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真正心碎的经历,

是你怀着思乡心切的情感回到故乡,

却感觉到格格不入时,

不是家乡变了,而是你自己变了。

——电影《布鲁克林》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前两天回老家,买了一个月的私教课,和私教聊了一下,她跟我说,老家这边的健身工作室也是今年才开始兴起的。我听了不由得有些惊讶,因为在北上广深,健身工作室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兴起了。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年轻的时候去过北上广深生活,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经历。

北上广深留给每个人的财富,比你想象得要多的多。

而这也是为什么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又会再回来的原因。

有一个词叫做知识诅咒,指的是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

而来北上广深生活的人也受到了这种魔咒的召唤:一旦你来到北上广深,认知、视野被打开,你便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01

这里是年轻人的淘金圣地

我的前老板,从福建一个小县城来到上海,没有牛逼的爸妈,也没有名校的光环。

就是这么一个扔在人群中就会被淹没的普通人,毕业之后5年内在上海买了房,开了两家公司。

这样的事情在北上广深并不稀奇,它每天都在创造不一样的故事。

如果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老家工作的朋友大部分从毕业开始就稳定地从事着一份工作,而在北上广深生活的朋友,毕业2、3年可能已经换了4、5份工作。

在三、四线城市过着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你能清晰看到人生的上限,而北上广深虽然交织着不确定性和变数,却孕育着年轻人对未来所有的想象力。

你能想象么,一群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城市,像淘金子一样淘出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我在老家听过最多的职业规划建议就是“考个公务员吧”、“考个教师证吧”、“别轻易辞职”,他们告诉我——别轻易冒险

但我在上海听到最多的职业规划建议是“不妨试一试”、“相信你可以的”、“想清楚了就去做吧”,他们说——年轻的时候不妨多去尝试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自媒体作家进击的阿秀曾说过:北上广深是零背景年轻人的天堂。

我觉得不妨这么说,在北上广深,人们不随便扼杀一个年轻人的梦想和希望,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不会在这里被轻易否定和嘲笑,有人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你可以的”,然后一不小心,真的创造了奇迹。

02

这里是离时代红利最近的地方

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创业者,问她为什么会来上海创业,她说,“饿了么在2008年成立的,你猜我是在什么时候知道它的?”

“2015年”

就是这么一个瞬间,让她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辞掉体制内的工作到上海创业。

每年我都会回家待上一段时间,我记得前两年回家的时候,还有些不适应。

在上海,我从来不带现金出门,但回家之后发现,不管是去面馆吃一碗面还是买一斤水果,都只能用现金支付。

在上海,吃饭习惯了扫码点餐,但回家之后和朋友出去吃饭,发现还是需要服务员人工点餐。(去、前年开始陆陆续续普及开来)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在北上广深,职场人或多或少都曾购买过知识付费课程,但在三、四线城市,购买课程的人的比例依然很少,不少人甚至都不知道“知识付费”是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北上广深无论是在信息、文化、科技、服务各方面都要比三四线城市提前至少5年以上。

而领先意味着什么?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红利,但你只有离发源地越近,才能比别人早一步抢占先机。如果你在三四线城市,等你开始嗅到不同寻常的味道时,这个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

拿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在远方》来说,男主角姚远为了说服商业大佬刘云天投资自己的快递公司,说出了自己的观察,那就是一些人已经开始通过电话订购的方式采购商品,所以虽然数据显示快递行业已经趋近饱和,但其实,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就是这句话打动了刘云天,因为这和刘云天的洞察不谋而合。

刘云天曾在华尔街进行投资,在国外电商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时,中国还没电商出现,但是中国人口巨大,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看到中国未来电商行业的发展空间,所以决定回国成立电商平台。

但在当时,又有多少人能够觉察到这一点?

如果一开始姚远没有走出来,如果刘云天也从来没去过美国,那么当年抓住时代红利的人,一定不会是他们。

北上广深没什么好的,但这里聚集了最牛的一批人,最前沿的文化科技信息,你要知道,只有最早到达海滩的一波浪才最先知道岸上的情况。

03

这里有孕育一流人才的一流系统

前段时间去台州旅行,打开点餐平台点菜,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店家才打电话来说没有那道菜,于是只能作罢,换一家再点。

过了一会儿,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心想,莫不是这么倒霉,菜又不齐吧?

结果一接电话,果然如此。

一看时间不早了,只得让店家换一道等价位的菜送过来。

本想着半个小时差不多能到,结果一等又是将近一个小时。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而送外卖的人呢,打电话让我们下楼取餐,说没办法上来,这时候我给她出了两个主意,一个是从车库的电梯那里上来,一个就是找酒店工作人员,让他们给你刷卡。

结果她还是不停打电话给我,要求我下楼取餐,抱怨说“那么倒霉,我真的是遇到你了”,我让她自己想办法后挂掉电话,结果过了10分钟,她还是送上来了。

结果明明从6点钟开始点的菜,差不多过了2个小时才吃到。

但我在上海很少遇到如此糟心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我把菜品齐全、快速送达当做理所当然。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上海就很少出现这样的问题?

因为北上广深的餐厅更好?因为北上广深的外卖人员更聪明?

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或一家公司的水平,除了主观能动性以外,还取决于他所在的系统。

我之前有个做专访的同事,跟我说,觉得自己的专访水平确实跟传统媒体的人物专访比有差距,我对她说,如果你一毕业就进入传统的媒体平台工作,接受成熟、专业、系统化的训练:前期如何搜集素材,如何有技巧地提问,如何将采访内容按照一定逻辑串联在一起......你也一样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但这些从来没有人教她,所有的方法论都是经过无数次试错、优化总结而来的。

一个从腾讯出来的员工,能去阿里巴巴、百度、网易任意一家公司,因为他所在的系统保证了他的“出厂质量”,很多人都强调个人的努力,却忽略了系统的重要性。

那么北上广深是什么样的系统?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北上广深是岁月静好者的角斗场,在这里中年危机比其他城市来得要更迅猛。

在三四线城市,如果你去书店逛逛,会发现待在书店里的绝大多数都是学生,花花绿绿的教辅占据最多的空间。

而在北上广深的书店,你会发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人到50多岁就很难再学习新的事物了,但是在北上广深,你必须不断更新迭代,才能不被抛弃。

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成长,来到了这里,你就无法心安理得岁月静好,你必须不停向上生长。

04

这里是重视契约精神的商业社会

《欢乐颂》里第一集曲筱绡搬进了安迪的对门,夜深人静的时候曲筱绡在新搬的住处开趴,自然引起了左邻右舍的不满,安迪先是口头警告,发现无用之后,直接报警,没多久,警察便上门了。

在三、四线城市,这种事情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左邻右舍,都是熟人,没必要因为一点小事把关系搞僵。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但在北上广深,可能你在一个地方住了2、3年,依然不知道住在你隔壁的住户到底是什么人。

我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周末隔壁装修敲敲打打,本想着忍一下的,毕竟谁家没装修过,没想到隔壁竟然开始用电钻了,而且钻的地方就对着我的卧室。

没办法,只能跟隔壁正在装修的工人好言好语沟通,让他们尽量在工作日装修,即使为了赶工,不得不在周末装修,也尽量不要使用电钻。

结果装修工人来了一句,装修本来就是这样的啊,你家难道没装修过?

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报了警,警察收到投诉之后说,在上海周末是可以装修的,法律没有规定说不能在周末装修。

但我说了一下自己查到的资料:“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相邻业主或使用人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但他们使用电钻已经算是严重影响我的周末了。”

没想到半个小时之后,真的有两位警察上门来,同时还通知了隔壁的业主,在民警的协调下,业主也答应了周末不使用电钻的要求。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人说,上海人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商业关系,看似很紧密,但又充斥着一种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给予不喜欢被约束的年轻人足够的自由,没有了人情关系的束缚,凡事秉持着“管你屁事”和“关我屁事”的边界感,你不需要讨好谁也不需要勉强自己,就可以过得很好。

我朋友之前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老板因为抄袭被业内人士批评,当在她面试另外一家4A公司时,HR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之前抄袭的事情?

尽管对公司有些许不满,她依然冷静克制地回答,“因为我也不是当事人,所以我也不是特别清楚。”

说完她看到HR露出满意的笑容。

在熟人社会,一个人做事的准则是根据道德舆论来评判,做事之前要顾虑身边的人会怎么看,而在流动人口庞大的城市,人与人之间保持疏离的距离,契约精神则代替道德准则成为更有效的手段,规矩比关系更要行得通。

05

这里是特立独行的人的天堂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待在老家的朋友们,大多已经结婚生孩子了。

而还在一线城市生活的朋友们,还在“不思进取”地过着单身狗的生活。

在北上广深,想要特立独行很难,因为每个人的接受阈值很广。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我朋友在上海工作,平时穿着偏向保守,国庆回老家,穿上自己刚买不久的的衬衫裙,里面再配上一条短裤,没想到回到老家却被父亲批评说“太过暴露”,走在路上回头率超高。

邻居阿姨的女儿,在一线城市工作,38岁都没结婚,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因为遍地都是事业心强、单身也过得很滋润的大龄女青年,但若是她回到老家,就会立马发现,30多岁不结婚成为了一种“错”。

工作看起来不怎么上心其实私底下可能热衷于cosplay的朋友;

大夏天,光着的手臂上纹满纹身,一看就让人以为是“大哥的女人”的同事;

老公负责在家貌美如花,而自己负责在外拼命赚钱养家的女老板;

一言不合就开车,在餐巾纸上画画认真为对方指出G点在哪的导师;

晚上让两条狗睡床中间把狗当孩子带的中年丁克夫妻......

而这些,在北上广深生活的人都见怪不怪,你也会发现在这些城市待久了,自己的“尺度”也越来越大,毕竟身边“奇葩”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一个开放度更高的城市,你可以更放肆地做自己。

你不一定会在北上广深收获幸福,但你可以在这里可以得到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北上广深的魔咒”:一旦来了就真的回不去了

最后:

“北上广深哪里好?”

“北上广深和老家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加班那么多还要待在北上广深?”

每次回老家,几乎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

我想了一想,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的话,那应该是:

北上广深有诸多不好让你想要逃离,但却有更多的好让你留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