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维方式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人类思维方式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易江 男1955年出生,湖南醴陵人。武汉大学哲学搏士、教授。

  中国第一位行动理论学者、为行为经济学提供理论支持。

  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原院长、广东省总工会干校原校长。

  广东省立法委员会顾问。

  香港优才引进学者。

  广州亚运会风险评估组组长。

  1998年在广东省总工会、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工作期间、获广东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2015年获中国工运研究学会论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多次邀请到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讲学。

  羊城晚报财经专家库专家。

  广东省社会创新专家委员会成员。

  广州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会长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同样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人工智能的研发。笔者经过梳理,概括为人类思维“十七式”。这十七式对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研究以启示,打开了一扇门。

  第一式:合一式。

  一是三合一式。宗教信仰的三合一方式。一为生活方式,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基督教星期天做祷告,伊斯兰教五次朝着麦加圣地做祷告;二为和平愿景,传福音是为了和平。如梵蒂冈教皇对世界和平的祈祷。三为稳定秩序。所以西方国家的信仰是三合一方式。三位一体也是三合一方式的一种表现。基督教是圣灵、圣父、圣子为一体。它是一体的,不是分离的,好像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学生是三合一之谓。之所以叫学生,是因为学生要学习三生。学习生疏知识、学习生存、学习生活。学习生疏的知识;学习生存之道,如工作的技能等;学习且尊循生活之五常,即常规、常道、常情、常理和常态。

  2、二合一式。一是阴阳太极的二合一。伏羲以降,中国的思维表现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中医就是阴阳太极的一种表现,把阳虚与阴虚结合在一起考虑。中国的八卦中白色卦里有黑色,黑色卦里有白色,所以也可以看出阴阳太极是一种二合一的方式。

  二是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二合一。引申为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的争论。

  三是刚柔并济的二合一。曾国藩的刚柔并济,“刚”和“柔”合二为一,刚是阳,柔是阴,刚柔并济是最好的状态。

  诗人王籍,南朝梁人,他的诗写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躁和静,鸣与幽二合为一,体现了二合一的思维。哲学家,名叫劳斯,他认为,理论是实验,研究是行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验,实验就是盲动;没有研究就没有行动,研究就是行动,研究就是在改造。

  3、思行合一。思行合一有如下具体的方式,一为平台意识。平台意识跳出了行业区隔。在平台上行动。二为约定意识。约定是非决定论的,相辅相成的,谈判就是在约定。三为共同体意识。做事不能单打独斗。严冬抱团取暖,共度难关。但把握一个度。如刺猬取暖,它们不能靠得太近,靠得太近会互相伤害,也不能靠得太远,那样就不能取暖。四为内生性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有比喻说得好,鸡蛋从外面打破再好也是食物,但从里面啄出是生命。生命是内生性的。五为草根意识。小中见大,博览天下。小中见大是思行合一的一种表现。。

  第二式:排列式

  排列式思维就是对相关事件进行组合排列。西方国家利用排列式思维发明了电脑,给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中国很早的时候就有排列式思维,如我们把 “— ”表示为“阳”或“1”, “ - - ”表示为“阴”或“0”,通过对其组合排列我们可以得到八卦阵(如图1),比如上中下都为“— ”即为111模式则为乾或天,上中下都为“ - - ”即为000模式则为坤或地等等,我们通过对阴阳的排列不同可以得到乾、兑 、离 、 震 、 巽 、坎 、艮、坤。所以从阴阳到八卦再到四象的形成都是采用排列式思维来完成的。高等数学也是从行列式开始的,所以排列式思维在方方面面事情上都有运用。

  图1

  

人类思维方式对人工智能的启示

  第三式:分立式

  分立式思维就是将不同的概念分开来考虑。西语的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毛泽东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论述。俗话说,“好邻居不如好篱笆”,“亲兄弟明算账”。以及“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和持家,以技养生。”都是分立式思维。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Kunn) 提出的范式理论就是分立式思维。在库恩看来,托勒密提出的以地球为中心的理论与后面哥白尼提出的以太阳为中心的理论,他们两个理论都是不同的范式,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欧几里得空间与黎曼空间也是不同的范式,因为欧几里得提出的空间是平面立体几何,而黎曼空间是凹凸几何,所以如果需要对他们评价打分的话就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以范式标准,分立来评价。牛顿世界是光速以内的世界,而爱因斯坦世界是光速世界,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评价标准来看世界,是两个不同的范式。范式最重要的研究是可不可以通约,有的人认为可以通约,有的人则认为不可以通约,而我比较赞成的是范式可以弱通约。如摩尔斯密码是按排列式来传达信息,旗语是按形象式来传达信息,这是两个不同的范式,其应该分开来研究。再一个就是骑手与马,其好像在一起,但它们也是不同的范式,所以要分开来研究它们。在金融领域,有骑手与马之喻。中国是马,美国是骑手,金融规则是美国制定,中国跟着他的规则走。金融危机时,美国这个“骑手”掉下来了,责怪中国这个“马”为什么要买美国这么多的国债,有操纵货币之嫌。中国还无言以对。

  第四式:递进式

  中国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种递进式的思维。孔子的递进式思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的格物致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先满足生理需求,生理需求满足后,再满足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满足后,考虑社交需求之后再考虑尊重需求,最后考虑自我实现。

  第五式:拓展式

  拓展式思维类似宣纸效应,墨水滴在宣纸上,墨水会向四面八方拓展开来。孔子的内圣外王。以及己不正,焉能正人。中国社会由乱到治,再到小康,然后到大同这个过程不是线性式的,而是像宣纸一样向四面八方拓展即拓展式的,这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理论是先从中发展,中之外就是中正,中正之后就走向正直,然后走向以直报怨。

  拓展式思维也给我们的认识或思考问题带来一些变化。比如,我们以前谈到方向就讲左右,现在的话就会更具体的讲六合,若别人问路,之前讲左右,现在讲东西南北;更细的话,就讲钟表,如几点钟方向。再如我们的追求:知荣辱而求权益,知礼节而求民主。正因为这样的追求,我们利用资源时是先追求地表资源,再追求地层资源,然后追求海洋资源,最后追求天空资源。这就是思维像宣纸一样拓展,影响我们的方方面面。

  第六式:循环式

  循环式思维也很重要,影响我们对问题的思考与判断。比如说,四季周而复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以六十年即一甲子为一个循环周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循环经济就是循环式思维的结果

  第七式:类比式

  类比式思维是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考虑问题。比如说,天人感应即把人比作天,天比作人来思考。如象形文字、吃什么补什么。王船山认为,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理之自然者,天也。他把“势”比作“理”,“理”又变成“天”,都是类比。如仿生学就是类比式。墨子在小取篇中说,焉摹略万物之然。研究万物活动的所以然,如研究梅花的反热胀冷缩的所以然用于手机的制冷。如喝酒时经常把杯子比作面子,所以敬酒碰杯的时候要比对方低一点,以示对别人的尊重。

  第八式:梦寻式

  世界上的演说排在第一就是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的梦寻式表现为“三延”。尘世延。就是把梦式尘世的反思与超越,所以我们想成为神仙(神是有权利的超人,仙是无权利的超人)。功能延,比如像顺风耳,千里眼。缘分延,比如像螺丝姑娘、七仙女、镜花缘等这些有关缘分的故事与事件。

  第九式:包容式

  包容式思维是后一个阶段与前一个阶段是相互包容的关系,而不是递进与断裂的。比如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就是包容式的。他认为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天地这四个境界,我们一生下来就有了自然境界,之后就会功利境界,但功利境界不能否定自然境界,它们是相互包容的。同理,之后形成的道德与天地(也就是大道)也是相互包容的,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开来的。

  我们看问题需要有百宝箱意识,而百宝箱意识也是包容式的。百宝箱意识的主要内容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验,百试不如一辨,百辨不如一思,百思必有一得”。百闻不如一见告诉我们听得再多也不如去看一看来得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多听这一行为,因为没听就没有后面的看,所以闻与看是相互包容的,百闻不如一见体现出了包容式的思维。同理后面几句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写论文的时候要有百宝箱意识,对过去的东西层层的进行数量型与质量型的提成。

  第十式:悖论式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西方国家的语言哲学就是从语言的悖论而出现的,生活中我们发现讲是讲得过去,但进入思维就是悖论。“金山不存在”如是。再者,概率与内容也会成为悖论,就是有时候概率很高,但是它的内容是很虚无的。比如说,有的时候你以为说的很好,但最后发现你什么都没说。举个例子来说,每个人问你明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为了自己预测的准确性性,就说明天可能下雨,可能多云,可能天晴,可能下雪等,把所有的天气情况都说了,但最后发现对于被问者来说没有得到任何信息,相当于白问了。科学研究不是简单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一些东西虽然有很多量但他并不能引起质变,它可能就是简单的重复,所以概率与内容存在悖论。

  第十一式:激荡式

  激荡式是指事物受到激发而产生的震动状态,也叫相交式。即“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撞而起火花。”如对人定胜天的不同理解就会激荡新的认识。中国民间对天的一些认识,先是靠天吃饭,如果靠不了天就仰天长叹。中国学者对天的认识有所不同,如孔子是顺天,孟子是事天,而荀子是应天。现在提倡“认天”。“认天”是把所有对天的思想结合起来。“认天”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承认它即自然规律,二是认识它。

  激荡式使我们对洪水有新的认识,以前认为洪水是猛兽与泛滥,但现在我们认为洪水是上天给人类最宝贵的礼物,因为它是带给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也会给人类带来肥沃的土壤等资源,所以它是财富,这使得我们对洪水的处理方法不是简单的堵和疏,而是想办法留住。

  第十二式:基调式

  基调式提醒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转急弯,骑自行车转急弯就很容易摔倒。基调式来自于对中国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解读。魏晋南北朝的解读为“道可道,非常道”。但仔细分析这句话,却有问题,第一个道是规律或方向,第二个道是说,即规律可以说,就不是我们理解的这个规律。但在老子与孔子的那个时候,道并没有说的意思,而老子说与孔子说是曰。因此解读为:道可,道非,常道。即对道的认识可能认识到,也可能认识不到,很正常。

  人的基调可以分为工作球,情感球,身体球这三种基调,而我们生活中就是要把这三个球抛起来并且能接住。我工作球是实心球,因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你所承担的责任会越来越重,也就是工作球会越来越重。情感球是指我们需要找对象、结婚生子等这样那样的情感,这个情感球是玻璃球,掉在地上破了是难以恢复的,所以我们的情感一旦被伤害是很难复原的。身体球犹如皮球,弹性很大。如我们年轻的时候加班睡一觉就可以恢复差不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发现只要一个中午没睡觉下午就会打不起精神。每一个人都要把工作、情感、身体这三个球不断地抛起来并且能接得住,这就是基调式思维。

  第十三式:本源式

  古云,巧者善度,智者善豫,慧者本源。巧者把握一个度的,智者是擅长预先准备,慧者志在找到一个源头。

  1、公平源。公平源其实是来自于早产儿特征即内生性。为什么要尊老爱幼,它就是一种公平,来自于人类的特征即早产儿特征,人类成为直立行走的动物就会使得我们生下来的小孩都是一种早产儿,所以我们需要抚养小孩,这种早产儿的情况就需要母亲的呵护,而母亲的呵护其实是来自于母亲自身的本体荌荷尔蒙,这种本体荌荷尔蒙使得母亲会有很多的呵护小孩的行为,比如说,生小孩生不下来,这种荷尔蒙会使得母亲的相关骨头变软,使小孩顺利生下来等行为。当父母老了就需要孩子照顾以回报他们的父母,所以回报是一种公平。公平就是要想公道先打个颠倒,你给别人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公平就是父母尽其所能,然后老了以后得其所得,就是小孩对父母的一种报答。

  2、现象源

  现象源是指从现象中找到它的源头。都江堰小溪旁有一个石碑上刻“云根”,就写得好。即小溪涓涓细流就变成小河,小河就流入大海,到了大海被阳光照耀到了天上就变成了云,小溪是云的根。“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是 。

  第十四式:应对式

  如“远水如何解近渴”需要我们去应对,也可以称之为隆中对。如,对微信的信息,要打腹稿,不能跟风,不随便发点赞,对纠结,打开降落伞。法律规则就是降落伞,打开才有用。对管理,打招呼,同事之间学会打招呼,提个醒。中央的八项规定就是打招呼,相当于以前一些行为是“不带电”的高压线,八项规定颁布后就说明这些行为“通电”了,所以我们不能去触碰它们,一旦触碰就会“触电”有危险。

  第十五式:网滤式

  知识爆炸时代,我们大脑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大脑接受信息的点有十万亿个,但是十万亿个接受信息都感兴趣,怎么处理,实际上只有一千亿神经元处理,十万亿用一千亿来处理它,这些神经元就在进行排除、合并处理,通过神经元过滤信息、图像,对反复出现、 重复出现、集中出现的信息和图像进行分析,形成判断。

  第十六式:阶段式

  此一时,彼一时就是阶段式,什么东西今天这样子,明天这样子,有些事是有变化的,所以说揠苗助长是不可能的,那个苗很小的时候就不要去揠苗助长,古云,春夏不可捕鱼,冬天不可砍树。如童年无忌、少年是无格。人在每个阶段就有每个阶段的特征。

  第十七式:经权式

  经是主要的,权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很多东西我们都有认识,但是不一定会选择。经权式就是大道理管小道理,大局管小局,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为一些小事争吵不已的时候,最后回过头来看会发现这不算什么,不要为小事纠结。抓住大方向。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有人问:如果嫂子掉到河里了,快淹死了,弟弟在旁,救不救?孟子说:嫂溺,弟弟援之以手,权也。就是生命高于一切,生命之外没有更高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