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動漫雜談】關於“玩梗”:


“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在早期“玩梗”的含義更傾向於與核心愛好者之間的交流。舉個例子,新房昭之的《絕望先生》、《不可思議的教室》兩部作品,喜歡在黑板上寫滿其他作品的臺詞和橋段,能發掘出這些“梗”的出處,並且從中得到趣味的觀眾,一定是親自看過甚至深入研究過相關作品的人。

“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隨著現在“雲體驗”越來越流行,網絡交流越來越方便,玩梗這一行為的本質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很多沒有親自看過作品的觀眾,甚至連梗的出處都不知道的觀眾,加入了玩梗的行列。甚至有人不分場合的,在毫無要素的情況下,刷一些被玩爛的梗。

“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比如什麼“歐拉,木大”之類的,這樣的玩梗不需要任何成本,也最容易氾濫,以至於會引起其他觀眾的不滿。當然,其實招人煩只是個次要的結果,亂玩梗甚至陷入自我滿足,主要的受害者其實是玩梗的人自己。

“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玩梗的初衷本來是讓有相同愛好的人快速拉近關係,從而進行更加深入的話題。

比如,看見有人刷“電纜斷了,使徒快跑”的梗,我就會猜這一個《EVA》愛好者,也願意與他分享一些相關的話題。但當我想問他“對《EVA:Q》中被封印在莉莉絲體內的六號機有什麼看法”時,才發現他對EVA的理解僅限於“痞子”、“60秒靜止鏡頭”之類的爛梗。話題瞬間就沒法進展下去了,因為玩梗獲得的那一丁點好感也蕩然無存。


“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只瞭解梗,而不去了解梗的來源,是一件非常膚淺的事情。前幾天安哥拉兔群有一位群友分享了自己配上字幕的幾幅小漫畫,諷刺的是那些亂玩梗的小鬼。

動漫圈鄙視鏈嚴重的現象固然存在,誰都想裝出一副懂得很多的樣子,但僅僅達到“會玩梗”的程度,頂多只是騙騙外行而已。有人懂點皮毛就陷入自我滿足,以為自己也可以加入討論的行列了,其實一開口就露餡了。


“亂玩梗”最怕的不是招人煩,而是自我感覺良好


我覺得通過梗入門是一件好事,但止步於這種程度的話,真的很容易被當成不上不下的“小鬼”。也沒必要拿“看個動畫為什麼這麼認真”當擋箭牌,這個道理在任何領域中都是相通的,而且真正淳樸的動畫觀眾也不會去玩這些爛梗來彰顯自己的“閱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