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滄桑齊齊哈爾水師營

三百年滄桑齊齊哈爾水師營

“水師營”一名的由來要追溯到300年前。1713年,清政府出於軍事需求,決定設旅順水師營。1840年,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就誕生在這裡。長期以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讓水師營成為軍事要地,大量人流催生的生活氛圍和先進的軍用民用設備所帶來的科學文化,使這裡一度成為孕育近現代城市文化的地方。而在親歷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後,水師營在中外近代史上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

1879年,清政府決定加強旅順的防務,為滿足水陸兵營用水,於1888年完成了龍引泉至旅順口淨水池的鑄鐵管道6180米,每日供水量1500立方米,用水人口2萬餘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供水體系,使旅順成為中國最早使用現代自來水設施的城市之一。

除了淵遠的歷史文明外,水師營的商貿文化也是由來已久。據記載,早在唐朝時期,這裡的民間貿易就十分活躍,併成為當時的區域性貿易中心。水師營聞名遼南地區的農曆四月十八“蟠龍山娘娘廟會”沿襲至今已歷經百年之久,並逐步發展成為頗具特色的地方性民俗節日——水師營商貿節。

時光流轉。從近代走入現代,寫滿故事的水師營隨著旅順的逐步開放而煥發出了嶄新的生命力。上世紀末,隨著旅順口區的蓬勃發展,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新型城鎮在此拔地而起,併成為旅順對外局部開放的前沿。1998年11月30日,經省政府批准,水師營由鎮改為街道,百年古鎮從此成為現代化城市的組成部分。而在旅順新成快速崛起的今天,水師營又滿載著新的歷史使命,開始書寫旅順的嶄新未來。

2003年12月20日,位於水師營的旅順口區新的行政中心正式落成,包括旅順口區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在內的32個行政、黨群機關陸續遷至水師營新的辦公大樓,25日正式對外辦公。

三百年滄桑齊齊哈爾水師營

秋風送爽,天高雲淡。通往昂昂溪區水師營鎮的道路很平坦,小客車載著踏查記者順利到達終點站——水師營鎮。一路雖很順利,但還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忐忑,不知道踏訪水師營300年前的古蹟能否也這麼順。

  水師營滿族鎮鎮委鎮政府在道邊的一棟小樓裡。一樓走廊盡頭,是鎮黨委書記陳丕清的辦公室。踏查記者敲門時,陳丕清書記和滿族文化辦的徐勝偉和關耕新正在研究把水師營歷史納入到水師營中小學課堂的事兒。

  聽說踏查記者來意,陳丕清書記帶領記者來到水師營村。水師營村是在清代齊齊哈爾水師營舊址上建立起來的新村,現在已沒有老水師營的遺蹟了,只剩下了100多棵三百多年曆史的老榆樹了。

  看踏查記者臉上表現出掩飾不住此行的遺憾,陳丕清書記向記者介紹起了比卜奎城歷史還要悠久的水師營歷史。

  齊齊哈爾水師營是清代軍事建制,水師即水軍,營即軍營。齊齊哈爾水師營建制早於卜奎城,因此有先有水師營後有卜奎城之說。

  清政府在沿江沿海建水師營,是在清順治初年,當時只在京口、杭州建立了水師營。順治八年(1651年)又沿江沿海各省增設水師。為加強北部邊防,對抗屢屢騷擾我北部邊境的沙俄,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廷調吉林水師於黑龍江(瑗琿)、呼蘭、齊齊哈爾等地駐防,齊齊哈爾水師營從此建立。這比1691年卜奎城的建立要早17年。當時,齊齊哈爾水師多為運送彈藥、糧草以供抗俄之需。

三百年滄桑齊齊哈爾水師營

  1684年,雅克薩戰役吃緊。康熙帝派廈門水師提督陳汶環率領福建水軍前來增援,並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一起水陸夾擊,在雅克薩成功擊敗犯我邊疆的沙俄侵略軍。

  戰後,為鞏固勝利成果,預防沙俄再次侵略,康熙命陳汶環及其率領的福建水軍留守黑龍江,創建黑龍江水師營。黑龍江水師營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黑龍江城(璦琿)水師營,一部分是齊齊哈爾水師營。齊齊哈爾水師營是黑龍江省主要水上作戰部隊,其任務除開赴前線作戰外,還要承擔運送糧物的任務。平時,進行軍事訓練,每年開江或封江時都要進行大規模操練,由將軍和副都統前往檢閱部隊。齊齊哈爾水師營最高的行政長官是總管,為三品官。

  由於戰爭需要,水師營總管常駐黑龍江城。隨著戰爭的結束,北部邊境的和平,水師營總管府逐漸後撤,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水師營總管撤至齊齊哈爾。這樣,黑龍江城(璦琿)水師營合進齊齊哈爾水師營,為齊齊哈爾水師營增添了新的力量。

  雍正年間,齊齊哈爾水師營允許一些水手及家屬在方圓不超過百里範圍內居住,如,昂昂溪、大阿拉街、小阿拉街,富裕縣的馬蹄崗子、大高粱、大哈柏、小哈柏、三家子。

 

三百年滄桑齊齊哈爾水師營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黑龍江將軍程德全奏裁齊齊哈爾水師營。齊齊哈爾水師營作為水軍的編制被取消,齊齊哈爾水師營的人口計戶編入漢八旗。

  現在,陳氏、果氏、崔氏等水兵後裔在水師營、崔門、三合、華力等地繁衍生息。踏查記者乘車來到崔門村,希望能找到哪怕是星星點點的歷史遺蹟。崔門村黨支部書記王洪喜領著記者來到了崔門小學。

  來到學校,踏查記者看到了一株500多年的老榆樹。據說此榆樹,明朝時就長在這裡了。老榆樹有兩個成年人合抱那麼粗,粗大的枝幹一直垂到地面。巨大樹冠形成的樹陰,陰庇著方圓20米的一大片地方。夏天,學生們都願意到樹下玩丟沙包、跳格子的古老遊戲。

  老榆樹前面不遠處,有一個刻有崔門屯崔家墳的石碑。這是學校在建籃球場,挖地基時從地下挖出來的。王洪喜說,在崔門,像這種刻著古代字的石碑一點都不稀奇,有好幾十塊,分散在各村屯附近。

  300多年的歲月洗禮,古老的水師營已沒有了戰場的硝煙和水兵訓練時的壯觀場景,有的只是小村裡17條水泥路,有的只是茶餘飯後,農民們在小村休閒廣場下棋、健身時的爽朗笑聲。

  水師營鎮不僅村與村之間的路面全部硬化,達到標準,而且幾個村的村內巷道,都建成了加寬的水泥路面,“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在這裡早已深入人心。這裡確實富了,村裡早已實現了種植業向養殖業的轉變,實現了農業向工業的轉變,現在是圍繞“兩基一核心”思路不斷向前發展。

  水師鎮主管工業的副鎮長關大偉向踏查記者介紹,“兩基”就是水師營鎮要把自己建成全市最大的環保建材基地和環保飼料基地,“一核心”就是以森林公園為核心的旅遊產業。這裡依託砂石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環保磚的生產,形成了以天翔環保磚製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一系列環保磚生產企業。環保磚現在供不應求,還沒生產出來呢,就已被買家預訂了。水師營鎮依託擁有全市最大的骨膠廠的優勢,開發飼料生產形成了以骨粉、豆粕、穀糠為主的齊齊哈爾市最大的飼料生產基地。全鎮正大力發展以森林公園和滿族風情一條街為核心的旅遊產業,逐步擴大旅遊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使經濟結構越來越趨於綠色、環保、無汙染。

  這正是“百年滄桑水師營,抗擊沙俄傳美名,福建水軍留後裔,建設鶴城新家園。”


滿族文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