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上)步槍篇

核心內容提要


提起美國20世紀的輕武器,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M26手榴彈、M1伽蘭德步槍、M14步槍、M16自動步槍、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等等。但在這些名垂青史的武器的背後,還有許多研製成功後只少量裝備甚至未裝備部隊的輕武器,它們在美國輕武器發展的歷史上,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如今,它們雖然早已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下,但其為美國輕武器的發展所做的貢獻,在那個時代,是有目共睹的。在當時,這些輕武器的性能大多非常先進,但它們最終沒有成為美軍的制式裝備。由此我們可看到,美國的武器選型機制對促進武器的發展非常有益,對我們也是很有借鑑意義的,有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上)步槍篇


Part.1 步槍


  

美國在20世紀研製成功而未裝備軍隊的步槍主要有0.276英寸(7mm)伽蘭德步槍、AR10 7.62mm步槍、先進戰鬥步槍等。 

0.276英寸(7mm)伽蘭德步槍 該槍是美國著名槍械設計師約翰·C.伽蘭德於1920年代末設計的。伽蘭德的槍械設計生涯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戰結束後,他於1919年進入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開始設計一種新的底火後坐式步槍。恰好此時出現了燃速遞增的火藥,而使用這種火藥的槍彈發射時膛內壓力逐漸增加,使得底火後坐式步槍的研製遇到了技術上無法克服的困難,於是伽蘭德只好放棄了這一方案。1920年代中期,伽蘭德又設計了一種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迴轉式閉鎖機構的新步槍。樣槍研製成功後,於1926~1929年間在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做了多次試驗,效果非常理想。該槍於1929年參加美國軍隊組織的新步槍選型,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嚴格的選型試驗,當時參加角逐的步槍還有美國麥德森的半自由槍機式步槍、湯姆遜的半自由槍機式步槍、柯爾特的短後坐式步槍、比利時的勃朗寧步槍、捷克的ZB29式步槍和德國的導氣式步槍。試驗場通過對這7支步槍進行嚴格的對比試驗後,一致認為0.276英寸(7mm)伽蘭德步槍的性能最佳,於是要求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再加工20支樣槍進行全面的系統試驗。試驗於1932年結束,結果非常理想,評審組根據選型和系統試驗的結果,向美國陸軍部推薦採用此槍。報告送到了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上將的辦公桌上,沒想到上將大筆一揮,就給否決了,理由是此次更換步槍不採用7mm口徑,因為當時美國還庫存有上億發0.30英寸(7.62mm)口徑的槍彈,要求新裝備的步槍仍採用這一口徑。就這樣,伽蘭德及其同伴們6年多辛苦的成果被參謀長輕而易舉地否決了,伽蘭德只得根據陸軍部的要求更換口徑,又經過了4年的辛勤勞動,才研製成功M1伽蘭德步槍。但為研製0.276英寸(7mm)伽蘭德步槍所付出的辛勞並沒有隨該步槍方案被否定而付之東流,它的許多成功機構都被應用在M1伽蘭德步槍上,其在很大程度上為M1步槍的研製成功奠定了基礎。

 


【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上)步槍篇

AR10步槍


AR10 7.62mm步槍 該槍是美國槍械設計師尤金·斯通納於1950年代設計的,當時年富力強的斯通納在阿瑪萊特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槍械設計師。此槍最初是作為一種突擊步槍設計的,後來又研製成功衝鋒槍和輕機槍,形成槍族。該槍最早使用美國製式0.30-06步槍彈,1955年改用北約7.62mm口徑槍彈。1950年代末,美國的柯爾特兵工廠和荷蘭國家兵工廠曾少量生產此槍。當時該槍也是一支小有名氣的先進步槍,在動作原理和結構上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如採用直槍托結構、由燃氣直接推動的導氣方式(又稱“氣吹”式)、三用式提把,以及大量使用輕金屬和非金屬零件等,使其綜合性能居於當時世界領先水平。阿瑪萊特股份有限公司研製AR10步槍的目的是想用來取代M1步槍,但由於它的出現稍晚於M14步槍,加上採用了7.62mm口徑,因而,儘管它是一支非常成功的步槍,卻始終未能成為美軍的正式裝備。但它的主要結構被應用到了後來的AR15(M16)步槍上,其主要特點也在AR15步槍上得到進一步發展,可以說,AR10的研製為M16步槍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1950年代中期,佐治亞洲本寧堡步兵局提出要研製一種新型步槍,要求是:全槍質量(裝滿彈)不超過2.73kg;在457m(500碼)射程內的射彈散佈不比M1步槍差、最大彈道高不比M1高;能單、連發發射;在457m內能擊穿防彈衣、頭盔和10號鋼板且殺傷威力不低於M1卡賓槍。斯通納根據軍方的要求,仔細進行分析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要滿足上述要求,只能採用高速小口徑的方案。他大膽採用5.56mm口徑,完全以AR10 7.62mm步槍為藍本,按比例進行縮小。樣槍研製成功後,定名為AR15步槍,於1958年3月向本寧堡步兵局提交了10支正式的試驗用槍。此時M14步槍正式裝備美軍(1957年5月)還不到一年時間,如果沒有AR10步槍的成功經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研製成功一支全新的槍是不可能的。該槍在阿伯丁試驗場進行了全面試驗,結果能全面滿足軍方提出的要求,於是又在格里利堡進行寒區試驗,在試驗中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在低溫下出現槍管破裂、彈膛進水後結冰導致射擊不可靠、帶手套操作不便、拉機柄與提把互相干涉等。寒區試驗之後,斯通納對該槍進行了局部改進設計,如增加了槍管強度、加大了扳機護圈的尺寸、將拉機柄從提把內移到提把後、調整了彈膛的結構等,這就是著名的M16步槍。  

美國的“先進戰鬥步槍”計劃是1980年代美國三軍輕武器委員會組織實施的新型步槍研製計劃,歷時十餘年,先後研製了無殼彈槍、AAI先進戰鬥步槍、HK先進戰鬥步槍、斯太爾-曼利夏先進戰鬥步槍和柯爾特先進戰鬥步槍5種不同的槍型,耗資上億美元,但直到現在尚未見到正式裝備美軍的真正的先進戰鬥步槍。這些槍都採用了現代最先進的技術,標準和要求也是最高的,其目標是要達到世界第一,要求在戰鬥非常緊張、瞄準誤差很大的情況下,在600m射程上的命中概率至少比M16步槍提高一倍,其他技術指標也很高。 

無殼彈槍 該槍是美軍“先進戰鬥步槍”計劃的第一種槍型。首開研製無殼彈槍先河的是德國的HK公司,但該公司險些被這個研製項目拖垮,最後只得停止了研製工作。美國的AAI無殼彈槍是美國航空軍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AAI)開發的,研製工作始於1982年初,是“先進戰鬥步槍”計劃的主要項目。樣槍和樣彈於1986年11月在華盛頓州塔科瑪輕武器年會上首次亮相,當時公司還聲稱可望於1990年代中期裝備美軍,可到1987年的阿伯丁國際輕武器學術會議召開時,它卻從展品中悄然消失了。後來在1988年的匡蒂科國際輕武器年會上得到證實,AAI公司已經完全停止了無殼彈槍的研製。公司耗費巨資開發的先進戰鬥步槍這樣悄然下馬,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技術問題。


【硬核盤點】那些研製成功卻坐“冷板凳”的美國輕武器(上)步槍篇

從上到下依次為:AAI、HK、斯太爾-曼利夏和柯爾特公司的先進戰鬥步槍展品


AAI先進戰鬥步槍 該槍是“先進戰鬥步槍”計劃中的另一種槍型,也稱為AAI自動步槍。AAI公司在無殼彈槍研製失利之後,又撿起了1960年代曾研製過的特種用途單兵武器(SPIW)方案,在這一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完善,於1989年研製出樣槍。該槍採用全託結構,為了保證自動機的運動能量,導氣孔的位置比一般槍靠後,發射5.56mm次口徑箭形彈,箭形彈彈頭直徑1.6mm、質量0.66g,用“O”形定位環和塑料彈託固定在標準的M855彈殼內,彈頭飛離槍口後,彈託和定位環與彈頭分離,初速1 402m/s,在300m距離上的速度達1 219m/s,在1 000m射程上的殺傷威力還很大。單項指標非常先進。  

HK先進戰鬥步槍 該槍由HK公司美國子公司研製。其外形酷似小提琴盒,全槍密封,槍管上方有一個容彈量為45發的集裝式彈匣,彈匣與槍管平行,採用旋轉式槍機,彈膛在槍機內,空彈膛時,槍機垂直向上,此時插上彈匣,撥彈臂就將彈匣內的第一發彈撥入彈膛,槍機順時針旋轉90°,使槍彈與槍管成一條直線,打開保險即可射擊。第一發彈出槍口後,槍機向後浮動,槍保持平穩,直到發射第3發彈時,後坐衝量才作用到射手的肩上,因此首、次發命中率很高。該槍發射的槍彈與AAI自動步槍相同,也是箭形彈。  

斯太爾-曼利夏先進戰鬥步槍 該槍是斯太爾-曼利夏公司根據與美國軍方簽訂的先進戰鬥步槍研製合同研製的。它的外形與AUG步槍相似,採用結構獨特的導氣系統,使全槍的結構非常緊湊,發射的槍彈與AAI自動步槍相同,也是箭形彈。  

柯爾特先進戰鬥步槍 該槍派生於M16A2步槍,也有人稱其為M16A3步槍(實際上與後來真正的M16A3步槍是有區別的),既能發射M855 5.56mm槍彈,也能發射雙頭彈,因此又稱為雙頭彈步槍。其在M16A2步槍上的改進主要有4處,即加長小握把;採用新型槍口制退器;採用伸縮式槍托;在護木內增加了散熱套。原想通過這些改進後,槍的綜合性能會得到較大提高,但在實際試驗中發現,效能並不比原槍好。  

1989~1990年,美國陸軍部組織了上述4種先進戰鬥步槍與M16A2步槍的性能對比試驗,但它們的綜合性能都比不上M16A2步槍,從此,先進戰鬥步槍的研製便冷落下來,至今已有二十幾年未見到任何有關先進戰鬥步槍研究進展方面的報道,估計這一計劃就此告一段落。




(未完待續,本文下篇將為大家介紹美國20世紀研製後鮮有裝備榴彈發射器及機槍等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