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院”變身“幸福院” 鄭州綠雲小區美麗蝶變計

“小區道路修繕拓寬了,路面乾淨整潔了,停車位規範了,各項基礎設施完善了,現在住在我們小區,別提多幸福了!”鄭州二七區綠雲小區一位居民高興地說。樓面、樓道、房前屋後得到美化綠化,一排排路燈照亮居民回家的路,一天天的改變溫暖著居民的心。告別昔日的髒亂差,如今的綠雲小區實現華麗蝶變,走進小區,看到每位居民臉上都掛著笑臉。

“邋遢院”變身“幸福院” 鄭州綠雲小區美麗蝶變計

昔日“邋遢院” 人人吐槽

設施老化,汙水橫流,物業管理缺失,綠地被“霸”為菜地,道路被佔成攤點……說起綠雲小區昔日面貌,居民總有道不完的不滿和抱怨。

綠雲小區始建於1992年,是河南省唯一一個國家第三批城市住宅小區建設試點項目,有47棟住宅樓,1730戶居民,約5000人。時任國家領導人相繼參觀視察,曾獲得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

隨著城市發展和20多年時光變遷,綠雲小區各項公共配套設施老化、物業管理模式落後而倒閉,道路變成了停車場、綠地變成了菜地、處處垃圾堆、服務功能嚴重缺失,曾經的高檔小區已淪為環境髒亂差、群眾意見極大的無主管樓院,問題小區。

鄭州市為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2019年4月,鄭州市政府出臺《鄭州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11月,出臺《鄭州市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通過改造提升,使我市老舊小區基本達到 “園區道路平整、綠化種植提質、路燈廊燈明亮、樓宇標識清晰、車輛管理有序、線路管網規整、建築外牆美觀、安防設施齊備、管理組織健全、物業服務規範”的目標。綠雲小區也開啟了華麗轉身之旅。

今日“幸福院” 人人誇讚

小區改造,從哪改,怎麼改,才能改到群眾心坎上,才能把群眾意見與黨委政府的主導思想相統一,二七區創新實施“黨建引領、群眾下單、黨委接單、共建做單、自治結單”的新模式,成為老舊小區改造的新法寶、解題新思路,綠雲小區順利完成轉變。

“邋遢院”變身“幸福院” 鄭州綠雲小區美麗蝶變計

社區黨組織煥發強大組織力。根深方能葉茂。老舊小區改造,環境改造是表面,人的“改造”才是根,就是要改變群眾參與模式和提升群眾的精神面貌。綠雲社區建強樓院黨組織,健全了黨小組和業主委員會、志願隊伍、物業公司、共建單位“三會”制度、黨小組工作職責,構建了樓院自治體系。開展“一個黨員一面旗”活動,發動黨員群眾骨幹來動員群眾,每天在小區裡活動,隨時收集群眾建議、面對面宣講政策、主動調解改造中的矛盾,讓群眾看的見、找得到黨組織,拉近了黨組織、黨員和居民群眾心中的距離。成為樓院改造治理的“主心骨”、“主力軍”。

“邋遢院”變身“幸福院” 鄭州綠雲小區美麗蝶變計

85歲的盧萬順是一名64年黨齡的老黨員,在綠雲小區居住14年了,為了豐富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他帶頭成立了一支太極拳隊伍,平日裡教小區居民打太極,強身健體,說起綠雲小區的變化,他十分感嘆:“簡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道路、林木等基礎設施,還是體育、娛樂等文化生活,現在居民都感覺太幸福了,之前沒有鍛鍊身體的地方,小區簡直是髒亂差的典型,我一度都想搬走,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我們的‘幸福院’”。盧萬順說,他每天都回來小區的日間照料中心,除了在家裡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在這。

通過改造,黨組織的戰鬥力得到了錘鍊,小區環境得到了提升、服務得到了提升,群眾的精神文化素養得到了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得到了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黨組織得到群眾認可了,群眾又重新回到了黨組織的身​邊。

“邋遢院”變身“幸福院” 鄭州綠雲小區美麗蝶變計

居民生活環境美麗蝶變。通過工程改造,綠雲小區有效的解決了水通、路平、燈明、行暢、景美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同時實施服務功能提升,緊扣“溫暖二七”建設,利用老舊、廢棄場地,建成了黨群工作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創新理論宣講、居民議事協商等活動;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開展文化活動;建成了日間照料中心,委託社會組織提供養老、“一碗餐”等服務;改造提升了衛生服務中心、幼兒活動中心,建成了綜治服務中心、物業服務中心,實現了服務功能由廢到興、由弱變強。

“邋遢院”變身“幸福院” 鄭州綠雲小區美麗蝶變計

69歲曹平在綠雲小區住了近20年,親身經歷綠雲小區由壞變好的過程。“之前的小區環境差的不想提,現在變好了,環境美了,我們每週二的時候還會上老年大學課,現在每個人都精神煥發,過去沉睡的激情隨著小區的變好都激發起來了,天天文化娛樂生活別提多豐富了。”曹阿姨提起小區眉開眼笑,高興得合不攏嘴。

現在綠雲小區環境變美了、服務功能變強了、矛盾問題變少了、群眾生活變好了,老舊小區煥發了新韻,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群眾自治實現常態長效。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一個工程項目,更是社會治理項目。綠雲小區通過改造成立業主委員會、引進新物業公司,小區裡以志願服務隊伍為基礎,以黨員為骨幹,成立了舞蹈、戲曲、合唱、書法等 10 餘支志願服務隊伍,把小區改造的故事寫出來、跳出來、講出來,一次次潛移默化的叩響群眾的精神之門,既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又引導群眾自願參與社區治理。

“邋遢院”變身“幸福院” 鄭州綠雲小區美麗蝶變計

居民陳淑琴就是志願者服務隊中的一員,“作為小區的一份子,我們都有責任小區的發展貢獻力量,小區很多人都是自願加入到志願者服務隊的。現在小區環境好,空氣清新,我們舞蹈隊沒事兒就出來跳跳舞,還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編排舞蹈,給大家表演,簡直太幸福了。之前大家都不願意交物業費,現在都是爭著交,一起努力讓小區更好,居民生活更好!”陳阿姨笑道。

綠雲小區志願隊伍由原來的不到40人已擴展到140餘人,居民由原來的意見大到現在主動參與、走出小區參與城市管理,物業費收繳率由原來的不到30%到現在100%繳納,初步實現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居民自己創造,實現了小區治理規範化、長效化。

據瞭解,鄭州市市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833個,涉及7584棟樓,2469萬平方米,居民30萬戶。截至目前,完成改造110個,正在施工689個,正在施工招標417個。綠雲小區的華麗變身只是鄭州眾多老舊小區的一個縮影。紅牆綠瓦的街邊道路、乾淨整潔的老樓小區……隨著鄭州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如今一條條老巷、一座座老舊小區正在“舊貌換新顏”。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人心,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鄭州的廣大群眾生活不斷向好,心與黨委、政府貼得更近,主人翁責任感不斷加強,參與城市建設的自覺性、積極性不斷提高,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