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的“眼睛”

從我記事起,小池塘就在那裡了。它陪伴了我的整個幼年時期。


村子的“眼睛”


小池塘其實就是個長寬二十來米的土坑,靠落天水和抽水泵從沿路的水泥河道里抽過來的水蓄滿池子。

池塘位於村子的中心,北面是整個村子的商店和藥店,東面堤壩上去便挨著唯一的一條水泥路——直直地從南北向貫穿了村子,向遠方鋪展過去。

池塘南面邊沿向塘水裡凸起一塊兩米方圓的土墩,跟堤一樣高。貼著塘水長著一米多高的水草把整個土墩圍起來了。這就成了釣魚人的好去處。去商店買東西路過池塘便經常能看到有人坐在那裡釣魚。釣魚大多圖個樂趣。塘水是死水,魚在池塘吃死水,鑽淤泥,腥臭味很濃重。一開始有人家拿來做魚湯,開水一滾,蒸汽燻的滿屋子腥騷味,只聞著味便使人胃裡翻騰,便不再有人做魚吃了。最終魚就成為家禽的口糧。

池塘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了整個村子最熱鬧的地方。

村子的“眼睛”


清晨,日光還沒照射到池塘,塘水還有昨夜的微涼。吃過早飯,村民便三三兩兩地聚集在池塘壩上。父親輩的叔叔們雙手抱胸,聊昨晚看過的新聞聯播,或是親戚家誰誰誰要結婚了。聊著天,從水泥路上駛下來一輛農用車,遠遠地便直勾勾的盯著看。絕大多數情況都是同鄉或者鄰鄉的村民。果然,行駛跟前,車慢慢停下了。停穩之後,從車裡探出一個黑黢黢的後腦勺,趴在車窗底盤上就開始侃侃而談,去哪裡啦,幹什麼去了之類的。

午後,頭頂的日光照的水泥路發白反光,站在路上,用手遮著日光,遠遠的看路就像一條白色的帶子延伸進山裡。熱浪在村子裡肆虐,遠處在視線裡都模糊起來。


村子的“眼睛”


老人們便在這時出場了。拿著矮木頭凳晃晃悠悠地朝池塘走來,聚集在池塘旁邊房子前面的大楊樹下面。坐在矮凳上開始了每日的聊天大會。

池塘在午後被太陽照的蒸騰起來。日頭彷彿是在距離池塘很近的正上方。垂直地射下光線,像要穿透池塘的最深處。池塘上面銀光一片,盯著看一會,眼睛裡會冒星星,必須得停下來揉揉眼睛。小飛蟲慢悠悠在池塘上面停停落落,想來它們很喜歡被日光炙烤溫熱的塘水。整個村子都靜悄悄的,人們在燥熱裡酣然入睡。

突然,有個老人唱了一句民間小曲,潭水彷彿被震了一下,飛蟲紛紛彈跳起來。其他老人或應和著,或露齒大笑著,手裡的捲紙煙也跟著抖動起來,撒出去一半。

過一會,天不那麼燥熱了,納涼夠了,老人們又拿著矮凳晃晃悠悠的回家去了。池塘再次變得靜悄悄的,連魚兒在水裡的翻騰都聽不見,像一面厚重的鏡子嵌在土地裡,只有光在上面流動。

太陽慢慢從頭頂移動到西邊去了,池塘也慢慢變得黑漆漆的。


村子的“眼睛”


夜晚的池塘是屬於孩子們的。放學鈴一響,小孩子們手裡拿著塑料瓶,鬧騰騰的向池塘奔來。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來池塘捉魚,捉蝌蚪。一排排坐在塘水邊上,拿著塑料瓶子在水裡掠來掠去,更著急的直接擼起半管袖子,手長長地伸進水裡摸來摸去。歡聲笑語盪漾在池塘上面,魚兒尾巴甩起來的波光像是塘子咧嘴笑露出的牙齒。

日光消失,塘水越來越黑沉,大人便來喊小孩回家吃飯,孩子們慢慢散了,跟在大人身後,驕傲的端著瓶子,給看裡面的魚和蝌蚪。身後,池塘靜靜地躺在那裡,和黑夜融為一體,睡著了。

池塘是村子的眼睛,含著村子過去所有的故事,也會看見村子未來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