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養大了一個孩子,孩子真的屬於我們嗎?——道德經51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我們養大了一個孩子,孩子真的屬於我們嗎?——道德經51章

【感悟】

有一天看到一個朋友圈發文:養兒子靠不住,她內心遭受了一萬點暴擊。原因是他上小學的兒子很嚴肅地跟她說,他想出了一個經典問題的答案,就是將來老婆與媽媽一起掉水裡,他會去救老婆,然後扔一個救生圈給媽媽。

很多朋友留言,大致分成兩派,養兒子大多表示同情,惺惺相惜,慨嘆大家早點接受現實;養女兒的則都撫掌擊節、慶幸叫好,還是我家“小棉襖”貼心。

我想的卻是:孩子真的是我們的嗎?我們把他養大成人,我們到底想要什麼回報?


我們養大了一個孩子,孩子真的屬於我們嗎?——道德經51章



老子在這一章裡,從“道”和“德”兩方面,闡述了萬物的生髮,道生萬物,德養萬物,萬物生長髮展,自然成熟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萬事萬物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人也一樣,顯現出各種各樣的人性品德,這就形成了我們這個大千世界。

“德”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它具體表現為人類的行為準則。如果人們的行為合乎道的大德,那麼人類就能繁衍生息。

社會飛速發展,人工智能、5G、宇宙探索,霍金去世之前曾經告誡人類,不要想著去尋找外星人,也不要想著穿越時空,不要太過於依賴人工智能,不要破壞生態環境,而近些年,地球已經出現很多狀況了,2019年末持續到現在的新冠病毒,就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我們的科學研究、宇宙探索,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護而不是主宰人類,我們要遵循這個行為準則,才不至於使人類自取滅亡。


我們養大了一個孩子,孩子真的屬於我們嗎?——道德經51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我認為這句話是本章的精髓。

大道生成了萬物,但是不把萬物據為已有;撫育了萬物,但是不自恃有功;引導了萬物,但是不強加干涉,不以萬物的主宰自居。大道無慾無求,只管付出,不求回報,也就沒有分別之心、執著之念。

反觀我們,追求禮尚往來,是我們行動的指南。當我們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回報時,就會感到煩惱和怨憎,就會調整自己的步伐,減少或減輕付出的分量。

如果一個人因為得到與付出的不平等,而怨恨曾傷害過我們的每一個人,那麼他眼裡,他周圍所有人,他所在的的整個社會,都是不公平的、都是對自己不友好的,他會變得憤世嫉俗、心胸狹窄,他的身邊會充滿負能量。

其實,這是違背“道”與“德”的,因為,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當我們的付出和回報不能劃等號時,就要冷靜地看待得與失,要學會看到事件背後的本質,看到事物的發展規律,回報也許不是現在、馬上,也許這件事情本來就不會有回報,然而在未知的將來、在這件事之外的其他事物上,你會得到回報,只是到那裡,你根本沒有自知而已。


我們養大了一個孩子,孩子真的屬於我們嗎?——道德經51章

比如,養育一個孩子,有人認為孩子從我們的身體裡孕育出來,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兒,養大成人,他就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他必須按照父母的規劃要求,學習琴棋書畫,學習各種本領,在孩子幼小時,把他當作炫耀的資本:我家孩子會背100首唐詩了,我家會彈10首鋼琴曲了,我家每年都是優秀……再長大些,要求他必須按照父母鋪好的路,選擇學校、專業;工作了,父母千方百計,使盡百般技能,幫他找好父母眼裡的“金飯碗”、“鐵飯碗”;甚至婚姻也要插一腳,必須門當戶對,必須父母過關……

這樣的父母,不可否認,他們是愛孩子的,他們能力足,財富多,地位高、人脈廣,只是他們把孩子,當成了他們製造的一個“產品”。

可是,對於孩子而言,如果他們順從接受,那麼他們就很遺憾就失去了選擇的機會,失去了獨立生活的本領,失去了品嚐領略人生各種滋味的體驗,那還是好的;有的孩子不願接受,叛逆反抗,結果就是傷害了自己,失去了健康,也拖累了整個家庭。

曾經看到不乏一些從優秀生變為抑鬱症的孩子,內心倍感惶恐,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孩子以往的教育、要求、做法,慶幸他還好,慶幸我從當下開始改變,還來得及。

為了兒子,也為了自己,我從2009年開始學習心理學。其實心理學與老子的觀點不謀而合,都是主張要順應孩子的個性,要順應自然規律,要懂得了解孩子的心理,要為了孩子而改變。

有一次為了還是為了兒子,我很苦惱,我的老師問了我一句:“你想想你的孩子,真的是你的嗎?如果他是你鄰居、你朋友家的孩子,你還會如此煩惱嗎?”

當時的我愚鈍無知,一直在反駁:別人家的孩子,我當然不會,可是畢竟,他是“我”的啊。

只是那個問題,成了一棵種子,在心裡生根發芽,每每與兒子產生爭執時,那個問題就會冒出來,它迅速把“我”與“他”切割,劃出邊界,再反觀我對他的要求,對他的怨念,對他的憤怒,我就會想,是不是我想要“控制”他”、“主宰“他,想讓他絕對服從我,那本來就是錯的,就是不符合規律的。

“你們的兒女,其實不是你們的兒女,他們是對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藉助你們來到這個世界,但卻非因你而來,他就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紀伯倫


我們養大了一個孩子,孩子真的屬於我們嗎?——道德經51章

孩子無法選擇父母,我們也無法選擇孩子,父母子女一場,他本來就不是我們的私有物。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選擇、他們自己的人生,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己所能去鼓勵、陪伴,在愛的基礎上培養他們將來在社會立足所需的技能、愛的能力,以便將來有一天,他們可以更好的獨立生活和享受生活,如此而已。

對於孩子,我們別無選擇,只有付出,不求回報,這也就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道生成了萬物,德養育了萬物,萬物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物生長起來。因此,萬物沒有不尊敬道而重視德的。道之所以受到尊敬,德之所以受到重視,就在於它不加干涉而順其自然。所以,道生成了萬物,德養育了萬物;使萬物生長髮育,使萬物成熟結果,使萬物得到撫養和保護。(它)產生了萬物卻不據為已有,養育了萬物卻不自恃其功,導引了萬物而不做萬物的主宰。這才是極大極深遠的“德”啊。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品讀道德經,雲端共說道!私聊加圈,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