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關的戰略價值分析

在大同盆地南部,為著名的朔州城。朔州地勢平坦,環境優越,物產豐富,古代南北用兵,多以朔州為基地。在古代時,朔州又叫馬邑,據《搜神記》記載,在秦代時,秦帝國為防禦北方遊牧部落,便築城於武周塞內,但每當城快要建好時,城牆就崩塌了。這時有匹馬沿著一塊地無故反覆奔馳繞圈,人們都感到好奇,於是便沿著馬蹄印築城,城牆這才不再倒塌,於是此城便叫馬邑。

寧武關的戰略價值分析

早在秦漢之際,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韓信因跟隨劉邦有功而被分封在馬邑,為避免與同名的大軍事家、淮陰侯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但是,由於馬邑正當匈奴南下要衝,在韓王信到馬邑後不久,匈奴就將馬邑包圍,此後劉邦便率軍北伐匈奴,從而引發了劉邦被匈奴圍於白登的歷史事件。到了漢武帝登基後,漢帝國經過數代的苦心經營,國力已經非常強盛,在匈奴的背信棄義的騷擾下,漢武帝遂決定對匈奴用兵。漢武帝用王恢之計,企圖將匈奴引誘到馬邑再圍殲之,但消息洩露,導致匈奴逃出包圍圈。馬邑之謀揭開了漢匈爭霸的序幕。

由朔州南下,除了越雁門關後,再順汾河河谷而下的這條主幹道外,還有一條比較便捷的通道,即寧武關路。

寧武關的戰略價值分析

由朔州南下經雁門關和寧武關二道

在雲中山和蘆芽山之間,有一裂谷,在裂谷的北部,為桑乾河支流恢河河谷,裂谷的南部,為汾河河谷。兩條河谷相接,便形成了由朔州南下太原的重要通道。由於汾水、恢河河谷比較寬大,能容“十騎並行”,在歷史時期,其重要性甚至超過雁門關這條通道。

這條通道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北擊匈奴,曾在今寧武附近設婁煩關。到了隋代時,此道一度成為北出的官方大道,隋煬帝曾在恢河源頭處的“天池”附近建汾陽行宮,以為狩獵和避暑之地。由於汾水上源河谷處於山谷中,不便於浩大的狩獵隊伍和皇家衛隊通行,曾大修由太原到汾陽宮的道路。

在隋大業年間,隋煬帝曾有三次北巡,都是由此道,經婁煩關北出。在第三次北巡前,由於始畢可汗眾漸盛,深為隋煬帝忌憚。此時,始畢可汗有位叫史蜀胡奚的臣子,很有謀略,深受寵信,於是裴矩便以互市為名,誘騙其至馬邑(今山西朔州)而殺之。自此後,始畢可汗便不再朝見隋煬帝,於是,隋煬帝便想通過第三次北巡來威懾突厥。但是,第三次北巡沒有威懾突厥始畢可汗,其甚至率兵10餘萬圍攻隋煬帝,以至於隋煬帝非常的狼狽。

到了明代時,尤其是“土木之變”後,瓦剌、韃靼不斷興兵犯邊擄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築北方長城,而山西北部恆山山脈一線,為明廷防禦蒙古的重要依託,於是明廷便修長城,並設寧武關,和偏頭,雁門關合稱外三關。寧武關東連雁門關,西援偏頭關,北應朔州、大同,南屏山西,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因其為外三關中樞位置,明代為山西鎮總兵駐地。明正德年間,蒙古由大同入犯朔州、倒馬諸關,有人認為應該調大同兵守寧武,而樞臣以為寧武三關為山西的屏障,大同又為寧武三關的屏蔽,若撤守寧武,則是自撤藩籬。

寧武關的戰略價值分析

寧武關和陽方口

在寧武關的外圍,為著名的陽方口。陽方口在今陽方口鎮,其地處恢河河谷入谷口,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據《寧武府志》載:陽方口“地勢平漫,十萬騎可成列以進”,有“山西鎮中路第一衝口”之稱。《讀史方輿紀要》載:“大同有事,以重兵駐此,東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蓋地利得也。’明末時期,在陽方口和寧武關爆發了一場血戰,李自成自陝西率農民起義軍渡黃河北上山西,太原、雁門關等重鎮紛紛陷落。當李自成攻克雁門關,準備北上進攻大同時,發現在寧武關有大量的明軍,為防明軍議其後,於是李自成又被迫轉而由陽方口南下進攻寧武關,但和之前順利的戰況不同的是,李自成遇到了明軍頑強的抵抗,農民軍在付出很大代價後才攻破寧武城,為洩憤,農民軍遂在城破後屠城。由於明將周遇吉的頑強抵抗,一度使得李自成放棄了進攻北京的想法。

寧武關的戰略價值分析

楊武谷

由陽方口南下,除了經恢河,汾河河谷南下太原外,還可以經陽武谷,到忻代盆地而南下太原。在唐大曆年間,回鶻曾由陽武谷南下。五代時期,陽武谷為契丹南下的主要通道之一,後唐清泰三年(936),石敬瑭叛唐,後唐驍將張敬達以步騎10萬圍攻石敬瑭於晉陽。石敬瑭便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條件,換取契丹出兵相助。於是契丹主遼太宗耶律德光欣然應允,很快就親率5萬騎兵自揚武谷南下,號稱“三十萬”,聯軍很快就擊潰後唐軍。戰後耶律德光說:“開始我從北面過來,認為唐軍必定要切斷雁門的各條道路,埋伏軍隊在險要地位,那樣我就不能前進了。我派人偵察,發現都沒有伏兵,我知道大事必定成功,才得以長驅直入。”

後晉開運三年(949),契丹老馬識途,企圖沿遼太宗耶律德光的老路來犯,然而,這次的將領為老辣的晉將劉知遠。很快劉知遠就大破契丹於揚武谷,並斬殺七千餘級,使契丹遭受了一次重創。

到了宋代時,宋為收復幽雲十六州,多次和契丹爆發大戰,在恆山山脈一線,為宋遼交鋒的前線。宋廷吸取五代時期的教訓,已在陽武谷設陽武寨,並駐有重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