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使命2》父母犯下的錯,狗來承擔的故事

人類生性孤獨,所有才需要寵物。

看狗一的時候,我在電影院哭的稀里嘩啦,看狗二的時候依然哭的稀里嘩啦。

第一部哭,我是想到了自己曾經被車撞死的那條狗,還有離家出走在也沒回來的那隻貓。只有真正當過寵物主人才會對這樣的電影更加感同身受。

第二部哭,我是想到了像CJ一樣的自己,會彷徨,會迷失,會孤獨,會絕望,會感受不到愛,然後在一步步自己或是在誰的陪伴中走出來,成為一個自己期望中的普通人。

《一條狗的使命2》父母犯下的錯,狗來承擔的故事

第二部延續了第一部的情感路數,但在故事的講述方式上有很大不同,第一部是“貝利經歷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主人公,最終找到伊森”,而第二部是“貝利幾經不同的身份,始終只為完成伊森囑託的任務:保護他的孫女CJ”,在這個過程中,影片交代了CJ的童年、少年與青年時期,也交代了她所經歷的快樂、孤獨、害怕、失落等情緒,從而勾勒出一個女孩的成長。

我最喜歡的是影片的角度,全篇以狗狗的視角來看待人和事情,以狗的視角與情感來定位人情冷暖。

在第一部,貝利說:“人類真複雜,為什麼總是要做狗都不明白的事情,例如:離開”。是的,離開這個動作不光狗理解不了,人有時候也不理解,很多時候離開在我們心目中並不意味著離開,而是逃離,就像CJ的母親逃離孩子的祖父母,因為總是感覺他們會奪走自己的孩子,還有搶走孩子爸爸留下來的一筆錢。

CJ也逃離了自己的母親,遠走他鄉,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在電影的前半段,我們能感知到的是CJ面臨的問題,但是並沒有感受到這些“問題”像是母愛的缺失會給她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影響在CJ成年後被放大,使得她內心始終但怯弱,有舞臺恐懼症,甚至於不敢正視自己對兒時玩伴的情感。

《一條狗的使命2》父母犯下的錯,狗來承擔的故事

在我看來,兩部電影都在反覆強調一個事情,那就是陪伴的重要性,與其片名說是《一條狗的使命》不如說《父母的使命》,兩部影片,都有個相似之處,那就是原生家庭都有很大問題,孩子沒有辦法從父母那得到應有的陪伴與愛,於是孩子從寵物那尋求一種愛。

若說貝利對CJ有多少陪伴與愛,那父母就會缺失多少。

父母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要呢?若要成為一個充滿愛的小孩是一件多難的事情,從來不是狗狗需要我們,而是我們需要狗狗,我們需要它來彌補我們生命中那些本該父母填充的空白。

當你的父母在你被男孩子侵犯的時候,你跟她講,她只是不以為然的說,那又怎樣呢?當你在半夜下雨打雷的天氣一個人在家,父母並沒有陪伴只旁邊。

在很多需要父母的時候,CJ的媽媽都沒有在她的身邊,而是過多的關注自我,並沒有把孩子放在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上。

這直接導致CJ花了很久的時間才與自己和解,克服內心的障礙,站在舞臺上唱歌,在狗狗 的幫助下找到兒時的玩伴,並確信是最適合自己的伴侶,與祖父母相見,明白原來這世界上是有人在愛著自己的,與母親和解,原諒了那個糟糕的母親。

與其說這是一部在狗狗陪伴下重拾自己的電影,不如說,這是一部自我救贖的電影,這個世界殘忍的事情在於,生活給了你很多像CJ一樣的苦難,卻沒有給你一條守護你的狗狗,和一個美好的結局。

《一條狗的使命2》父母犯下的錯,狗來承擔的故事

令我奇怪的是,很多人都在說狗的使命,但事實上呢?狗需要什麼使命呢?他的使命不就是吃喝玩樂的一生麼?但是我們卻賦予了它那麼多本不該屬於他的使命。

說到底,不過是父母做的不足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