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前段時間,網上的一段水滴籌暗訪視頻引起了眾怒。視頻中,水滴籌公司的地推人員,在醫院的各個樓層中進行推銷。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他們自稱志願者,實際上卻拿著高額的工資。5單以內,每單提成80元;6-10單每單100元;更高的可以拿到每單150元。在各大招工平臺上,他們招聘的薪資基本在6000到一萬多。

為了拿到更高的工資,他們的工作效率極高,半個小時就可辦理完一單。

比公益變成盈利更讓人氣憤的,是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有效的審核程序。從患者家境到患者實際需要幫助的醫療費用,都只是簡單詢問,盲目定價。

視頻中,一個糖尿病人需要15萬的治療費用。工作人員明知醫保可報銷一半左右,仍然迅速給辦理好了15萬的籌款。

至於後期錢款的去向,求助者提現後如何使用,我們都不得而知。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他們關心的,只是轉發和推廣是不是夠多,能不能吸引捐款人購買平臺上的疾病保險。

慈善在他們眼裡,變成了赤裸裸的賺錢工具。他們利用病患的悲慘,來換取別人的同情,目的是為了把自己的錢包裝滿。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那些屏幕後的捐獻者,可能是沒有了收入的老年人,是要養娃還房貸的中年人,是要攢錢給女友買禮物的青年,是要節衣縮食的學生......

他們也有生活的壓力,他們的每一分錢也都有規劃,可是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仍然願意貢獻一份善意。

但卻有一些人,打著慈善的幌子,惡意消費著大家的善意。

當慈善失去了初心,我們的善良也正在被一步步“殺死”。

01 慈善,正在淪為賺錢的工具

其實,不是我們越來越冷漠,而是“垃圾求助”太多了。

曾經,我們看到求助信息,也會感到難過,也願意奉獻一份愛心。

可當越來越多經濟並不困難的人,生病後在網上籌款的消息傳來,我們的信任就變得越來越微弱。

不是我們不想善良,而是我們不知該如何繼續相信。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公益。捐獻自己的舊衣服就變得尤其受歡迎。

於是,很多地區就出現了隨處可見的綠色的“捐衣箱”。

本以為我們傳播了一份善意,卻沒想到成了有心人的牟利工具。

他們把收集來的衣服分類整理,好一些的出口非洲,差的或論斤賣。

暗訪視頻中,工作人員邊向記者介紹衣物處理方式,邊感慨:“暴利啊,兄弟。”

這一句暴利,讓多少人寒了心。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他們打著公益的旗號,將我們的愛心以20元一包賣出。

當謊言被揭穿,我們失去的不止是那些用心挑選的衣服,還有我們那顆熾熱的愛心。

在沒有底線的人眼裡,慈善只是一種賺錢的工具。

17年央視網法制新聞頻道發佈了一則《“大學生”社會實踐街頭募捐,卻在一個細節露出馬腳》的新聞報道。

報道中指出,在江蘇南京的街頭,有一群年輕人,自稱南京財經大學的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發動公益捐款。

面對記者的詢問,他們拿出了一張學生證。但當記者與學校核實後,才知學校並未舉辦這樣的公益活動。而這張學生證,是本校學生遺落後,被不法分子利用。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就在這個事件被報道後不久,知乎的一個團隊也在重慶街頭髮現了類似的事情。

這群人主要以在校學生為募捐對象,因為看準了他們涉世未深,單純善良。

那些心中懷揣著美好的年輕人,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容易欺騙的“羔羊”。

當慈善變成了賺錢工具,誰來保護我們的善良?

02慈善,正在演變成一種宣傳手段

也有一些人,用慈善來包裝自己,把慈善變成了宣傳自己“善良”的手段。

今年10月,女星江一燕宣佈自己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大獎”。隨之而來的,不是誇讚,而是眾多嘲諷。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因為事情的真相是,江一燕只是作為戶主,說出了自己的要求,真正的設計師另有其人。

此事件一出,網友扒出了江一燕的很多“假人設”。其中最讓人氣憤的,就是她在公益中的表現。

多年來,她對外宣稱致力於支教,讓人一度認為她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

可網友的爆料中,她支教過程中化著精緻的妝,有專門的攝影師跟拍。每次支教時間都很短,教的是這群孩子暫時用不上的攝影課。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這一消息比她得建築師獎更讓人氣憤。

因為,她把那些單純的孩子,變成了自己宣揚“人設”的工具。

更因為,她破壞了我們心中對善良的期待。

很多人由此變得不再信任,看到美好的事物就充滿懷疑,甚至變成了“鍵盤俠”。但在這之前,也許他經歷了太多失望,才對這些美好失去了信心。

對於絕大多數人,能相信善良,一定不願相信邪惡。

03我們的善良,正在被慈善過度消費

善良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值得驕傲的品格,是對這個社會最溫暖的選擇。

但若我們的善良換來的是一次次欺騙,那它將變得越來越脆弱。

15年,知乎上著名的“童瑤案”震驚網絡。一個男子,喚名童瑤,用六個多月的時間,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身世悽慘,卻無比陽光,長相甜美,畢業名校的“女神”形象。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15年6月,童瑤回答了一個女大學生的問題:“長期被疾病折磨,結束生命是最好的選擇嗎?”

在回答中,她不止結合自身經歷給予題主安慰和鼓勵,稱要從精神和物質上幫助對方,並“不經意間”透露了自己的支付寶賬號,引發了大眾的捐款。

15年8月,童瑤又回答了一個問題:“人能做到最大的善良是什麼?”

在這個回答中,童瑤聲稱自己去看望了那名女大學生,引發了第二次捐款熱潮。

在兩次捐款中,童瑤共募捐了十幾萬元。

後來,被網友發現,不管是童瑤還是這名女大學生,都是一名男子杜撰出來的。用公眾的善良,來騙取捐款。

這樣的現象層數不窮,一次次消耗著我們的善良。

15年,天津爆炸事件發生後。一名網友發了一篇讓人動容的長微博,說自己的父親在天津港附近上班,爆炸發生後失聯。引發網友打賞9萬多元。事後卻證明,她們一家連天津都沒去過。

2016年,一篇名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文章中,這個叫羅一笑的小朋友身患白血病。文章作者是孩子的爸爸羅爾,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表露著一個父親的痛心和對孩子康復的渴望。

通過文章轉發和讚賞,羅爾共募集了200多萬捐款。

但後被證實,羅爾擁有三套房產和一部車子。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今年,德雲社演員吳鶴臣突發腦出血,在網上發動眾籌,目標金額100萬元。

實際上,此人在北京擁有兩套房產和一輛車。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當慈善變了味,當這樣的事情一再出現,我們的善良也變得岌岌可危。

04當信任不再,我們是否繼續選擇善良?

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信任危機,我們難免寒心,到底該不該繼續保持相信成了很多人思考的問題。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見過這麼多不可思議的欺騙與黑暗後,你還會繼續堅持善良與正義嗎?

有一個人的回答,讓我感覺很溫暖:善良是你自己的堅持,與這個世界的黑暗無關。

水滴籌推銷模式引眾怒:我們的善良,是怎樣一步步被“殺死”的

我有一個朋友,經常給人捐款,不管是身邊的,還是網上不認識的人。

別人都笑她傻,問她如果被騙了怎麼辦?

她的回答讓很多人深思:“在捐款之前,我一定會認真判斷,認為對方值得幫助。如果被騙了,那說明這個人沒有困難,這不正是我期望的嗎,而我也不會因此傾家蕩產。如果沒有被騙,那就是傳播了一份善意。捐錯的代價只是一點錢,但錯過的代價,可能是別人一份生的希望。”

孔子有一句話;“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我們要的是善良這個事本身,與他人的行為無關。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堅持心底的善良。

也希望,這種利用群眾信任和善良的事越來越少。

請別讓好人寒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