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辛弃疾,千古名作《破阵子》——开篇即金句,词作传千秋

我一向喜欢豪放派诗词,豪放大气,读之让人畅快不已,只想一读再读。其中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代表,尤为喜爱。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现存词600多篇,名篇佳作流传甚广,比如: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洒西造口壁》


文武全才辛弃疾,千古名作《破阵子》——开篇即金句,词作传千秋


他是能臣,是将才,是文士,文治武功,悉在于心。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陆游说他:“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现在我们说他:“学文学史,都绕不过辛弃疾。”


而今天我们着重鉴赏他的一篇传世佳作,透过文字去遇见千年前的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阙词,学生时期初次相遇,就以“背诵全文”的姿态出现,时至今日,沙场点兵、烽烟四起的景象描述,雄浑豪迈的大气风范,依然在我脑子里跳跃。


文武全才辛弃疾,千古名作《破阵子》——开篇即金句,词作传千秋

军旅起家,自带侠气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济南府历城县人,即现在的济南市历城区。他的一生佳作无数,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尽管辛弃疾名传千古,人生佛若开挂,但其早年经历颇为坎坷,他幼年丧父,由祖父抚养长大,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为金人之地。他从小在金朝统治的北方长大, 在成长过程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加之爷爷一直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这一切使辛弃疾很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身上侠义之气初显。


公元1161年,汉族人民不堪忍受金人统治,中原豪杰并起,抗击金军。21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兵马举起抗金大旗,并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这支起义军声势浩大,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辛弃疾担任掌书记(军政机关中的僚属)。抗金第二年,辛弃疾奉耿京之命,南下联络南宋朝廷。


他和南宋朝廷联络的非常顺利,完成使命北归途中,听闻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便不顾自身安危,只身亲率五十人强闯几万人的金军大营,千里奔袭擒拿叛徒张安国,一路驰骋至建安,将叛徒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辛弃疾一战封神,卓越的军事表现、惊人的果断和勇敢,让他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此时,他才二十五岁。


从此一生,他都任职于南宋朝廷,并始终期盼南宋朝廷抗金北伐,收复中原失地,统一大好山河,可一直未尝夙愿,最终抱憾而死。


文武全才辛弃疾,千古名作《破阵子》——开篇即金句,词作传千秋


壮志难酬,英雄悲愤


他从军旅起家,人格特质里又自带一身侠气。侠之大者,为国为家,他一生都寄希望能北伐成功,但是南宋朝廷对其摇摆不定的态度,猜忌武将的国策,使他的愿望注定难以实现。


他的词多写国家兴亡、军旅,尤其是这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是直接描述了一种征战沙场、抗击金兵的气势,以及壮志未酬,国未一统的悲愤。


这首词约作于辛弃疾49岁,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在江西带湖。朋友陈亮来看他,两人一起游玩当地名山鹅湖,纵谈十日抗金事宜,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陈亮离去后,二人多书信往来。这一首词就很是送给陈亮陈同甫的。


辛弃疾有卓越军事才能和极大的爱国热忱,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可是当时南宋朝廷主和派为主,现实将辛弃疾的理想打击的支离破碎。他对南宋朝廷苟安一方的愤慨,对自己年岁渐老、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都浓缩在这样一阙词里。


文武全才辛弃疾,千古名作《破阵子》——开篇即金句,词作传千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开篇就用12个字,把我们带回了那个豪情壮志的年代。人到中年,就喜欢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辛弃疾也是如此,喝醉了酒不去上床睡觉,而是挑灯看剑!


随身一把剑,豪气在心间!在昏黄的油灯旁,擦拭着这把随身之剑,可见是身有傲骨的爱剑之人。心中有剑,为人必有棱角和抱负。


21岁抗金杀敌的军旅生涯,应该是辛弃疾一生都倍感怀念的戎马生涯,“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号角连营,不畏生死,誓抗金军。即便如今只是遥想过去,仿佛仍然能感觉到那硝烟战火。油灯下的辛弃疾,一遍擦拭一边看剑,也许兴致来了再舞几把剑式,仿佛又回到过去征战沙场的军旅生涯。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这里有着最生动的军营生活:将牛肉烤熟后分给将士们一起吃,和部下同食;让乐器演奏起雄壮的边塞军歌,以军乐声鼓舞士气;萧瑟秋季,将士们在沙场上列队,随时准备战斗。沙场点兵,准备迎敌。而我们所熟知的“沙场点兵”即源自于此。


原谅我贫乏的语言无法形容出我读到这句时内心的激荡和向往,军营里有牛肉的香气、有与子同袍的义气、有上阵杀敌的豪气、有为国为家的侠气。看这阙词,总是忍不住想到岳飞的《满江红》,想到《精忠报国》里的“何惜百死报家国”,即便马上要对战迎敌,但是内心没有惧怕,没有犹豫,唯有激昂斗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做足战前准备,此时军中士气激昂,誓要和敌人决一死战。人英勇,战马也毫不逊色,像的卢一样疾驰。“的卢”是马名,一种性烈的战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可见的卢之名早已声名在外。


“弓如霹雳弦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战士们搭弓射箭的那种果决和速度。弓箭作为一种远射兵器,马力大、箭簇重而尖锐,方能在对敌中一击致命。一个“惊”字,把弓弦拉满、箭簇射出的动作画面赋予了动感和情感。


一句话,十二个字,一个战马嘶鸣、杀声震天的战场就跃然纸上。寥寥几笔,杀气扑面而来,让人酣畅淋漓。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一生为抗金复国奔走呼号,力图南宋朝廷能够北伐成功收复中原失地,实现国家统一。尽管此时他已被罢官闲居多年,但爱国之心、忠君之意、自我理想、人生抱负,拳拳之心从未改变。


愿望有多酣畅,现实就有多惆怅。最后这句是情绪的井喷式爆发,在壮怀激烈的报国之心中,眼看着恢复中原无望,颓然回到现实,“可怜白发生”。呜呼,事未竟,人已老,大业未成的悲愤憋闷于心,在最后只汇成一句悲愤的叹息。


辛弃疾一生命途多舛,有功有过,不可单纯地评价其为人究竟如何,但他始终以复国为志,从未动摇,据说他在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这样炽热的爱国情感让人闻之落泪、读之心碎。


文武全才辛弃疾,千古名作《破阵子》——开篇即金句,词作传千秋


中华五千年历史进程,多少分分合合。古今多少将才,心怀天下,但一生未尝夙愿。那种壮志未酬的悲愤、无奈,流传下来的只是几卷书卷,但那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人生,是一个个奋力推动历史发展的人物,回首去看,几多文字几多心酸。


时至今日,我们重读这段文字,唯愿家国平安,再无纷争。我们从来就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承平日久,但豪气不减,疫情当前,依然战意澎湃,从未退却。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在中华家!



—葫娃 ,80后宝妈,一个喜欢文案写作的心理学工作者,热爱生活和文字。生活有态度,文字有温度,心里有尺度,未来路上,期待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