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黨史】4月10日

【每日黨史】4月10日

【每日黨史】4月10日


1938年4月10日 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

1938年4月10日 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毛澤東出席成立大會並講話。他說:“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時代去發展廣大的藝術運動,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指導下,實現文學藝術在今天的中國的使命和作用。”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為培養抗戰文藝幹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辦的一所綜合性文學藝術學校,1940年後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魯藝的教育方針是:團結與培養文學藝術的專門人才,致力於新民主主義的文學藝術事業。在延安七年半的時間裡,魯藝開辦了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系,培養了大批人才。魯藝還創作了諸如《白毛女》、《南泥灣》、《黃河大合唱》等一大批極富影響力的作品,活躍了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文化生活,振奮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熱情,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並對中國現代文學藝術產生了影響。


1971年4月10日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乒乓外交拉開序幕

1971年4月10日 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乒乓外交拉開序幕。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對中國採取封鎖、孤立政策,兩國民間交往也完全隔絕。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國總統後,為了擺脫越南戰爭的困境,改變當時蘇攻美守的戰略態勢,謀求發展對華關係,先後託巴基斯坦總統和羅馬尼亞總統向中國領導人傳話,希望派特使秘密訪華。中國方面很快作出回應,之後兩國關係開始鬆動。1971年春,正當兩國領導人通過巴基斯坦秘密渠道醞釀美國領導人訪華的時候,毛澤東抓住3月底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時機,作出決策,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以中美人民之間的交往作為打開兩國官方關係的序幕。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一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抵達北京,這就是當時被譽為“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中美兩國乒乓球隊的友好往來,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促進了中美關係的發展和世界形勢的變化。


1977年4月10日 鄧小平寫信給華國鋒、葉劍英和中共中央,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

1977年4月10日 鄧小平寫信給華國鋒、葉劍英和中共中央,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 5月3日,中共中央將鄧小平的這封信轉發至縣團級,肯定了鄧小平的正確意見。鄧小平關於“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的提法,為糾正“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創造了條件。


1995年4月10日 陳雲逝世

1995年4月10日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陳雲因病逝世,享年9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