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文 | 素心



晚上,我給女兒讀繪本。

“看,屋簷下的冰錐,就像胡蘿蔔一樣。”折耳兔瑞奇指著屋簷說。

“快點兒,我很忙。”爸爸只顧往前走。

“爸爸,請你嘗一嘗!” 瑞奇把冰錐給爸爸。

“快點兒,我很忙。”爸爸頭也沒回。

瑞奇又發現了小貓的腳印,讓爸爸看。

爸爸彷彿沒聽見,還是說:“快點兒,我很忙!”

女兒抬起頭,疑惑地問我:“媽媽,他爸爸為什麼老說我很忙。”

我正想解釋,她自己頓悟道:“可能他一會還要工作。”

有句話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可現實中,多少人像繪本中的爸爸一樣,明明在孩子身邊,卻不珍惜與孩子一起的點點滴滴。

現在都在呼籲給予孩子高含金量的陪伴,我們也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可知有些陪伴有可能含鉛、含銅哦?

01

含鉛量的陪伴

心不在焉,有毒


含鉛量的陪伴,是流於形式的陪伴,可謂是“人在魂不在”。

有些父母雖然坐在孩子旁邊,卻在刷手機、玩微信、看抖音等等,彷彿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四周全是盲區,這種流於形式的陪伴,安慰的只是自己,傷害的卻是孩子。

前不久有個警察撿娃的新聞,因為母親只顧玩手機,一歲幼兒走丟了還渾然不知,直到交警使出渾身解數送孩子回到家,那個心大的媽媽才驚覺孩子走丟。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因為家長們只顧玩手機或只管工作,有一名男孩竟然離家出走了10多次來抗議。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多少孩子眼裡,自己還不如父母手裡的手機重要。

也有家長只顧看手機,孩子出各種意外的,事後再痛心疾首也無法挽回。

智能手機原本應是生活的助手,卻漸漸使原本重要的現實生活成了陪襯。

有一句西方諺語說得很好:愛的力量幾乎是無窮的,但只有一樣東西可以削弱它的力量——忽略。

還有些父母帶娃像放羊一樣,全身心沉浸在自己的娛樂世界裡,打麻將、打遊戲,只留給孩子一個背影,聽不到、看不到身邊還有個期待的聲音和眼神。

這些稱不上“陪伴”的如影相隨,如食物含鉛一般,蓄積在孩子體內,入侵著他們年幼的神經,久而久之,影響著身心健康。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02

含銅量的陪伴

過猶不及,容易鏽


含銅量的陪伴,過度逼迫和過度保護,都是過猶不及的陪伴。

“望子成龍”的期望,社會環境的壓力,父母很容易利用家長權威性,掌控和強逼孩子,將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有的孩子在家裡,自我被大人裹挾著,耳邊充斥的都是“不”字,家長對孩子的專注點多是監督、控制、指手畫腳

今年六一,成都一小學的學生們寫給未來孩子的信裡,紛紛表示:不會逼你學這學那,只要儘自己努力就好。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彷彿父母看不到孩子本身,而是對未來的深深焦慮。

相反,父母對孩子“唯命是從”,也是含銅量的陪伴。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之前有個哥哥把妹妹當搖錢樹的新聞,他偷竊妹妹財務還認為理所當然,妹妹忍無可忍報警,父母卻責怪她不懂事,當哥的這種好逸惡勞的個性,與父母不無關係。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正所謂“過猶不及”。過度的插手、過分周到的照顧,給孩子帶來的都不是愛的體驗,而是沉重的壓迫感和依賴的習慣。

時間久了,孩子要麼想要擺脫和逃離,要麼認為理所當然。

這種畸形的愛,讓所謂的陪伴變成銅鏽,那個本該有自己閃亮本色的個體,漸漸暗淡。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03

含銀量的陪伴

缺乏引導示範,容易變形


含銀量的陪伴,父母會說教,也會指點迷津,但是整體示範作用不夠“立體”,無法做到言傳身教。

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卻忘了以身作則。

前陣子,王源因為室內吸菸上了熱搜,這個年少成名,作為青少年的偶像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大使,瞬間成了被批評的對象,而他曾勸父親戒菸一事也上了熱搜。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吸菸也許是他用來釋放的一種方式,倘若家長能及時疏導,或者做一個榜樣,也許就不會有這次的“吸菸事件”。

一個少時優秀的孩子,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可能會迷失方向。而通過正確的引導,一個別人眼裡的差生,很可能就變得天賦異稟。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家庭教育不是管理,是示範和引導”。

鄭淵潔從一個老師眼裡的差生,變成一個優秀的作家,與他父親的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

其實,優秀的示範是最好的說服,一旦缺乏,那個曾讓我們驕傲的個體,很可能會受外力變形。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04

含金量的陪伴

同頻共振,眼裡有光


含金量的陪伴,是耳朵傾聽孩子,嘴巴適時說教,並以立體化的示範形象以身作責影響孩子。

當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就在旁邊。並且你的言行舉止,對孩子來說是有幫助的,整個過程充滿愉悅。

荷蘭教育家伯納德•李維胡德說:“孩子對他周圍環境的感知越是無意識,這種感知滲透進靈魂的就越多。

最近因踢出一記“世界波”而成“網紅”的黃雨齊,他爸爸就喜歡田徑,他從小耳濡目染,也喜歡運動項目。爸爸說支持兒子踢足球,源於看到他眼中對足球的光芒。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迷上足球的黃雨齊,跟著爸爸四處看球賽,甚至跟爸爸的朋友一起踢球。這種“愛的互動”,才是這世界波的源頭。

作家鮑德溫說: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

今年以613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錄取的武藝姝,再次引起大眾關注,其父母的陪伴方式也一度引起熱議。

為了給孩子良好的陪伴,武爸武媽曾放棄棋牌室的娛樂,苦讀《二十四史》和《山海經》,武爸更是4:30就關機,帶著孩子一起玩名著角色扮演、改編故事結局和寓教於樂的“詩詞接龍”遊戲。

這樣的陪伴,無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

還有學霸的母親也是學霸。

有個49歲宿管阿姨原夢圓,曾經也是一位陪在兒子身邊盯著寫作業的老母親,可是她卻用陪讀的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還考上了復旦大學成人本科,後來與兒子同考研,一同被廣西大學錄取。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所以,別人家的父母就培養了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孩子的薰陶、對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是對孩子高質量的精神陪伴。

05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齡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溝通與陪伴,父母都不能缺席。否則,不利於其人格的形成與完善。

那父母怎麼才能做到高含金量的陪伴?

1、 留出陪伴時間,且專時專用

只要用心,哪怕15分鐘的用心陪伴都勝過24小時的心在別處。

2、 關注孩子的優點,減少干擾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孩子的發展方向會追隨我們對孩子的關注點,我們對孩子的優點越關注,他們的優點就會越多,反之,他們的缺點也會越多。

我們要維護好孩子的專注力,不要剝奪他的體驗和實踐,儘量提供適宜的環境而非干擾。

3、 發揮遊戲力的槓桿作用

如果我們覺得一些互動方式機械無聊,可以帶孩子一起發現和研究遊戲,創意會讓枯燥的事變得興趣盎然。

4、 利用閱讀、旅行等方式滋養孩子

閱讀和旅行,會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格局,可以陪孩子挑選圖書,有規律的共讀時光。旅行時,讓孩子參與出遊的策劃和實施,能開闊孩子的眼界、增長見識。

在“美”中長大的孩子,會有較高的生活情趣,也會有更多的幸福感。

5、 以身作則,發揮示範作用

如果父母能在品行、生活和學習習慣等方面起做好表率,那比說教和嘮叨要有效得多。


(值得所有父母看看)真正優秀的父母,來自這種家庭



其實,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愛的過程。

生活充滿取捨,孩子的成長經常讓我們猝不及防,莫被工作綁架,怠慢了我們最重要的人。

讓我們保持和孩子同步成長。

讓那些天生正向的生命力,蓬勃為自信、陽光和獨立。

讓這些“愛的互動”所帶來的生命體驗,盡情流動,滋養我們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