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前排士兵九死一生,为什么不逃跑?现实很残忍

在看过一些古代的影视剧的朋友,对与古代战争中冲在前面的士兵肯定有点怀疑,几乎冲在前面的没有几个能够活下来,但还是有人在不管不顾走在前面,同时也是整个军队中最为危险的位置。

无论是野战和攻城战几乎都是在前面的士兵付出很大的牺牲,在攻打一些坚固的城池时,攻击方要比防守方需要更多的兵力,同时牺牲的士兵也比防守方多。而进攻一方的士兵会爬着梯子攻城,而守军则会放箭,或者是扔石头,还会用火油等。这些给进攻一方造成了极大的难题,让进攻的牺牲一般都会比防守方多出数倍。

一般攻城的代价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古人们一般也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强行攻城,守城的在地利情况下基本可以以一敌十,多数情况下,古代遇到城池,有三种处理办法,第一种就是绕道而行,第二种是非攻不可的强行攻打,第三种就是围而不攻。

古代前排士兵九死一生,为什么不逃跑?现实很残忍

在用绕道而行的情况下,基本就是那座城对自己的后援没有什么危险才会去做,一般来说的话为了达到一些战略目的,进行的一种长途偷袭,这种是比较适合进行绕道而行。

比如明朝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起兵造反,一路打一路杀,折腾了几年,连北方都未曾踏出半步,更是没有打下几个城池,不仅搞得自己灰头土脸,连伤敌人根基半点都没有,最后朱棣在谋士的指点下明白,他不需要选择去攻击城池,也不需要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朱棣只需要攻下南京就能胜利。这就是第一种最为成功的例子。

古代前排士兵九死一生,为什么不逃跑?现实很残忍

第二个方法可以说也是最无奈的一种,一般能强行攻城的军队,战斗力都是非常强的,不过强攻的代价也是非常大,也不一定能够成功。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东吴陆逊大破魏军,蜀汉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东下,关中虚弱,发动第二次北伐。当时的曹魏大将军曹真认为诸葛亮以祁山之败为戒,以后一定从陈仓兵,于是让将军郝昭、王生等驻守陈仓,修建城池。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与曹魏的一场战役中。魏将郝昭以千余之兵拒守诸葛亮数万大军,双方相持二十余日,诸葛亮无计可破,因粮尽而乘机退兵。

古代前排士兵九死一生,为什么不逃跑?现实很残忍

第三个方法可以说是最为安全的,这样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负担,也会把敌人慢慢的控死,等城里没吃的喝的基本都会投降。就像战国时著名的长平之战。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古代前排士兵九死一生,为什么不逃跑?现实很残忍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古代的前排士兵身后都是有督战队的,在战场上肯定有怕死的士兵,在古代战场上,一般都有将军的亲兵作为督战队,士兵如果没有接到命令就撤退的话,一定会被身后的督战队斩杀。

那么装死行不行,肯定也是不行的,装死的话很容易被城内守军的流矢射死,而且很容易被同伴踩死。就算都没问题,敌我双方无论谁取胜,最后都会打扫战场,如果发现士兵装死,基本上也会没命。

更为重要的是,前面攻进城池的会有重赏,大家要知道,攻城战十分艰难的,历朝历代都会重赏首登城池的人,如果在率先攻城的时候战死,那么家人会得到优厚的抚恤金,反正退也是死,不如拼命一搏,也是一个机会。

古代前排士兵九死一生,为什么不逃跑?现实很残忍

在古代的战争中,基本上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般来说能享受最后成功都是统治者和一些和勋贵们,能活下来的士兵可以说是很幸运了,战死或者活下来基本上都能得到政府的大量赏赐,就算死了政府也会养着自己的家人,正所谓富贵险中求,这才导致第一排的士兵会往前冲也不后退的原因。一般来说逃跑的士兵要是被抓住,是很惨的不仅自己会被杀头,还会连累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