉而已。電視劇中抬高了真田幸綱的地位,恐怕只是因為真田一族的人氣實在太高,因此才強行給他加了許多戲。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1988年大河劇《武田信玄》

投入武田家麾下以後,真田幸綱的直屬上司是佐久郡內山城的城代飯富虎昌。飯富虎昌是武田家的筆頭家老之一,為了在武田家站穩腳跟,真田幸綱迎娶了飯富虎昌之女為正室夫人,早年的妻子則從正室變為了側室。另外,真田幸綱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武田晴信的側近長坂虎房(即長坂釣閒齋光堅)之子長坂昌國,兩家締結了姻親關係。

長坂虎房當時是武田家在諏訪郡任命的郡司,其子長坂勝繁是武田晴信嫡子武田義信的側近,飯富虎昌則是武田義信的後見人,真田幸綱以及子女的婚姻,每一步都是為了讓真田家能夠融入武田家而進行的。

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三月九日,村上義清自認為無法抵禦武田家的侵攻,丟棄了居城葛尾城流亡越後國。村上義清逃走以後,信濃國的許多國人紛紛歸降,武田家在信濃國的勢力瞬間壯大,武田軍的兵鋒直指越後國而來。

四月十二日,越後國的大名長尾景虎派遣軍勢支援村上義清奪回了葛尾城等地,然而長尾軍撤軍以後,武田晴信再度發兵奪回了失地,村上義清再一次逃亡越後國。北信濃的國人們向長尾景虎表示,靠自己根本無法與武田家對抗。在國人們的一再邀請下,長尾景虎於八月親自率軍侵入信濃國,拉開了川中島合戰的帷幕。

所謂川中島,狹義上指的是千曲川與犀川之間的八幡原,此地也是第四次川中島合戰的發生地,廣義上的川中島指的則是北信濃的埴科、更級、高井、水內四郡,武田家與長尾家(上杉家)在此地共發生過五次攻防戰。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川中島合戰

第一次川中島合戰中,長尾景虎雖然擊敗了部分武田軍,但是因為武田晴信採取籠城防守、避其鋒芒的策略,因而長尾軍實際上也沒有取得什麼有效的戰果。

弘治元年(1555年),長尾景虎再度發兵信濃國,武田晴信隨後率軍出陣,是為第二次川中島合戰。武田、長尾兩軍並未展開大規模的交戰,在對峙了二百餘日後,經過武田家的盟友今川義元的斡旋,各自撤軍。

對於真田幸綱來說,川中島四郡在誰手中十分重要,若是武田家能夠壓制川中島一帶,真田家便可以徹底擺脫敵軍的威脅。弘治二年(1556年)八月,武田家家臣小山田虎滿與真田幸綱一同奪取了川中島的東條尼飾城,從這以後至海津城築城為止,東條尼飾城一直都作為武田家在北信濃防備長尾景虎的軍事據點。

弘治三年(1557年)三月,長尾景虎無法容忍武田家在北信的擴張,第三次出兵川中島,侵襲武田家的領地。然而,此時武田家在信濃國的勢力已經今非昔比,並不是長尾景虎能夠輕易撼動的。七月,武田晴信指示小山田虎滿,讓其與東條氏、綿內井上氏、真田氏一同繼續對北信濃展開侵攻。兩個月後,長尾景虎因為沒能取得戰果,先行撤軍回國,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永祿三年(1560年)十一月十三日,長尾景虎上洛歸來,幕府賜予長尾景虎使用“屋形”稱號以及白傘袋、毛氈鞍覆、菊紋、桐紋的使用權等等(即“上杉七免許”),同時足利義輝還給予守護代出身的長尾景虎等同“管領”的待遇,無疑是認可他成為山內上杉家的養子,繼承關東管領的職役。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長尾景虎(上杉政虎)

是時,許多北信濃的國人眾都前往春日山城向長尾景虎獻上了太刀以表祝賀,真田幸綱也在其中。武田家雖然在北信的立足,但是根據長尾景虎的多次來襲,說明長尾家對信濃國也有想法,誰也不能保證日後信濃國的歸屬,因而真田幸綱為了能夠維持真田家在真田鄉的統治,不得不給家族上一個雙保險。

永祿四年(1561年),趁著“相甲駿三國同盟”之一的今川義元在桶狹間合戰中戰死,武田家、北條家陣腳大亂之際,長尾景虎先是出兵包圍了北條家的主城小田原城示威,隨後在撤軍途中於鎌倉鶴岡八幡宮宣佈正式繼承山內上杉家的家督以及關東管領職役,同時從前家督上杉憲政名字裡拜領偏諱,改名為上杉政虎。

上杉政虎從小田原城歸陣後,馬不停蹄地朝著北信濃殺來,第四次川中島合戰爆發。不過,雖然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非常有名,其過程在一次史料中卻並無記載,如今廣為流傳的戰鬥過程大多數都是出自於江戶時代的所謂甲州流、越後流兵法家的創作,雙方各執一詞,交戰過程的記載也各不相同。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以後,武田信玄(即武田晴信,於永祿元年出家,法號信玄)的弟弟武田信繁、親信山本菅助等人戰死,因而武田信玄在戰後認為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敗仗,沒有給參戰的家臣下發感狀。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川中島合戰

不過,雖然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進行得非常慘烈,武田家卻達成了防禦川中島的戰略目標,雖然兩家後來還在永祿七年(1564年)展開第五次川中島合戰,但是直至武田家滅亡為止,上杉家都無法動搖武田家在川中島的統治地位。

西上野侵攻

但凡對日本戰國史有些瞭解的人都會接觸到兩個名詞——“守護大名”與“戰國大名”。這兩者的區別雖然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與守護大名不同,戰國大名的特點之一,就是以擴張領地為目的不斷地發動戰爭。

武田家作為戰國大名之一,自然也不例外,在成功維護了信濃國的統治地位以後,武田信玄將目標盯上了關東的上野國。

永祿四年(1561年),上野國吾妻郡的國眾鐮原氏與羽尾氏發生衝突,在鐮原氏的請求下,武田軍獲得了出兵上野國的正當名義。鐮原氏、羽尾氏都是滋野一族出身,再加上真田幸綱的領地與上野國相鄰,武田信玄便將攻略上野國的任務交給了真田家。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信濃、上野局部地圖

永祿六年(1563年)十月十三日,經過真田幸綱之子真田信綱與小縣郡國眾室賀滿正的調略,吾妻郡的巖下城落入武田家手中,隨後武田家便在巖下城附近修築了巖櫃城作為武田家在吾妻郡的據點,真田幸綱則作為守將入駐。

永祿七年(1564年)十一月至永祿八年(1565年)三月期間,真田幸綱出家,號一德齋。在此期間,上野國的國眾齋藤彌三郎、浦野中務少輔背叛武田家投入了上杉家麾下,在吾妻郡的嵩山城籠城。

永祿八年九月十三日,真田一德齋率軍與叛軍交戰並獲得勝利,在這之後浦野氏繼續負隅頑抗了一陣子,最終還是被真田一德齋所調略,吾妻郡重新被武田家掌控。不過,此時的真田一德齋雖然駐守巖櫃城,但是其身份卻與後來的真田昌幸不同,真田一德齋僅僅只是作為城將擁有吾妻郡的軍事指揮權,並不能處理當地的政務。

永祿十年(1567年)三月,真田一德齋再一次採用調略的手段奪取了上野國的白井城,連武田信玄都對此事感到意外。在這以後,真田一德齋將家督之位傳給嫡子真田信綱,父子二人一直作為武田家的城將駐守巖櫃城。

北條本真田四代記:初代真田幸綱

大河劇《武田信玄》中的真田幸綱(真田幸隆)

武田信玄去世的一年後,即天正二年(1574年)時,真田一德齋也身患重病,新任家督武田勝賴親自派遣醫生前去治療,仍然無力迴天。五月十九日,真田一德齋去世,法名月峰良心庵主,享年六十二歲。

真田幸綱去世以後,真田家在他子輩的領導之下,繼續創造著屬於他們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