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 论语今讲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曒如也,绎如也,以成。】

音乐是用音符谱写的诗。这里孔子谈到鲁国最高乐官“大师”所作的音乐,他说,一听就可以听出来,是他的大手笔。


凤鸣    论语今讲

中华上古骨笛


此乐一开始就以和顺流畅的基调摄住了听众,随着乐曲的继续展开,和谐优美的主旋律散向空间,它是那么清新、自然。到了高潮,乐曲是那么庄严热烈,又是那么慷慨激昂,激动人心。到了整个曲子的尾声,给人一种绕梁三日、余韵未消的感觉。

在上文中,孔子谈了不完美的,现在又说了完美的。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是古代用以召集众人,发布政教命令时,一种以木为舌的铜铃。

卫国的一个地方官吏要想见见孔子。于是他放出话来说,凡是伟大人物到了我们这里,我都见过。意思是说,像孔子这样的人也应该与他相见一下。孔子的学生听到此话,就把他引见给了老师。他从孔子那儿出来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讲,同学们,虽然社会动乱那么长时间,礼仪文化已经衰落凋零,但是这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上天已经降生了你们的老师,作为传播文化继承道统的“木铎”。

【子谓《韶》曰: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大韶》是虞舜时期的著名乐舞,传说表演时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箫,所以也称作《箫韶》。其中歌唱部分共有九段,所以又称《九歌》。其中舞蹈部分包含了九次变化,所以又称《九辨》。舜禅让于禹时所演之乐即《大韶》。夏代、商代、周代,这个乐舞流传不绝,及至春秋时期,经过加工整理更加精彩。


凤鸣    论语今讲


孔子评价古代圣王舜时的韶乐,真是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同时又评价周武王时代的音乐,虽然达到了美的程度,但还没有达到尽善的境地。武王时代乐舞主要是赞颂武王的武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上一节明里是讲音乐,从舜时韶乐,讲到武王时代音乐,实指的是整个社会的人文文化大衰退现象。

孔子又说到当时社会,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假仁假义的普遍性现象,发出了我应当怎样看待这些的自问。他是在勉励自己,赶快从当下做起,从自身做起,挽救人心,挽救传统文化,使之不致断灭。

纵观世界历史,如此自觉、自醒、自奋、自发的人物又有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