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 性本“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我的理解是:人在最初的时候都是善良的,以后的环境不一样,造就了不一样的性情。要好好教育孩子,不然天生的善良会变坏......

人之初 性本“恶”

有一天,姐姐跟我说,她觉得应该是:人之初,性本恶。因为人出生之后的性情是自私的,不知道对与错,所以自然会选择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从我们出生到成人,甚至更长远,家长总是教导我们一些事情,当然,也只是家长认为对的一面,然而事物哪有什么绝对性。

人之初 性本“恶”

规则是应群体的需求和习惯而定的:在图书馆应该安静的看自己的书,而不是大声的朗读书籍的内容;在食堂吃完饭应该把餐盘送到餐盘回收处,而不是放到桌子上就走;在拥挤的道路上大家应该自觉排队,而不是随意行走。

以前家长会教导小朋友们要扶着老人过马路,而现在碰瓷的乱象导致孩子们不敢跟陌生的老人说话,更别提扶着他们过马路了。

人之初 性本“恶”

见义勇为换回来的,有时候是碰瓷者的恶意欺诈,如果是孩子,会对他造成影响,他不知道做什么才是对的。

昨晚下班在人潮汹涌的地铁站排队上地铁,前后的拥挤让人很不舒服。这时,耳边传来一男一女吵架的声音“你瞎挤什么啊,都踩到我了”“你嫌挤去打车啊,别坐地铁”......双方态度都不太客气,可是站在他们各自的角度,好像都没错,但是站在对立的角度,好像都有错。

善、恶是对立的,对别人善,可能就是对自己恶;对别人恶,可能就是对自己的善。善、恶该如何抉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或者说取决于自己相信的那条规则。

消防队员在救援行动中为了救助被困人员而牺牲了自己,对于被救的人来说,他是英雄,他舍己救人;可对于父母来说,自己的孩子为了别人牺牲了,心里的苦又该如何调节。

人之初 性本“恶”

人们断定这个人善良的标准往往是这个人对别人的善良,比如,这个人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了社会、慈善事业,那么这个人就是善人;这个人将财富留给自己的家人,那么这个人不会被判定为恶人,反正不是善人。那么,我们反过来看,对于家人来说,这个人将财富都捐赠出去了,家里人的生活就没有保障了,对家人来说这就是恶;这个人将财富留给家人了,那么对于家人来说可能不是善人,但一定不是恶人。

人之初 性本“恶”

其实,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了。我是遵照社会的大规则走的,但是我做不到牺牲自己去保护不认识的人,甚至,即使我认识这个人,我也不会牺牲自己去救他。我承认自己是一个自私的人,我并不伟大,我就是一个自私的普通人。

我没有什么伟大的志向,比如为别人谋福祉、谋利益。我的眼界并没有很开阔,所以我还很难理解一些牺牲精神。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想对自己善良的人,一个自私的人。我能做到的就是,遵守环境的规则,在对自己善良的同时不去损害他人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