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沧桑齐齐哈尔水师营

三百年沧桑齐齐哈尔水师营

“水师营”一名的由来要追溯到300年前。1713年,清政府出于军事需求,决定设旅顺水师营。1840年,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就诞生在这里。长期以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让水师营成为军事要地,大量人流催生的生活氛围和先进的军用民用设备所带来的科学文化,使这里一度成为孕育近现代城市文化的地方。而在亲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后,水师营在中外近代史上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

1879年,清政府决定加强旅顺的防务,为满足水陆兵营用水,于1888年完成了龙引泉至旅顺口净水池的铸铁管道6180米,每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用水人口2万余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水体系,使旅顺成为中国最早使用现代自来水设施的城市之一。

除了渊远的历史文明外,水师营的商贸文化也是由来已久。据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这里的民间贸易就十分活跃,并成为当时的区域性贸易中心。水师营闻名辽南地区的农历四月十八“蟠龙山娘娘庙会”沿袭至今已历经百年之久,并逐步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性民俗节日——水师营商贸节。

时光流转。从近代走入现代,写满故事的水师营随着旅顺的逐步开放而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上世纪末,随着旅顺口区的蓬勃发展,一座崭新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在此拔地而起,并成为旅顺对外局部开放的前沿。1998年11月30日,经省政府批准,水师营由镇改为街道,百年古镇从此成为现代化城市的组成部分。而在旅顺新成快速崛起的今天,水师营又满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开始书写旅顺的崭新未来。

2003年12月20日,位于水师营的旅顺口区新的行政中心正式落成,包括旅顺口区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在内的32个行政、党群机关陆续迁至水师营新的办公大楼,25日正式对外办公。

三百年沧桑齐齐哈尔水师营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通往昂昂溪区水师营镇的道路很平坦,小客车载着踏查记者顺利到达终点站——水师营镇。一路虽很顺利,但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忐忑,不知道踏访水师营300年前的古迹能否也这么顺。

  水师营满族镇镇委镇政府在道边的一栋小楼里。一楼走廊尽头,是镇党委书记陈丕清的办公室。踏查记者敲门时,陈丕清书记和满族文化办的徐胜伟和关耕新正在研究把水师营历史纳入到水师营中小学课堂的事儿。

  听说踏查记者来意,陈丕清书记带领记者来到水师营村。水师营村是在清代齐齐哈尔水师营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新村,现在已没有老水师营的遗迹了,只剩下了100多棵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榆树了。

  看踏查记者脸上表现出掩饰不住此行的遗憾,陈丕清书记向记者介绍起了比卜奎城历史还要悠久的水师营历史。

  齐齐哈尔水师营是清代军事建制,水师即水军,营即军营。齐齐哈尔水师营建制早于卜奎城,因此有先有水师营后有卜奎城之说。

  清政府在沿江沿海建水师营,是在清顺治初年,当时只在京口、杭州建立了水师营。顺治八年(1651年)又沿江沿海各省增设水师。为加强北部边防,对抗屡屡骚扰我北部边境的沙俄,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廷调吉林水师于黑龙江(瑗珲)、呼兰、齐齐哈尔等地驻防,齐齐哈尔水师营从此建立。这比1691年卜奎城的建立要早17年。当时,齐齐哈尔水师多为运送弹药、粮草以供抗俄之需。

三百年沧桑齐齐哈尔水师营

  1684年,雅克萨战役吃紧。康熙帝派厦门水师提督陈汶环率领福建水军前来增援,并与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一起水陆夹击,在雅克萨成功击败犯我边疆的沙俄侵略军。

  战后,为巩固胜利成果,预防沙俄再次侵略,康熙命陈汶环及其率领的福建水军留守黑龙江,创建黑龙江水师营。黑龙江水师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黑龙江城(瑷珲)水师营,一部分是齐齐哈尔水师营。齐齐哈尔水师营是黑龙江省主要水上作战部队,其任务除开赴前线作战外,还要承担运送粮物的任务。平时,进行军事训练,每年开江或封江时都要进行大规模操练,由将军和副都统前往检阅部队。齐齐哈尔水师营最高的行政长官是总管,为三品官。

  由于战争需要,水师营总管常驻黑龙江城。随着战争的结束,北部边境的和平,水师营总管府逐渐后撤,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水师营总管撤至齐齐哈尔。这样,黑龙江城(瑷珲)水师营合进齐齐哈尔水师营,为齐齐哈尔水师营增添了新的力量。

  雍正年间,齐齐哈尔水师营允许一些水手及家属在方圆不超过百里范围内居住,如,昂昂溪、大阿拉街、小阿拉街,富裕县的马蹄岗子、大高粱、大哈柏、小哈柏、三家子。

 

三百年沧桑齐齐哈尔水师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奏裁齐齐哈尔水师营。齐齐哈尔水师营作为水军的编制被取消,齐齐哈尔水师营的人口计户编入汉八旗。

  现在,陈氏、果氏、崔氏等水兵后裔在水师营、崔门、三合、华力等地繁衍生息。踏查记者乘车来到崔门村,希望能找到哪怕是星星点点的历史遗迹。崔门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喜领着记者来到了崔门小学。

  来到学校,踏查记者看到了一株500多年的老榆树。据说此榆树,明朝时就长在这里了。老榆树有两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粗大的枝干一直垂到地面。巨大树冠形成的树阴,阴庇着方圆20米的一大片地方。夏天,学生们都愿意到树下玩丢沙包、跳格子的古老游戏。

  老榆树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刻有崔门屯崔家坟的石碑。这是学校在建篮球场,挖地基时从地下挖出来的。王洪喜说,在崔门,像这种刻着古代字的石碑一点都不稀奇,有好几十块,分散在各村屯附近。

  300多年的岁月洗礼,古老的水师营已没有了战场的硝烟和水兵训练时的壮观场景,有的只是小村里17条水泥路,有的只是茶余饭后,农民们在小村休闲广场下棋、健身时的爽朗笑声。

  水师营镇不仅村与村之间的路面全部硬化,达到标准,而且几个村的村内巷道,都建成了加宽的水泥路面,“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这里早已深入人心。这里确实富了,村里早已实现了种植业向养殖业的转变,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变,现在是围绕“两基一核心”思路不断向前发展。

  水师镇主管工业的副镇长关大伟向踏查记者介绍,“两基”就是水师营镇要把自己建成全市最大的环保建材基地和环保饲料基地,“一核心”就是以森林公园为核心的旅游产业。这里依托砂石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环保砖的生产,形成了以天翔环保砖制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系列环保砖生产企业。环保砖现在供不应求,还没生产出来呢,就已被买家预订了。水师营镇依托拥有全市最大的骨胶厂的优势,开发饲料生产形成了以骨粉、豆粕、谷糠为主的齐齐哈尔市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全镇正大力发展以森林公园和满族风情一条街为核心的旅游产业,逐步扩大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使经济结构越来越趋于绿色、环保、无污染。

  这正是“百年沧桑水师营,抗击沙俄传美名,福建水军留后裔,建设鹤城新家园。”


满族文化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