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總動員》baby經紀人反遭媽媽,奶奶面試:敬畏心是孩子的根

《變身總動員》中,楊穎(Angelababy)爆料自己初入模特圈時,經紀人遭到媽媽,奶奶的反面試。

當時,經紀人打電話給她的時候,她以為是騙子。跟同學聊起這件事,才知道是同學幫她寄了照片,幫助報了模特比賽的名。

  • 她給經紀人回了電話,表示願意踏入模特圈,但是需要媽媽同意。
  • 然後經紀人和媽媽見了面,聊過之後,媽媽表示同意,但需要婆婆的同意。
  • 接下來,經紀人又和babay 的奶奶見了面,聊過之後,奶奶同意baby和經紀人合作。
《變身總動員》baby經紀人反遭媽媽,奶奶面試:敬畏心是孩子的根

至此,baby才跟隨經紀人踏入模特圈,開始了她的娛樂圈人生。

不管楊穎成不成功,她對媽媽和奶奶的敬畏心,讓我看到了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樣子。智慧的父母,需要懂得培養孩子的敬畏心。對父母有敬畏心的孩子,才會敬畏規則,懂得感恩和尊重。

曾國藩在給次子曾紀澤的家書中寫道:"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

大意是: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謹言慎行,才能有戰戰兢兢的戒懼意念,也才能在變幻莫測、紛繁複雜的社會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雜念所擾,不為個人名利所累,永遠謙卑平和,恪守心靈的從容和淡定。

什麼是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出自南宋大學者朱熹的《中庸注》:"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說的是,一個人心存敬畏,就能按照自然規律和道德準則行事,追求和諧與真、善、美;一個人心無敬畏,則會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敬畏是自律的開端,敬畏也是行為的界限。

讓孩子變得更好,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敬畏可以是孩子童年時期萌發的一種基本情感,它也是孩子必備的優良素質。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敬畏心,是孩子今後穩步社會的基石,能帶給孩子一生的福氣。

孩子的敬畏心來自哪裡?

1.來自父母耐心的傾聽

《雷蒙娜和媽媽》一書中,七歲半的小姑娘雷蒙娜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父母對她和姐姐非常疼愛。

但是卻因為父母與朋友之間無意的談話,讓小小的雷蒙娜覺得自己是不乖的孩子,是不如姐姐貼心、不被愛的孩子。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孩子在某一個時期裡有自己不屬於這個家庭的感覺,這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可能是必然的。回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似乎也有過我是爸爸媽媽撿來的孩子的想法。

《雷蒙按和媽媽》讓我意識到父母不經意間的話語和行為可能就會帶給孩子無形的傷害。孩子的內心以無限的廣度和深度而存在著。你不經意的一個眼神或話語,可能會把孩子帶上希望的雲端,也可能讓孩子跌下絕望的深谷。

孩子的宇宙廣大深邃,孩子的宇宙色彩斑斕,我們作為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一定要放下對孩子教育指導的想法,以敬畏的態度,靜靜的聆聽來自孩子們宇宙的聲音。耐心聆聽孩子的聲音,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

《變身總動員》baby經紀人反遭媽媽,奶奶面試:敬畏心是孩子的根

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就是對教育孩子這件事的敬畏之心。它讓孩子體會到被重視的感覺,理解父母對他的關愛是真真實實的。

你敬畏孩子,孩子才會敬畏你和其它。

2.來自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規範

綜藝節目《中餐廳》中,趙薇的育兒理念:"教育孩子,千萬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否則會讓孩子擁有高高在上的感覺,將來你老了,孩子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

對於孩子的不感恩,不尊重,就是因為父母太把孩子當回事了,而不知感恩、不尊重父母的孩子,成人後比狼更可怕。

最好的愛是讓孩子學會感恩,最好的家風是讓孩子學會尊重。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讓我難受了很久。

一名看起來十歲左右的小男孩連續抬腳向自己的親媽飛踹了5腳,伴隨著怒吼,情緒十分激動。儘管在一旁的奶奶一直阻止孫子的暴力行為,但小男孩依然我行我素。

據瞭解,視頻中的男孩飛踹他母親的原因竟然是其母親不讓他玩手機。不少網友感嘆,"這孩子怎麼可以這樣對自己的母親,都是給父母慣壞了!"

究其根源,就是缺乏敬畏心。

從小太過嬌慣,毫無規則意識,滿足其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這樣寵溺長大的孩子從不知規則為何物。也沒有對父母的敬畏之心。

自孩子小時候起,我們的教育,就不能是以愛的名義讓步。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對孩子要有正確的規範,必須好好管教。孩子只有擁有了敬畏之心,才談得上良心、義務、責任道德。

3.來自父母帶孩子走過的每一步路

去新加坡旅行時,一個叫明明的男孩讓人印象深刻。

組團旅行,最怕就是遇到一個熊孩子,不分場合的鬧騰,作為一個外人,打不得,罵不得。若家長還蠻不講理的話,那美好的旅行就算毀了。

明明很不一樣,他隨著旅行團,各處參觀遊玩。沒有給他人任何的不自在,也不給媽媽提無理的要求。很多時候還會幫助他人拍照,讓年長的老人先上下車。很是惹人喜歡。

起初大家以為他性格屬於乖巧型,相處久了,發現他性格活潑卻不無故吵鬧,懂禮貌但不膽怯。他與熊孩子的區別在於,他有一顆敬畏心,知禮儀懂感恩。

閒聊中得知,他的媽媽不是什麼教育專家,卻非常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長。平日裡,會給他講很多知恩圖報的小故事,還會和孩子一起讀《弟子規》,《道德經》這些儒家禮儀經典著作。也會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和偉大。

她說,"培養一個沒有恭敬和敬畏心的孩子,遠比一個沒有成就的孩子可怕的多。"

孩子一旦失去敬畏心,往往會變得肆無忌憚,無法無天,失去自己的底線,最終釀成苦果。

明代方孝孺曾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變身總動員》baby經紀人反遭媽媽,奶奶面試:敬畏心是孩子的根

敬畏心,能讓孩子自律與自覺,因為"敬"會有所為,它告訴人應該怎麼做,"畏"又會有所不為,它警告人不該做什麼。

4.來自社會的共同構建

知乎上,看到一段話,讓我懂得培養孩子的敬畏心,是我們這個時代教育孩子急需做的一件事。

他說:"這些年,從"毒大米"到"地溝油",從"小悅悅"到"扶不起",從"海天盛筵"到"小官巨腐"……好像各行各業,社會的各個階層都面臨著道德敗壞、信仰缺失的事實。追根究底,這些亂象背後的原因是:社會普遍性地缺乏敬畏之心。"

人,總得怕點什麼。我們現在的人,就是因為什麼都不怕,所以才敢昧著良心,不斷挑戰道德的底線。不怕鬼神司善惡,不怕做了壞事遭報應,不怕"舉頭三尺有神明",不怕"冤冤相報何時了"。

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樣樸實的信仰,在很多人眼裡,也早已經過時了,甚至視之為迷信思想。

稍微思考一下,敬畏心是從哪裡開始缺失的?是的,你已經明白答案,它是從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大人傳播給孩子開始的。然後,孩子的孩子又受到上一輩的影響。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一個溫良有序的社會秩序。心懷敬畏之心對人對事,是你給孩子最好的貢獻。

寫在最後:也許你不夠淵博,無法給孩子高深的知識;也許你不夠富裕,無法給孩子奢侈的名牌,但起碼你可以給孩子一顆"敬畏之心"。

讓他感悟生命之偉大的同時,也擁有無私與感恩,讓他享受社會資源的同時,也能擁有自律與謙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