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新冠特效藥療效決勝千里矛

新冠抗疫的決定性勝利取決於:特效藥之矛進攻殺毒祛毒、疫苗之盾防守群體免疫,其它手段不過緩兵之計的後勤保障,雖說後勤保障對於戰爭勝負至關重要,但並非決勝手段。

養生保健業口頭語,不看廣告看療效,貌似療效很直觀,人人看得到,其實是被誤用誤解,玩壞了的一個詞。說到療效,起碼涉及如下因素:

一、病原

病原必須明確診斷,對於目前流行的新冠,就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而且沒有變異,現在監測到新冠病毒突變為兩個亞種:20%的老新冠S型、80%的嫩新冠L型,貌似中國老S逐漸遏制,歐美小L橫空出世,猶如新生兒一般,具有更強生長力,傳染性更強,希望致死性弱一些,以維持病死人數/易感人群=(確診病例/易感人群)*(病死人數/確診病例)恆定。

中國FDA批准武漢針對新冠S型病毒,開展的瑞德西韋臨床試驗,美國FDA又批准了針對新冠L型病毒,開啟瑞德西韋臨床試驗,希望瑞德西韋能兼容新冠病毒變異,同樣希望疫苗也能兼容,新冠若再變異就成流感病毒了,每年都要重新升級疫苗,廣譜抗病毒藥物成為傳說。

二、病人

病人屬於不同人種、處於不同時空:地域水土民族、寒熱乾溼四季、男女老少體質,即使傳染同一種病原亞種,因為所處內外環境,以及身體免疫力不同,也會表現出不同症狀、嚴重程度、病程狀態、預後終點,比如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按病程進展分成:無症狀陽性者、輕症CT正常者、典型症狀者、重症吸氧者、危重衰竭者,終點走向死亡或痊癒出院:累計確診病例=現存確診病例+痊癒出院人數+病死人數,比如瑞德西韋武漢臨床試驗,就細分成兩項臨床試驗:分別針對輕症臨床試驗,以及重症臨床試驗。

三、門檻終點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真品面前,贗品自然原形畢露。療效也如此,在如上一、病人變易中,針對二、病原不易,摒除任何心理暗示、主觀偏好、典型個案干擾,對照比較終點指標,才能獲得不變的客觀療效,以瑞德西韋武漢臨床試驗為例略述如下:

1、病起入組門檻及服藥隨訪療程

根據過去流感病毒及肝炎病毒經驗,抗病毒治療儘早介入效果才好,故抗病毒藥物臨床試驗,首先要確定病起入組門檻:截止到確診後10天?12天?還是14天?相應的服藥隨訪療程多少天?病起入組10天公制,12天英美製,14天中國製:入組挑選了英美製12天,而服藥隨訪療程選擇28=2*14天,相當於兩個中國制最長潛伏期:英美開局,中國結局。

2、預後終點指標

(1)、輕症

輕症病人具有兩條出路:

1A、惡化轉成重症,可用轉重率來衡量,

1B、好轉痊癒出院,可用痊癒時間刻畫。

武漢臨床試驗選擇1B痊癒時間:有利於歸總到出院與病死兩個最終出路,但不利於銜接下面。

(2)、重症

重症病人也有兩條出路:

2A、惡化危重身亡,可用病死率描述。

2B、好轉返回輕症,可用返輕率表示。

考慮到武漢疫情爆發前期,醫療資源不足,拖延加重病情的歷史效應,武漢臨床試驗,並未選擇單純終點2A病死率指標,而是選擇複合終點=復原+離氧+脫機+拔管+病死率

四、療效

何為療效?排除個體主觀感受的群體客觀表現。排除無常變動,尋求確定無疑效果:所以才隨機分組,以排除患者: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體質差異影響;所以才雙盲,以排除患者及其醫生,心理暗示下偏好差異;所以才空白對照,以排除身體自然痊癒貢獻。不過目前能想到的排除因素,目的無非為了選出,顛撲不破的客觀療效。

中醫振興走向世界,起碼要樹立:

1、後人能夠超越前人,猶如牛頓可以超越亞里士多德,現代中醫也可以超越扁鵲、張仲景、李時珍等。

2、將個體差異,主觀感受,心理暗示等不作為診療基礎,而作為排除對象,尋求不因時,不因地,不因人,不因醫的客觀顛撲不破確定療效。

3、建立統計顯著性檢驗,而不以個案典型病例宣稱診療效果。

以上是一切醫學包括中醫的發展方向,貌似根除了中醫幾千年賴以生存的傳統土壤吧?

五、中期分析

藥物臨床試驗,由不在現場的第三方統計人員,設計方案,按隨機入組方式分成兩組,以排除各種不同時空體質病人的影響:瑞德西韋服藥治療組與標準治療對照組,無論輕症及重症均照入組門檻,分別進入兩套臨床試驗組中:

第一套輕症:服藥組與安慰劑對照組

第二套重症:服藥標準治療組與標準治療對照組

不管何時入組,醫生與病人雙方都不知誰在哪個組滿足雙盲,隨訪28天達終點指標結局。

五個分別在不同國家的醫生裁判,只看到後臺數據指標,而不知數據指標分屬哪個組,互相也不知其它四人存在,若他們一致打分某組效果顯著,或存在安全性重大隱患,可提前終止試驗,或簡化後續試驗週期。若缺乏一致中期分析裁判,瑞德西韋按照預先方案設定,據國際醫藥行業療效檢驗金標準,將於4月27日解盲宣佈試驗結果:1.隨機分組;2.雙盲對照;3.客觀檢驗;4.統計分析。目前為止,全世界範圍內,沒有任何一箇中藥通過了上述金標準確認。

六、藥物療法案例

1、美國吉利德公司瑞德西韋

第六回 新冠特效藥療效決勝千里矛

並非地毯式轟炸,而是精確制導,誤導病毒繁殖合成酶,不會傷害人體細胞。作為新冠病毒繁殖墮胎藥,瑞德西韋核苷類似物,魚目混珠於病毒RNA中的核苷酸單體,誤導病毒RNA合成酶,將其作為鏈轉移劑,引入病毒RNA鏈複製進程中,導致RNA複製鏈增長終止,造成病毒繁殖流產。

2、新冠康復血漿免疫抗體療法

早在武漢封城時節,還沒有任何痊癒病人出院時,就在公號上發文:號召痊癒出院病人,捐獻血漿治療重症病人。不管任何病毒感染患者痊癒,均非任何藥物,無論中藥還是西藥治癒的,而是身體產生的免疫抗體,清除病毒以至兩次核酸檢測陰性,該抗體相當於身體應答活疫苗,遠比人工製造的滅活疫苗有效,且近水能解近渴,而人工疫苗不過雞肋,薩斯過去17年了,薩斯疫苗何在?多少人接種過?防控病毒如對新冠,起到一分錢作用了嗎?

3、新冠靶點干擾素創新療法

呼吸道吸入的新冠病毒表面棘突S蛋白,錨定肺毛細血管內皮肺膜泡細胞上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2受體,偷渡進入繁殖造成肺膜泡細胞大量死亡破洞顯示白肺CT影像,引起血管壁彈性喪失硬化,致使血流不暢,導致紅細胞攜氧能力銳減,表現出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危重病人吸氧不足呼吸困難,造成心肺腦供血不足,多器官併發衰竭死亡。

聯想到去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獎成果氧缺乏下細胞調製行為:DNA酶因子蛋白複合物HIF-1α,調製促紅細胞激素EPO水平,激發紅細胞增產以提高載氧效率。通過體外補充能產生HIF-1α的前驅物:

A、能否誘導新冠病毒棘突S蛋白放過Ace2,轉而追逐錨定HIF-1α?

B、針對新冠病毒癱瘓的血紅蛋白載氧能力,緊急動員促紅激素EPO增產紅細胞,以緩解血氧飽和度不足,力挽狂瀾挽救患者生命。

COVID-19經典金句永流傳:經驗並不取決於時間閱歷資深,而在於事實證據積累,缺乏證據的經驗不過耍流氓。

硬核濃縮全信息,對策權威專業識。

主觀感受個體異,身體自愈心理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