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由来


有个经典的古代谜语,有人问,孔子七十二贤有多少成年人,又有多少未成年人。

人答不上来。

出题者说:一共有三十个成年人,四十二个未成年人,为什么呢?

他说:《论语》说: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冠者也就是成年人,五六(5乘以6)三十;童子也就是未成年人:六七(6乘以7)四十二,三十加四十二,不正是七十二贤人么?

谷雨的由来

这话出自于《论语·先进篇》,课本里学过。只不过课本里的标题叫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的原文是这么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当时只记得背诵全文了,现在想想,这句话还真挺有意思的,这里描述的场景,其实就是祭祀谷雨的场景。

在先秦以前,祭祀谷雨的理解叫做“雩”,这里的雩(读“与”)就是先秦民众祈祷谷雨时的一种礼节。

诏天下祭灵星,七年,使天下祭社稷。灵星之祭,祭水旱也,於礼旧名曰雩。雩之礼,为民祈谷雨,祈谷实也。《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衡·祭意篇》


荀子在天论里说:雩而雨,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

荀子说,人们为什么以“雩”求雨呢?答曰:没什么原因,就算你不用“雩”礼,其实也会下雨的,这里的雩有天上乌云的含义,属于双关语。这句话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件事儿:谷雨(雩)是祈祷下雨的一种礼节。

为什么古人要在谷雨这天祈祷呢?


谷雨的由来


谷雨的由来就是关于“祈祷”和“祭祀”的。

神农氏治理天下,想要求好雨,于是,五天以后的雨叫做行雨,十五天以后的雨叫做谷雨。二十天以后的雨叫做时雨,万物因此而和睦,所以,这种按时令的雨又被称之为神雨。

神农理天下,欲雨则五日为行雨,旬为谷雨,旬五日为时雨。万物咸利,故谓之神雨。

——《尸子》。

关于谷雨的由来,和后稷有关。

汤伐纣,后来大旱七年,土地龟裂,民不聊生,这时,(作为神)的后稷,开始在天空降下百谷,使人民得以有了粮食。

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

——《竹书纪年》

此时的后稷,已经是神格化的人了。

《竹书纪年》是晋人盗春秋时的王墓所得的,记载的都是一些先秦以前的历史,至于其成书年代究竟如何,还需要不断考证,这里只提供一种说法。

为什么竹书要把谷雨和后稷连在一起呢?

因为谷雨就是为了纪念为民而死的后稷的。

后稷是尧舜时管理农业的大臣。

后稷为了在山中寻找农务种子,赶上了山体滑坡,后稷虽然死了,却把种子带了回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死的那一天,称之为谷雨。


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雨山死……

——展禽论祀爰居


谷雨的由来


谷雨是历来诗家的“宠儿”,历来直接描写谷雨的诗词实在太多,我不愿过多引用,因为那是拾人牙慧的东西,这里不过多引用,我只引用一句:雨打梨花深闭门。

谷雨时节,正是暮春之月。

百花齐放,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里的时节,就发生在谷雨前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场景也发生在谷雨前后。

梨花自然也不甘堕落。


但梨花因为一个“梨”字,却又平添了许多忧愁,诗云: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还有一首与之相近的诗,是唐伯虎写的,他说: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雨打梨花,梨花闭门不出,门外是一片青春,百花争艳,门内却是深闺久锁,雨越下越大,时间越走越快,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春草在深闺以外,看百花争艳,在青色的春光之中,可是梨花呢?她深锁心门,忘了门外青青春色,也耽误了那朦胧的春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