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是时候做好您的金字招牌了

8月27日,可能龙湖集团的高管们万万没想到,在本该是举杯庆祝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来了一名不速之客。这位客人可不是来恭喜道贺,而是现场含泪控诉龙湖房屋质量堪忧,维权无果。现场一度尴尬无比。

一石激起千层浪,龙湖这家渝派房企的杰出代表,因为其良好的物业管理和景观效果,一度是住房质量的品牌代表,而今也被推向维权的的风口浪尖,令人唏嘘。其实,不只是龙湖地产,如今因为房子发生的维权事件此起彼伏。毕竟买房子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是一生中的大事情。对于特别是买了期房的人们,在交付的时候,难免会有落差。而一旦还伴随有房价的大幅波动,更有可能发生群体维权事件。现在各个地方,无论是小型房企,还是上市公司,无一例外,房屋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屡有发生。为什么这几年会集中发生大面积的业主维权。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地产商,是时候做好您的金字招牌了

1.强调快周转的房企,质量成了牺牲品。

从08年房市经过短暂的低迷后。众多房企都大跨步进入了扩张时代。10亿,100亿,1000亿,速度之快,难以想象。我记得当初在面试一家知名房企的时候,主面官给我们讲了一下他们的近期规划。当时这家房企的销售额在200亿左右,而他们的计划是3年内做到300亿,8年内做到上千亿。初出茅庐的我,一下子被这么激进的计划震惊到了。经过这么几年的的发展,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口号,他们确实做到了。只不过也因此牺牲了品质形象。

房企讲究快周转,这已经是行业内的共识。地产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金流是房企的生命线,为了最小的占用资金,无一不采用高杠杆,高负债的模式,所以大家可以看看各大上市公司,在销售额数量激增的同时,负债率也急剧攀升。对于一个销售额10亿左右的项目,地产公司自己投入的资金估计不足5000万。一般通过社会融资。银行抵押等模式保障前期资金,后面就利用销售回款来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转。保障快周转,万科有所谓的"5986"高周转模式,即"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1个月售出八成,产品必须6成是住宅"。这样的速度已经是比较温和的了,还有企业要求3个月开发,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为正,6个月回笼资金。简直就是速度与激情的夺命狂奔。激进的碧桂园甚至提出过3个月的开盘计划。也正是这样的要求,直接导致碧桂园项目安全事故频发。

地产商,是时候做好您的金字招牌了

快周转以回流资金没有错,但是这一定就会牺牲工程的质量。虽然各大房企都对外宣传如何如何看重工程质量的重要,但实际上大多数房企都不重视质量。我们从各大房企高管中工程口出身的比例就知道。基本上这些企业的高管都来自市场销售和战略投资部门。因为,对于房企的扩张,拿地和销售额才是首要保障的目标。

我们说慢工出细活。但是房子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虽然不是啥高技术,涉及到的专业也是数十种。而我们现在的承包单位,大多都是资质挂靠。即使是大型房企,近年来为了压低承包价格,也是默许了私人承揽工程。所以,你看到的某小区挂着中字头、国字号施工企业,其实里面做活的不知道哪个大舅子,二舅爷。从源头上就引进的是游击队伍,你能希望他在这两年左右的工期内做出怎样的精品工程。再一个,我们现在从事工程建筑的基本都是农名工。现在的建筑环境不能保证他们的稳定性,也就无法要求他们做到责任心,基本都是做了个项目就走人。没有系统的管理,所以即使一个小区,一栋楼,可能不同的楼层施工质量也不一样。

再说一下精装修,我个人不建议买精装修的房子。至少目前看来,还没有哪家企业的精装修做出口碑来的。自己装修过房子的就知道。委托专业的装修公司和自己找工人装修的品质感完全不一样。当然价格也会高出不少。而对于开发商,由毛坯改为精装修,无非是进一步吃掉装修的利润。你要希望它能保障多好的装修质量,我觉得不可能。

2.质量虽有缺陷,安全足以保障

我上述所说的都是工程的细节质量。隔行如隔山,很多人在看到负面的质量问题以后,对房屋的安全性也产生了怀疑,这个大家尽可能放心。对于结构安全,房子基本没有问题,没有人,也没有单位会在主体结构的质量上弄虚作假。现在是终身责任制,如果出了问题,一辈子都要跟着你。而且对于桩基、柱子、承重墙等主体结构,质量检查必须是百分之百的。所以能够交付到业主手中的房子,在安全性能上是过得了关的。而更多的问题是发生在使用功能上。比如说房屋漏水、路面沉降等。

在我接触到的项目中,现在屋顶漏水都比较少了,因为处理屋面的防水层还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多的是车库漏水,因为很多车库与主体结构的异型相接,各种伸缩缝连接不规矩,施工人员也草草了事,直接导致防水处理不到位。然后就是路面的沉降,大多数业主都会发现房屋墙角等位置路面不久就会发生沉降。这是因为土石方回填工艺控制不严格和施工速度过快的原因造成的。做土石方的可以说是房屋建筑中技术含量最低的,而他们又基本由社会人士垄断,蛮干硬干的事情常有发生。万科、碧桂园发生几次的基坑坍塌事件,都与土石方有关。

压缩成本也是房企经常做的事情。房价下降的时候,为了增加利润,要节约成本;房价上涨的时候,国家限价,又要节约成本。怎么节约成本,那降低使用功能和呈现效果。比如说:本来以前说的过道墙面贴砖,现在改成涂料;原计划楼梯梯步贴砖,现在改为一至二层贴地砖;更狠的,本来景观中涉及的银杏树,换成香樟,或是大胸径的换成小胸径的。这都是套路,因为是期房,这些细节又不可能写入合同,最后就是地产公司为了完成任务任意削减成本。

卖房子的时候,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说的天幻乱坠;实际施工的时候,公司又为了节约成本能砍就砍。这就导致了交房时候业主心里落差巨大,进而上升为维权甚至房闹。而这个时候,当时给你卖方置业顾问很可能早就拿着分红离职了。

地产商,是时候做好您的金字招牌了

3.学区房入不了学

现在学区房已经成了社会的热点。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很多父母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同时一些开发商业以学校为噱头,宣传卖房。而学区房相比周围的房价也要高出一大截。如果最后没有入读约定的学校,就可能引起大规模的维权。

对于学区房,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放商与学校签订了协议,开发商答应学校的特定要求(代建、挂名费等),为小区引进知名学校。开发商在得到学校的保证后可以给业主分配指标,业主的孩子凭借指标入读合作的学校,而这些指标一旦使用,就会作废。但是,因为写进了合同,这样的学区房是有保障的,基本不可能存在后续纠纷的问题。另一种是划片区入读,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纠纷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适龄儿童就近入读。由教育局统一划分入读的小区。对于一些老小区,变化不大,但是对于一些新区,学校也是新建,具体如何划分片区,还没有定论。但是开放商为了卖房子往往会夸大宣传,许诺将来房子已经划片区。请注意,这往往是口头许诺,并不会写进合同。具体小区是否划入名校片区,只有等学校建成后,教育局划分了片区才清楚。所以买这样的学区房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

对于学区房,国家层面政策上是不鼓励的。体现在每年都会对入读的片区重新划分,当然大多数情况变化很小。很可能同一个小区今年是读A学校,明年就是B学校。还有甚者一个小区不同的楼栋入读不同学校。总体来说是优秀教育资源的过于集中,家长们趋之若鹜。对于购买学区房,我自己也买,也不反对,谁让我们是当父母的呢。但是因为入读不了学校就去集体闹事,并不可取。一定程度上,购买学区房也是一种投机行为,因为并没有人给你保障。当然,如果开放商能给你做了虚假宣传,甚至写进合同,那完全可以法律维权。

对于购买学区房的业主,一定要掂量再三,不要被置业顾问片面字词蛊惑,调查清楚了再下手。

4.房价波动,心里落差

虽然很多人不愿承认,但许多大规模的维权导火索是房价的下跌。业主维权的事情屡有发生,近几年越演越烈。而更多的是集中在改善性楼盘中。我之前陪亲戚去一个区县接房,是一个纯刚需的楼盘,买房的大多都是该县入城的农民。我到了那个小区非常震惊。小区绿化还在种树,车库还在清理,各个地方也是破破烂烂,就敢通知业主接房。到了现场,发现很多业主似乎并不觉得有多大问题,都已经开始装修了。如果这样的楼盘放在主城,想都不敢想。后来我想通了,对于这些业主,他们一方面是维权意识还没那么强,另一方面,内心也想早些接房早些入住,只要居住功能不受大的影响,就能接受。

其实这也是一个缩影,房地产疯狂发展了二十多年,前十多年大家迫切的需要一个居住的房子,对于房屋的细节并没有那么纠结。同时房价也是一种火箭式的速度上升,买了房子的都挣的喜笑颜开,哪里去维权闹事。而一旦房价出现下跌趋势,大家心里出现落差,又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大笔买卖。细节问题也会无限放大。所以很多过激的房闹行为,都是房价的下行造成的。

开放商希望涨价,买了房子的人也希望涨价。但是当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甚至有断裂的情况下,他们也要断臂求生。为了避免前期业主的房闹,通常会采取集中销售的模式,在一两天时间里以大幅降价的形式迅速清理掉尾盘。等前期业主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清盘结束。所以在房价上涨乏力的时候,真正想买房的人,可以时刻关注中意楼盘的动向。说不定会捡到实惠。

5.百年老店还是昙花一现

房地产经过疯狂而野蛮的生长,已经造就了众多的巨无霸的地产企业。2018年销售额达到千亿级别的就有近三十家。有些甚至跻身了世界五百强。但这样的五百强,含金量有多少,值得商榷。野蛮的增长不可避免带来负面效应。品质质量堪忧,优质服务缺失,先前承诺作废,安全事故频发。都是需要开发商们深思的。谁也说不准房价还会不会进一步拉升。2018年国家已经完成近60%的城市化,而更为直接的感受是各个地方城区急速扩张的城区。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推动房价快速上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总会有一个天花板在那里。天花板没出现前,没人能说准在那个时候发生。现在层出不穷的维权事件,提醒各大房企是该静下心来修炼内功的时候了。在地产黄金发展期结束以后,地产企业如何进一步开疆扩土和保持利润增长。很大的方面就是品牌的维护。据说现在还没有一家房地产的百年老店。希望我们众多的地产开发企业不要只是昙花一现。

地产商,是时候做好您的金字招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