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信奉叢林法則,西方霸權終將走向衰落


過於信奉叢林法則,西方霸權終將走向衰落

美國為代表的霸權體系

西方是近代以來東西方全面匯合後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的民族戰爭的發起者。因此,追溯一下西方世界起決定作用的政治哲學思潮,對於尋找民族矛盾產生的本質根源就顯得至關重要。這一追溯,就很容易發現,這個產生民族矛盾的本質根源不是別的,正是叢林法則或者說社會達爾文主義,與其並肩的還有霍布斯主義。叢林法則或社會達爾文主義,引起的後果有多種表現形式。例如,在一個國家內部可表現為階級矛盾進而表現為階級鬥爭,在國際社會間可表現為民族矛盾進而表現為民族戰爭——這就揭示出了國際間意識形態的衝突何以也可能最終質變為民族戰爭。霍布斯主義一直也是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主流思潮之一,它在本質上與社會達爾文主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民族內部弱肉強食,民族間大國欺負小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霍布斯主義則認為人類資源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一切人同等程度的需要,其結果就是為了爭奪資源,一切人和一切人為敵,相互都永遠處在戰爭狀態。

當下西方社會對國際社會高喊“民主自由”,好像它們發起的一切戰爭,包括最近的利比亞戰爭,都是為了解放被侵略國家的人民,讓他們獲得民主自由。但是,透過這個表層的政治說教,人們很容易看到,從本質上講,“民主自由”背後起作用的是社會達爾文主義,通俗的說法就是“叢林法則”。社會達爾文主義不但是資本主義的本性,也是全人類社會民族互動中起支配作用的總則。


過於信奉叢林法則,西方霸權終將走向衰落

資本主義的誕生就伴隨著叢林法則

資本主義是要發揚光大叢林法則,而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則是要消滅叢林法則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爭論的交匯點就在這個叢林法則上。對叢林法則採取對立態度的兩種意識形態的爭論可能但不必然造成民族矛盾和民族戰爭,但對叢林法則一旦都採取發揚光大的態度,則無論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還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或者“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都必然導致民族矛盾乃至民族戰爭。這個句子裡的“社會主義”之所以要打引號,是因為只要“社會主義”也對叢林法則取發揚光大的態度,那它就必然是“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是假社會主義。

霍布斯主義的戰爭狀態,在個體之間就表現為個體間的緊張關係,這一緊張關係以外部對抗的方式爆發就是個體針對個體的各種犯罪;在階級之間表現出來,就是階級矛盾,階級矛盾採取外部對抗的形式爆發出來就是階級鬥爭;在國與國之間表現出來,就是民族矛盾,民族矛盾採取外部對抗的方式爆發出來就是民族戰爭。

但是,西方政客和學者卻十分無恥十分虛偽,他們承認霍布斯主義,卻不承認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認為那都是共產主義的邪惡說教;(公開的)不承認(私下則一定是承認)民族矛盾和民族戰爭是他們奉行的霍布斯主義的結果,(公開的)強詞奪理(私下則是底氣不足)說是他們的普世價值沒有得到普世的結果。


過於信奉叢林法則,西方霸權終將走向衰落

與軍事霸權相伴的貨幣霸權


奧巴馬說,13億中國人要都過上美國人同樣的生活,那四個地球都不夠。這個論調和霍布斯主義是一丘之貉,也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在當代世界的活標本。

簡而言之,服從叢林法則,或者服從社會達爾文主義,或者讓霍布斯主義指導現實政治,都會導致民族矛盾,民族矛盾一旦對抗性的大爆發就是民族戰爭。為了準備侵略的民族戰爭和為了準備反抗侵略的民族戰爭,不同的國家就都在倡導不同形式的民族主義。這便是民族矛盾-民族主義之間的關聯性。

直到馬克思唯物史觀誕生之前,沒有人能夠揭示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本質和起源,也沒有人能夠解釋民族矛盾和民族主義的本質和起源。馬克思唯物史觀一經誕生,這些沒有被揭示的本質和起源就不再神秘了。馬克思唯物史觀宣稱,全部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一唯物史觀揭示了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階級鬥爭的普遍性和絕對性,並且也揭示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具有同根性,這個根就是上文論述的叢林法則,或者社會達爾文主義,它的另一個表達方式是霍布斯主義。由這個根出發,人們不難看出,民族矛盾是階級矛盾跨越國界的特別的表現形式,體現的是一個民族整體對另一個民族整體的整體性的壓迫和剝削。

閱讀更多有深度的文章,敬請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