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的最高境界:既維護了他人的尊嚴,又喚醒了他們內心的力量

(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僧人與乞丐》的故事?


寒冷的冬天裡,一個失去右手臂的乞丐向一位路過的僧人乞求一點食物。


僧人拿出十兩銀子,讓乞丐把路邊的一堆石頭搬到他的面前。


乞丐用盡全力,用唯一的左手搬完了石頭。當他以為僧人會給他銀子的時候,僧人卻要他把石頭都搬回原處。


乞丐覺得僧人在戲弄他,於是很生氣地質問僧人不想給銀子就不要給了,為什麼還要為難他這個殘疾人。


僧人說:佛說世界萬物皆平等,又豈有悲尊之分。雖然乞丐失去了右臂,但是卻能憑自己的力量拾起了連擁有雙臂的人都難以搬起的石頭。他與別人並沒有區別,只是他自己把自己看低了。


僧人說完就把十兩銀子給了乞丐,然後走了。


施恩的最高境界:既維護了他人的尊嚴,又喚醒了他們內心的力量


乞丐聽了僧人的話後,奮發圖強,終於當了一名文官,衣錦還鄉。


他找到當年那位僧人,拿出幾百兩銀子要感謝那位僧人。


僧人拒絕了這些銀子,說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得來的。


在這個故事裡,僧人並沒有直接就施捨銀子給乞丐,而是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這些銀子。


他讓乞丐知道自己並不可憐,也沒有必要看輕自己,告訴乞丐他也是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掙錢,而不是隻能靠乞討過日子的。


而這個乞丐也明白了僧人的用心良苦,振作起來,終於有所成就,不必再過低眉順眼向人乞討的苦日子。


如果這個乞丐沒有遇到這個既維護了他的尊嚴,又喚醒了他內心力量的僧人,他這一生很可能就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流浪日子。


但是他很幸運地遇到了這個讓他看到了自己為人的尊嚴,看到了自己內心那股力量的貴人,而他也很爭氣地把這些力量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終於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二)

借錢難,更何況是借4000萬?


劉德華年輕的時候曾經投資失利,欠下鉅額債務。當時的他沒有現在的名氣,到處求人借錢,心灰意冷,很是落魄。


世上向來多錦上添花者,少雪中送炭人。


更何況4000萬並不是少數目,當時也沒有人可以預知後來的劉德華可以成為天王巨星,誰敢借那麼多錢給他?


施恩的最高境界:既維護了他人的尊嚴,又喚醒了他們內心的力量


就在劉德華見識了世態炎涼的時候,只有葉德嫻主動給了他4000萬的支票,讓他度過了這個難關。


得到了葉德嫻的金錢幫助,劉德華也不用再低聲下氣去借錢,並且有了翻身的機會。


葉德嫻的慷慨施恩,既維護了劉德華的尊嚴,也間接促成了他後來的成就。


因為她不僅借錢給劉德華,還教他演戲,給他介紹資源。


施恩的最高境界:既維護了他人的尊嚴,又喚醒了他們內心的力量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劉德華是感恩圖報之人。


婚姻失敗,多年積蓄被兒女敗光的葉德嫻,如今70多歲,沒有子女願意贍養她,晚年淒涼。


但是因為當初的善行,她得到了劉德華的真心以待。劉德華承諾會照顧她的晚年生活,會把她當親媽媽一樣孝順。


施恩之人,當初沒有想過會有什麼回報,卻收穫了自己都預料不到的回報。


種善因,得善果。


(三)

有一句話說:施比受快樂。


我覺得這句話有兩重意思:


一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比需要別人幫助的人快樂。


二是能夠幫助別人比接受別人幫助快樂。


世上那麼多人,有人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有人確實需要別人的幫助。


如果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都懷著一顆善心去幫助確實需要別人幫助的人,那麼世上的艱辛便也會少許多了。


施恩的最高境界:既維護了他人的尊嚴,又喚醒了他們內心的力量


施恩者,施恩莫忘報。受恩惠者,感恩圖報。


正如泰戈爾說的:“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如果施恩的時候就想著得到別人的報答,那是交易。


強迫別人施恩是道德綁架。施恩應該是一種心甘情願的善行,而不是道德綁架下的不得已而為之。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裡說過:“以德報德是恩惠所固有的特點。不但他人的恩惠要回報,並且自己也要施惠於人。”


受恩惠者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又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是一種善的循環。


生命不息,善的循環也不會停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