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我叫尹魯南(化名),今年79歲,祖籍山東臨沂,中等身材偏瘦,鬚髮花白,耄耋之人。出門在外幾十年間,唯有山東家鄉的鄉音未改。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生活中瑣碎的事情總是沒完沒了。

上世紀90年代,我和老伴決定放棄家鄉幾畝薄地,離開世代居住的土地,故土難離啊,我們變賣了家鄉的土地和房屋,帶著一家人走向“闖關東”之路,來到了濱城—大連。

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跑道長3300米,在跑道西側盡頭的圍牆外留有片面積不大的荒地,當年的這片荒地後來鬼使神差般的成就了我們一家人“闖關東”落腳點和棲息地。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伴隨著飛機起降巨大轟鳴聲在機場跑道盡頭生活了25年。

“闖關東” 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地區的民眾出關謀生,皆可謂之"闖關東",此為廣義。狹義的"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老人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勞作著。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家,冬不能遮蔽風寒夏不能解暑降溫。

20世紀90年代,已經是沿海開放城市的大連,在迎來送往數以萬計國內外遊客的國際機場跑道盡頭那一小片荒地上,等來了我們“闖關東”的一家人。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地無一壟,房無片瓦,何談安身立命,在得到好心人幫助下,他們白手起家,從一片瓦、一塊磚、一塊石頭開始,東拼西湊原地搭建起三間低矮無窗簡陋的“房子”,這是他們的棲身之地,也是在大連唯一的家。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晴天塵土雨天泥濘大雜院。

我和老伴倆育有三男一女四個孩子,那個年代如何解決吃飯問題成了頭等大事,全家老少齊上陣,在房前屋後開荒種地,蔬菜、玉米、等經濟作物,並將蔬菜批發銷售增加經濟收入,在院內飼養雞、鴨、鵝、羊家禽維持和改善生活。一家人沒有向命運低頭,艱苦生活與世無爭,對於每天忍受著近千架次飛機起降所產生的巨大轟鳴聲早以習為常。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幾間陋室承載著兩代人的命運。

時間如流水,孩子們也一天天長大,他們相繼打工做自己喜歡的生意,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大兒子尹儒生(化名)做門窗加工生意,時常回家照顧父母身體,補貼家用減輕生活壓力。隨後孩子們陸續離開了低矮的小屋,靠著勤勞的雙手有了屬於自己的新房,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孩子們找到了自己幸福生活。如今,我們老兩口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孩子們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但是,依然捨不得離開陰暗低矮潮小屋,幾間陋屋是他們傾其所有,這裡有太多心酸記憶和夢想,這裡是孩子們走進夢想大房子的起點。彈指一揮間已是匆匆數年,我們“一家人”伴隨著飛機起降巨大轟鳴聲在機場跑道盡頭生活了25年。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每天機場飛機轟鳴起降。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飼養雞鴨羊等家禽增加些收入。

時間又過了幾年,再次回訪此地已是物是人非,機場跑道盡頭低矮簡陋的破房子不見了,居住於此的一家人也不知去向,曾經居住的地方夷為平地種植樹木。站在此地回想起初次見到這一家人的往事,牽掛之情油然而生,衷心祝福他們能住上屬於自己的房子,闔家團圓幸福安康。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家裡的大黃是看家護院的好幫手

我們一家人“闖關東”的故事

揹著大孫子遛彎是老人特喜歡做的事。

再後來有網友名為“田雨父”發來好消息說:搬遷了,兩位老人得到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幫助拆遷安置,並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錢也夠用。聽到如此利好消息,真的要感謝當地政府的幫助,更為“一家人”的人生經歷和不懈奮鬥精神所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